童裝玩具已成為具投資價值母嬰細分領域
據嬰童產業研究中心公布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0-12歲的嬰童市場總規模約為1.15萬億元。近幾年,母嬰用品市場將保持15%左右的高速增長,預計到2015年嬰童市場將達到2萬億元市場規模。龐大的嬰童市場規模和嬰兒出生高峰的降臨,將給本土嬰童市場各細分領域帶來廣闊成長空間。
國外授權左右國內童裝及玩具領域
上世紀80年代我國開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獨生子女家庭不斷增多,使得目前我國出現四位祖父母和80后父母共同照顧一個小孩的6+1家庭結構,家庭消費能力明顯增強。與幼兒食品行業相比較,童裝雖然沒有食品那樣強的剛性需求,但也在整個嬰童行業中占據比較重要的市場份額。
由于兒童發育成長很快,童裝穿著周期較短,通常為1年左右,這種行業特質使得童裝市場在追求產品質量成本提升的同時,卻面臨產品銷量平平、不能夠實現規模效應、盈利空間難以保障的尷尬境地。
國內市場中以小豬班納、巴拉巴拉(森馬公司旗下童裝品牌)、派克蘭帝、金發拉比、博士蛙為代表的童裝企業雖然產品開發與營銷較為,卻沒有形成行業內壟斷地位,目前市場集中度仍然較低,與外資品牌相比較,產品質量和品牌形象有待提升。部分本土童裝市場通過獲得全球知名卡通、動漫人物形象授權,在國內進行設計、生產和銷售,授權到期時若出現續簽費用高昂或品牌停止授權等情況,將對企業帶來嚴重影響。
與此同時,2009年以來的服裝行業人力成本上漲、工人流動頻繁等現象,也導致童裝企業面臨交貨時間和質量無法保障的風險。
隨著玩具市場的迅速發展,傳統的塑膠玩具、四驅車和遙控車、玩偶等在市場中已逐漸失去競爭力。在十六屆七中全會將文化產業定為支柱產業后,動漫產業在國內迅速興起,國內玩具企業開始拓展與國際大型玩具公司合作,開發動漫人物、裝備、器械等產品,并以授權方式取得國外動漫形象,增加玩具類型,并通過自主發行動畫片等,形成產業運營與國內外動漫形象聯合創作的盈利模式,使國內玩具企業提升收入和市場份額的同時,一定程度上也增強了自主研發能力。但與童裝行業類似,該行業同樣面臨品牌及動漫形象使用權到期的風險。
嬰童食品剛需拉動行業快速發展
目前國內幼兒食品的銷售渠道主要分布在大賣場、超市、便利店、母嬰專業店、網絡銷售等。其中超市和大賣場是線下主要銷售渠道,而母嬰專業店以品牌齊全、消費者易于比較、專業化運作等優勢近年來發展勢頭較好,在全國范圍內日趨受到消費者歡迎。
作為食品行業的子行業,幼兒食品行業的食品安全問題被稱為企業的生命線,一旦出現大規模食品安全問題,企業不但面臨倒閉風險,更需承擔后續刑事責任風險。如2008年9月,全國范圍內有過萬名幼兒患腎小管堵塞和腎結石等疾病,經檢查確認為服用河北三鹿集團生產的三鹿牌幼兒奶粉,其中含有對幼兒身體極大傷害的化學物質三聚氰胺,隨后三鹿集團宣告破產,并由三元集團收購。此次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社會影響至今仍未散去,也為我國幼兒食品行業的質量意識敲響了警鐘。
由于對市場判斷不夠準確或行業競爭造成產品滯銷,這是幼兒食品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普遍問題,受食品保質期限制,存貨將帶來較大損失。因此,存貨規模的控制和消化能力是PE對該行業企業的重要考察指標;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增加研發投入、開拓銷售渠道也成為企業融資后的普遍選擇。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