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消委會檢測20款個人護理濕紙巾,結果顯示“DAISO”的嬰兒濕紙巾樣本細菌含量超出中國《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衛生標準》規定上限近500倍。
《明報》報導,消委會提醒,嬰幼兒和長者抵抗力較弱,若使用含過量細菌的濕紙巾,有較高風險會出現細菌感染,導致結膜炎、腸胃炎或喉嚨紅腫、發燒等癥狀。
“DAISO”的嬰兒濕紙巾報稱原產于日本。產品未開封前已受污染
消委會指,測試結果反映樣本未開封前可能已受微生物污染,使用含過量細菌的濕紙巾清潔面部、眼睛、嘴巴、私密部位等,有機會出現細菌感染,導致結膜炎、喉嚨紅腫、腸胃炎或發燒等癥狀,加上嬰幼兒及長者的抵抗力一般較弱,可能更容易受影響,呼吁照顧者須格外注意有關風險。
同時,消委會發現一款樣本、萬寧的“嬰兒柔濕巾”所含溶液酸堿值低于中國《濕巾標準》下限,指過酸或過堿的溶液一般會對皮膚造成刺激,容易引起皮膚痕癢或炎癥,建議消費者避免使用。
萬寧“嬰兒柔濕巾”的生產商回應表示,產品所用的防腐劑于pH3至4酸堿值的效能最理想,又指產品曾接受歐盟安全評估,認為于正常情況下使用,不會構成嚴重健康風險。
另有2款測樣本分別驗出可致敏的防腐劑“游離甲醛”及兩種“對羥基苯甲酸酯”,其中一款為阿信屋的“家庭裝濕紙巾 (香港名勝)”,現已下架。
消委會表示,有6款樣本未有于包裝上標示到期日,另有樣本只列出一組數字,未說明是否為到期日,促廠商盡快改善并清晰標示到期日供消費者參考。此外,有7款樣本沒有以中文或英文標示成分。
消委會提醒,濕紙巾普遍采用不織布,其原料包括天然纖維或人造纖維,而部分人造纖維難被自然分解。
另有5款樣本于包裝標示所用纖維物料,消委會促其他廠商效仿,讓消費者能了解產品的環境友善程度。
消委會亦建議,市民使用護理濕紙巾開封后要避免存放太久,指可重復使用的貼紙封口的密封程度未必可以完全隔絕細菌入侵;每次抽取濕紙巾后應妥善將開口封好,及根據使用習慣選擇包裝大小,提醒獨立包裝可減少受細菌污染的機會。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