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童裝品牌發展現狀分析
隨著中國人口的不斷增加,中國童裝市場已經展現出了一片美好的前景,但是中國內地的童裝品牌卻極度缺乏,不管是在童裝的質量、款式和設計方面都有待進步,這就導致了很多消費者沒有國內的童裝品牌可以選擇。
經過金融危機的“洗禮”,中小童裝企業面臨著嚴峻的用工短缺問題,國內童裝產能在實質性收縮。今年,國內市場回暖、國際訂單增加,導致需求與供給之間產生較大矛盾,難發單、拖交期、持貨漲價的現象在童裝行業比較普遍,“加工難”已經影響了眾多品牌冬季上貨。針對“加工業缺口”需進行專項研究,確定此現象為暫時現象還是未來一段時間持續常態,以便企業做出正確應對調整。
應對用工短缺、成本上升,產業轉移是趨勢。國內童裝產業梯度轉移已經逐漸從中西部地區的意愿行為轉向東部沿海地區主動調研行為。但中西部地區在產業鏈配套、物流等方面尚不具備承接大范圍產業轉移的成熟條件,訂單轉移仍是梯度轉移的主流模式。同時中國童裝品牌面臨著來自稀缺商業資源的壓力。渠道建設仍是目前我國童裝品牌發展的當務之急。如何進行渠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以化解商業資源價值取向和價格上漲問題已十分迫切。
另外行業標準的一些細節問題不同程度困擾企業產品設計和質量控制,如黑色、紅色面料濕磨色牢度標準偏高難以達標問題、貼片貼鉆等新工藝檢驗標準執行問題、多組份纖維成分標示問題。行業標準應更加充分考慮國內的實際技術,更廣泛地聽取企業意見,并根據產品創新變化及時增減調整相關內容。當然我們可以看到近年來“童裝行業”成了各類資本追捧對象。“資本”對產業資源分配和整合作用日益強烈,作為童裝行業的領軍團隊,“十大童裝品牌”企業應更加注重對“資本”的研究和利用,更加主動尋求企業資本結構創新和企業間以資本為基礎的結合與合作。
國內童裝品牌則缺乏相應的競爭力。據了解,目前,國外品牌童裝占國內市場的50%,國內廠家占有的50%市場份額中,只有30%擁有品牌,70%處于無品牌競爭狀態。而這占有30%市場份額的品牌,又普遍存在諸如設計理念陳舊、品牌文化缺失、市場定位偏差等通病,制約著整體的發展。童裝的原創設計不足、低價競爭等已經不適應市場的發展需要了,而高質量、高品味、個性化的童裝品牌必將是未來童裝市場的“寵兒”。
未來各童裝品牌企業在產業升級轉型中都要相應地進行戰略定位和發展戰略調整,企業間要加強交流與合作,企業間、品牌間應主動采取錯位競爭,優勢互補的競合策略。國內童裝品牌如何進一步提升管理水平,走品牌之路,是需要國內童裝企業認真思索的。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