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公司傲慢成性 中國消費者被“區別對待”
8月24日上午,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司徒瑞(Georg Storaker)在北京的發布會上表示,該公司會對渤海溢油事件承擔相應的責任。
肯德基問題不斷,先是承認醇豆漿被爆出是用豆漿粉沖泡而成,而后又被爆出炸雞用油平均4天才更換一次。
近來,跨國企業問題不斷,從肯德基的“豆漿門”“用油門”到寶潔傲慢召回漱口水,從康菲遲遲不談賠償到阿迪耐克“毒衣門”,中國消費者被區別對待。中新網財經頻道特整理跨國企業常用招數,并請律師支招如何辨別企業違法、消費者如何維權。
中國消費者被“區別對待” 揭秘跨國企業常用五招術
從食品安全到虛假宣傳,近來跨國企業的問題層出不窮。中國市場日益擴大,自然也成了跨國企業眼中的肥肉。然而,跨國企業在中國賺取豐厚利潤的同時,卻“區別對待”中國消費者。中新網財經頻道特整理近來跨國企業發生的問題,揭秘其常用的五大招數。
招數一:避而不談
。事件發生后,很多公司會采取無視的態度,能回避就回避。8月24日,阿迪達斯、耐克等多品牌被曝含環境激素,對生殖系統具有毒性,此后,中消協25日又曝光阿迪達斯一嬰童套裝纖維量標實不符,虛標棉含量。事故發生后阿迪耐克并未做出任何回應。此外,蓬萊19-3油田于6月上、中旬發生滲漏,然而直到8月24日,擔任作業者的康菲公司才次召開發布會。
招數二:回應避重就輕。
事故發生后,企業如果無法回避,便會選擇回答部分問題。此前,肯德基被曝炸雞用油多天不換,隨后肯德基做出回應,只表示用油符合標準,但并告知炸雞油的更換頻率。康菲更是如此,在漏油事故發生兩個月后的發布會上,對事故原因、賠償標準等關鍵問題含糊作答或回避。
招術三:鉆標準或法律漏洞。
由于我國部分標準落后,相關法律不完善,“符合中國標準”便成了企業脫身的理由。7月中旬,耐克、阿迪達斯和中國李寧供應商在排放有毒、有害的化學物質,污染中國河流。由于中國年初才把它列入到嚴格限制出口的有毒化學物質目錄中,還沒有來得及對國內限制使用和排放做限制,于是,其供應商表示符合中國標準。
招數四:用“未曾宣傳”撇清欺詐宣傳嫌疑。
近來食品企業頻繁陷入各種“勾兌門”,各種食品并未如消費者所想的那樣為現熬或現磨,很多企業選擇了相對模糊的宣傳方式,避談制作方法。此前,肯德基豆漿被曝出系用豆漿粉沖泡而成,對此,肯德基回應稱“從未宣稱”是現磨現做。
招數五:無視消費者不滿情緒。
在很多消費者心中,跨國企業很多時候意味著高品質、子,在中國市場,在跨國企業更是將“”進行到底。寶潔此前召回“歐樂-B”漱口水,除了有嚴格的時間限制,顧客還需提供存折賬戶等信息,也不能直接到柜臺退換貨。于是有消費者表示退款流程“過于復雜”,然而對于消費者的不滿,寶潔公司未作出任何回應和改進。
“未曾宣稱”非企業撇清欺詐嫌疑的借口
面對被曝光的問題,跨國企業或視而不見,或避重就輕,“符合中國標準”和“未曾宣傳”變成了常用的兩個理由。
“未曾宣稱”能否成為企業開撇清欺詐嫌疑的理由呢?北京市盛峰律師事務所主任于國富在接受中新網財經頻道采訪時表示,企業未曾進行宣傳并不意味著就沒有欺詐宣傳,也不能消費者發現商品或服務與自己理解的不同就認定商家欺詐。
關于如何判定企業是否涉嫌違規違法,于國富律師向中新網財經頻道表示,先,要看產品質量法和食品安全法。不管企業有沒有宣傳,它的產品質量都必須是安全的,它的衛生安全應該是合格的,如果企業沒做到,就是違規違法。
其次,要看企業是否進行了虛假宣傳,是否捏造虛假事實,使消費信以為真。
此外,對于不完全構成虛假宣傳,或者默認消費者的偏差理解,企業應當及時告知消費者,而不是繼續隱瞞,提前告知。
對于我國部分標準落后、監管不嚴的問題,有專家表示,只能依靠不斷完善法律、提高標準、加強監管來防止企業鉆空子。
消費者維權成本高 律師:競爭對手和監管部門可成原告
消費者遇到侵權行為,如果涉及金額不大,很多消費者會選擇沉默。對此,于國富指出,消費者要進行成本分析,沒有采取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不能歸咎于消費者的法律意識不強。
在我國,民事訴訟遵循“不告不理”的原則,即民事訴訟必須有原告提出訴訟請求,法院才能受理。如果消費者考慮到維權成本過高,未采取任何維權行動,違法企業是否就能逃脫法律的制裁呢?
對此,于國富律師指出,除了消費者,競爭對手和監管部門也可對違法企業采取訴訟措施。他指出,如果企業虛假宣傳,屬于不正當競爭行為,競爭對手可以通過法律途徑索賠。若受害者較多、涉及面較廣、危害較多,管理部門應當介入,使市場得以凈化。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