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裝市場看上去很美 競爭模式多元化
近幾年,我國童裝市場保持穩步增長。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2-2015童裝產業報告》顯示,童裝產業產值年增長率可達25%至30%,預計到2015年,中國幼兒服飾棉品和日用品市場容量將達到2279.8億元。而二胎新政更為童裝市場帶來新契機。
《2010-2015年中國童裝市場競爭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2010年新生兒出生數進入高峰期,以后幾年新生兒平均出生率保持在15%左右的比率增加,每年增加兩三萬新生兒童。國家統計局第六次人口普查顯示,0~14歲的兒童為2.2億,占總人口的16.6%,童裝市場成了服裝業的新藍海,這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從今年各大服裝品牌發布的財報中可發現,童裝板塊已成為服裝企業營收回暖的大動力。業內人士認為,各大服裝品牌紛紛押注童裝,“市場大、利潤高、競爭格局尚未定型”是主因。而隨著下一次生育高峰期的來臨,童裝市場的消費需求將不斷上升。
陸興強認為,“童裝市場規模會因為二胎的出生而膨脹,屆時兒童的人均季節的消費力會提高三倍左右,市場前景可觀。”
事實上在此之前,“單獨二胎”政策傳聞已久,不少服裝企業已做好先期布局,加碼童裝市場。森馬服飾(002563,股吧)童裝業務在政策發布之前已進行了三大調整:童裝業務投入、戰略地位提升,擴充0到3歲嬰童市場產品線,增加0到3歲嬰童服裝零售面積。森馬還著重發展線上業務,強化線下體驗,線上線下融合促進童裝業務發展。森馬的半年報顯示,其童裝收入同比增長23.2%至8.95億元,占全部收入的比例由2011年的28%提升至33%。
安踏、361、李寧等眾多運動品牌也陸續推出了相關策略加碼童裝業務。李寧以全新管理團隊和品牌標志進軍童裝領域,并發布了李寧童裝5-10年的發展規劃。安踏兒童體育用品店在2013年已達800多家。
外資品牌也不會放過這巨大市場,包括H&M、Zara、無印良品、優衣庫等在內的多家外資品牌也特別設置了兒童專區或童裝店。Gucci、Dior等也在品牌旗艦店中獨辟場地,更設置集合店或獨立專賣店,童裝零售網絡布局明顯加快。
有業內人士指出,這兩年我國童裝發展非常快,這是產業梯度發展的正常現象。快速發展的先是女裝,接著是男裝,現在輪到童裝,這是人們生活消費關注點發生變化的一個體現。此外,童裝的更換周期遠高于成人服裝,所以童裝市場呈現規模大、利潤高的特點,這也是眾多成人服裝品牌開始涉足童裝領域的原因。
看上去很美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再三年”, 三十年前大人給孩子選衣服都選大兩三個號的衣服,以應付見風長的孩子。如今,年輕媽媽們為孩子選衣服的喜好明顯變了,“衣服要穿著合適才好看,小了就換新的”。記者曾在80后媽媽中做過一項隨機調查,80%以上的媽媽在為孩子選衣服時都信得過的品牌童裝,價格上衣在50元到200元之間,褲子在50元到150元之間。“小孩子長得快,衣服只能穿一季,太貴了不劃算,太便宜的質量上沒保障。”還有媽媽表示雖然自己對品牌沒那么執著,但“幼兒園里人家都穿好的,你總不能給孩子穿得太差,否則大人也沒面子”。
總之,無論是為了孩子穿著舒適還是為了家長的面子,小孩子的服裝都不能太便宜。近幾年,商場里的童裝標價水漲船高,直逼成人裝價格。打三至五折后還要100元左右的童裝比比皆是。品牌童裝價格偏高,很多消費者難以接受。
針對這種情況,業內人士分析,品牌授權費是童裝價格偏高的主要因素。童裝嚴苛的面料標準提高了童裝產品的成本。童裝涉及兒童的身體健康,為保證童裝的安全性,我國頒布了相關標準對童裝面料的色牢度和甲醛、PH值含量的測定作了強制規定。童裝企業在生產童裝前還須將紡織面料樣布送到國家指定的檢測部門,進行面料安全性測試,以確保面料達標。在成衣制作后,還得從大貨中進行成衣抽樣檢測。因此,童裝生產標準的提高,一定程度上造成童裝面料成本上升、童裝檢測費用增加。有數據顯示,“史努比、麗嬰房、雅多、夢特嬌”等品牌童裝,一年用于童裝安全性檢測的費用總數在300萬元以上。
同時,童裝生產工藝較成人裝復雜,其生產流程較長,有些裝飾工藝因耗時、耗工會造成單車/臺生產數量的下降和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不少品牌童裝為體現童趣,在生產工藝上都會采用繡花、貼花、印花、嵌線、鑲拼等工藝作為點綴,這肯定會增加成本投入。盡管童裝用料比成人裝要少,但省下來的用料成本根本抵不了增加工藝制作的費用。而且,童裝所選用的輔料要求較嚴,這成本也是高的。所以,童裝售價的走高便理所當然了。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