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創新,做享譽世界的“好孩子”
新華報業網訊 在昆山,一輛童車,由好孩子集團做出千百個花樣,身價高上萬,江蘇“好孩子”成了享譽世界的“好孩子”。
不僅僅是“好孩子”,自主創新,正在讓越來越多的江蘇民營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勝出。數據表明,目前我省企業專利申請和授權量的80%以上來自民營企業。
如果不敢做夢就不會有今天
中國造船看江蘇,江蘇造船看熔盛。短短5年,熔盛發展成中國第二大、全球第五大的民營造船企業。對此,公司總裁陳強解釋為:“如果當初不敢做夢,就不會有今天的熔盛。”
熔盛的夢,是做行業龍頭。“中國造船業高端企業不多,一開始我們就瞄準科技創新。”企業先后投入3億元,建成我省造船業的“江蘇船舶工程研究設計院”和“江蘇海洋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并設立了博士后、院士工作站。
一位經濟學專家如此評價:民營經濟一開始就是從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成長壯大的,從創新中掘金、從創新中提升競爭力,完全是內生驅動。
正是創新,才讓熔盛屢奪“”:研發生產全球臺1000噸全自動吊機、全球條淡水河谷礦砂船、全球條15.6萬噸蘇伊士油輪……國際造船業權威咨詢機構克拉克松的報告顯示:熔盛超大型礦砂船訂單全球,占全球超大型礦砂船訂單總額數的四分之一。
單晶硅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率,一直是光伏領域研究的“硬骨頭”。近,常州“天合光能”將這種轉換率從2009年12月的18.8%提升至19.5%,達到了業界高水平。0.7個百分點背后,靠的是一支250人的研發團隊、每年占銷售總額5%的研發投入和光伏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支撐。目前,“天合光能”成為擁有專利多的光伏企業,市值排名全球太陽能面板制造商第二。
坐落在蘇州太湖之濱的江蘇神王集團,是一家參與國家重要用途鋼絲繩和一般用途鋼絲繩標準起草的民營企業。說起創業之初不到10人的村辦企業,集團董事長黃偉良無限感慨,“創新才是發展的根本!”從引進、消化、吸收到再創新,其新研制的“防水打樁鋼絲繩”近日被中國科學院上海科技查新咨詢中心證明為“國內創”產品。
消費者的不滿是創新的源泉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創新能力與企業規模實力并不完全相等。小民企只要有創新意識,創新成果就能“想得出、夠得著”。走進昆山好孩子集團總部產品陳列室,副總裁劉同友領著我們穿行在迷宮般的樣品區。只見他在一輛色彩鮮亮的船型童車前停下腳步,兩手輕輕一扭,手推車變成了一件小巧的行李。“這里每款童車都有一個故事。”劉同友指著一款還未上市、頗似“老板椅”的手推車:“顧客反映,小孩坐在手推車里,朝著外面交流起來太不方便。于是我們設計出全球360°自由旋轉手推車,歐洲小孩要花1900歐元才能坐上它。”
有個故事在“好孩子”傳為佳話。總裁宋鄭還每年1∕3的時間在國外,經常請商場營業員喝咖啡、吃飯、聊天,不是“刺探”其他品牌銷量、價格之類的“商業情報”,而是征詢消費者對“好孩子”的哪些產品、何種功能不滿意,期望進行什么改進。這些一手信息成為持續創新的源泉。
劉同友透露,“好孩子”的輛童車經過一次次推陳出新,現在已生產1800多萬輛,銷售幾十億元。因為有了別人沒有的“新元素”,“好孩子”出口歐美市場的童車,利潤往往超過50%。“好孩子”還參與了日本、美國的行業標準制訂,近研發的幼兒汽車安全座更有望成為國際標準。
中小企業創新,“借力”也是很好的手段。南通鑫緣蠶絲綢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孫道權表示,他們創新的秘笈是與蘇州大學等院校合作,從而讓企業擁有了全球長、綠色的絲綢產業鏈:蠶絲做被子、蠶糞便做“蠶砂枕”、蠶蛹生產蠶蛹油、繅絲廢水開發日化用品。奇妙的是,他們培育出的蠶能吐出彩色的絲,紡綢連染也不用染……通過創新,將一只蠶“榨干吃凈”,大大提高了產品附加值。
5億元科技專項以前不敢想
如何才能提高民營企業的創新能力?以下幾條現實路徑,不乏借鑒意義——
依靠高端人才。從磚瓦廠起家,到生產特種光纜、電纜,中天科技集團的“人才戰略”功不可沒。集團旗下的中天科技精密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沈一春說起自己的工作經歷,是一段很特別的故事:“2003年,我從浙江大學博士畢業后來到中天工作,兩年后就當上了中天光線的技術副總,2009年成為投資10億元的中天精密材料的總經理。”沈一春是“中天科技”人才戰略的縮影。現在,依靠高端人才,正成為“中天”拓展新領域的得力之手:引進10多名博士碩士,研發深海纜線;與中科院合作,投資1億元,研發超導電纜;引進海歸研發團隊,實現光纖預制棒材料自主供給,擺脫了對進口的依賴……
增加研發投入。這幾年,常熟開關廠先后投入4.3億元進行了60多項新產品研發,每年研發經費都占當年銷售收入的5%左右,專利產品利潤貢獻率高達94%。去年5月,公司推出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配電產品,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而價格僅為國外同類產品的1/3-1/2。“預計銷售收入13.8億元,利稅就有6個億,產品附加值高。”更讓總經理王春華自豪的是,現在與日本合資的企業也從貼自己的商標換上了貼常熟開關廠的品牌。
政府多維扶持。作為全國大的集成電路封裝企業,南通富士通微電子公司承擔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極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裝備及成套工藝”專項中的兩個項目,總投資超過5億元,2012年項目完成后,將實現專利200余項,很多技術都是全球率先開發出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將廣泛應用于3G移動通訊等領域。副總經理錢建中說,5億元的國家科技專項,這在以前根本就不敢想,“國家和省里鼓勵企業開展技術研發的力度一年比一年大”。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