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國家正式公布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自公布以來,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和熱議。
7月30日,國新辦就育兒補貼制度及生育支持措施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財政部社會保障司司長郭陽在會上表示,按照中辦、國辦印發的《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部署,中央財政將設立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項目“育兒補貼補助資金”,今年初步安排預算900億元左右,預計惠及2000多萬育兒家庭,用真金白銀兌現“惠民利民”政策初心。
此次育兒補貼制度是新中國以來首次大范圍、普惠式、直接向群眾發放的民生保障現金補貼,是一項涉及千家萬戶的惠民利民政策。育兒補貼不分城鄉、民族、區域,也不分一孩、二孩或者三孩,實現三孩生育政策下家庭支持的全面覆蓋,確保符合條件的嬰幼兒能夠平等享受補貼的待遇。
那到底怎么申領?由誰去領?什么時候可以申領?如何申領?地方育兒補貼政策如何與國家政策銜接……為了解決廣大用戶疑問,我們特整理了4大問題解答,全面詳實梳理育兒補貼的相關信息!
Q1:2025年之前出生的孩子可否能享受?誰來領?
2022年1月1日后,2025年1月1日前出生的符合條件的嬰幼兒,都可以按照應補貼月數折算計發補貼,發放到年滿3周歲。申領人為嬰幼兒父母一方,特殊條件下可以是其他監護人。
據悉,育兒補貼按年發放,現階段國家基礎標準為每孩每年3600元,直至嬰幼兒年滿3周歲。同時,按照育兒補貼制度規定發放的育兒補貼免征個人所得稅,且在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特困人員等救助對象認定時,不計入家庭或個人收入。
具體補貼金額折算表格參考:
Q2:育兒補貼什么時候可以申領?如何申領?有什么方便群眾的舉措?
按照工作計劃,各地將在8月下旬陸續開放育兒補貼申領,8月31日前各地全面開放育兒補貼的申領。主要通過全國統一的育兒補貼信息管理系統線上申領,因特殊原因無法通過線上申領的群眾,可到嬰幼兒戶籍地鄉鎮、街道辦理。
另外,育兒補貼信息管理系統和公安、民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建立了信息共享機制,大家申領時只需提交嬰幼兒出生醫學證明、戶口簿等證明嬰幼兒身份和撫養關系的必要材料。同時國家依托各地省級政務服務平臺設置育兒補貼申領專區,在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服務平臺開通了育兒補貼申領入口,大家可以通過多個渠道,使用手機線上便捷辦理。
比如,大家可以直接打開支付寶APP,搜索“育兒補貼”,點擊“育兒補貼預約”,即可開始申請。
Q3:地方育兒補貼政策如何與國家政策銜接,地方標準較高的還能不能發放?
國家育兒補貼制度出臺后,地方政策要規范有序銜接。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則和考慮:首先,國家全面實施育兒補貼制度,每孩每年3600元,之前沒有育兒補貼政策,或者補貼范圍較小,或者補貼標準低于國家的,要按國家補貼的范圍和基礎標準統一實施;其次,對于各地之前已經實施的育兒補貼政策,地方要制定具體的政策銜接方案,此前補貼標準高于國家基礎標準的,按規定做好評估和備案工作后,可以繼續執行。再者,育兒補貼政策要至少在地市級層面進行統籌。
Q4:財政部在保障育兒補貼制度落實方面將采取哪些措施?
財政部為支持育兒補貼制度順利實施,主要從以下三方面采取措施:一是設立轉移支付項目。中央財政將設立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項目“育兒補貼補助資金”,按照一定比例對地方予以補助,中央總體承擔約90%。二是加強資金管理監督。育兒補貼制度實施將嚴格資格審核,規范發放流程,有關情況主動接受社會監督。財政部還將同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育兒補貼補助資金管理辦法,實行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做好績效監控和績效評價。三是明確相關優惠政策。領取育兒補貼免征個稅,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特困人員等救助對象認定時,育兒補貼不計入家庭或個人收入。同時,此前出臺的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每孩每月扣除2000元)將配合育兒補貼制度,綜合降低家庭生育養育成本。
此次發布會的成功召開,標志著我國首次全國性育兒補貼制度落地。于母嬰行業而言,這無疑是重大利好!盡管市場仍然充滿挑戰,但“信心比黃金更重要”,2025下半年母嬰人擼起袖子加油干!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