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蒙牛公布了2025年上半年業績報告。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蒙牛實現營業收入415.67億元,同比下滑6.95%,銷量與價格均出現低個位數下滑;實現歸母凈利潤20.46億元,同比下降16.37%。
考慮到當前的行業環境,以及現代牧業等聯營企業的業績承壓對蒙牛造成的賬面損失,這份半年報,并不是特別糟糕。
經過分析,我們發現,蒙牛的上半年半年報,主要包含兩大特點,一是經營收縮和降本增效,另一個是除液態奶之外的其他業務的亮眼表現。
事實上,在高飛上臺之后,蒙牛一直實施著審慎的經營策略。
在今年上半年,蒙牛對外繼續削減投資規模、嚴控資本開支,對內則壓縮成本,降本增效。
數據顯示,整個上半年,蒙牛資本開支同比降幅擴大至40%,減少6億元至10億元。
剛剛過去的8月,蒙牛以2.82億新西蘭元(約合人民幣12億元)將其子公司雅士利國際旗下的新西蘭奶粉工廠100%股權出售予新西蘭乳企a2公司。
也就是說,蒙牛主動管控資本性支出、調整優化資產組合的系列管理動作,仍在繼續。
在內部經營層面,蒙牛繼續壓縮成本。
一方面,蒙牛持續強化費用管控,上半年其銷售及經銷費用同比減少約10億元,至116.14億元,使銷售費用率同比降0.5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蒙牛持續與推動公司人員優化。今年上半年,其員工總數從4.1萬人繼續壓縮減至3.88萬人。
而上述一系列收縮和降本舉措,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優化了蒙牛的盈利能力。
今年上半年,蒙牛經營利潤率同比提升1.5個百分點至8.5%,較2024年全年的8.2%實現了進一步增長。
有分析指出,蒙牛能否持續實現每年30-50個基點的經營利潤率擴張目標,將主要取決于公司能否在提升運營效率以及優化品類結構方面實現進一步突破。
而在今年上半年,蒙牛在優化品類結構方面,確實有不錯的表現。
具體來看,今年上半年,蒙牛的冰淇淋、奶粉、奶酪、以及其他業務,分別實現營收38.8億元、16.8億元、23.7億元、14.5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15.0%、2.5%、12.3%、16.9%。
據高飛介紹,蒙牛在品類多元化和品類結構的優化已經初見成效。
除此之外,蒙牛在“兩翼”業務布局上也有不俗表現。
按照蒙牛的說法,公司在營養健康領域持續取得關鍵技術突破和商業化,國際化業務收入取得快速增長,海外市場覆蓋廣度與深度提升。
既然“一體”中的絕大多數業務都有明顯增長,“兩翼”更是齊飛,蒙牛的整體業績表現為何仍然面臨下滑趨勢?
這個鍋,必須由液態奶來背了。
上文提到,今年上半年,蒙牛的冰淇淋以及國際業務等,具有不俗的表現,但這些業務,合計占比也不超四分之一。
事實上,蒙牛的液態奶業務營收占比,長期高達八成以上。
而在今年上半年,蒙牛液態奶營收繼續下降11.22%至321.917億元,使得其營收占比從81.2%下降至77.4%。
半年時間,蒙牛液態奶業務營收又下降了40多億元,即便是在其他業務百花齊放的情況下,仍抵消不掉液態奶下滑帶來的業績沖擊。
當然,有人會說了,乳業整體環境不佳,蒙牛的液態奶業務承壓,屬于是情有可原了。
此話不假,但是,蒙牛的危機在于,其液態奶業務的下滑趨勢,要劣于整體行業趨勢;跟伊利這個行業內最大的競爭對手相比,更是走出了截然不同的節奏。
根據尼爾森IQ顯示,今年1-5月,全國液態奶銷售額同比下滑7.5%,6月降幅進一步擴大至9.6%。
也就是說,在這一背景之下,蒙牛液態奶業務上半年雙位數的下滑速度,仍然要大于整體行業趨勢。
再來看蒙牛的老對手——伊利
————————————————————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伊利液體乳板塊實現營業收入361.26億元,相比2024年上半年的368.87億元,同比下降2.06%。
作為伊利的核心業務,其液態奶板塊在2024年同樣遭遇到顯著挑戰,全年收入750.03億元,同比下降12.3%。
而在進入2025年之后,第一季度伊利的液態奶收入降幅收窄至3.1%;整個上半年,其液態奶收入降幅進一步收窄至2.06%。
顯而易見,伊利的液態奶業務,已經顯示出明顯的回暖跡象。
對比之下,2024年蒙牛的液態奶營收為730.66億元,同比下降11.0%。而在今年上半年,其液態奶營收繼續下降11.22%,未見絲毫好轉。
與兩年前的高位相比,蒙牛液態奶半年營收已萎縮近百億元。而同期伊利液態奶收入跌幅為15%,規模減少約63億元。
這也意味著在短短兩年間,蒙牛在液態奶市場上的份額,再次被伊利拉大約40億元的差距。
這一局面,或對蒙牛造成巨大且持久的負面影響。
高飛上臺后,蒙牛全面推進“一體兩翼”戰略,要求持續夯實幾大核心乳品業務基本盤,驅動品類結構多元化。
然而,就結果來看,“一體”中最重要的液態奶業務的基本盤不穩,使得蒙牛其他業務的成績,都黯然失色了不少。
另外,在盈利方面,液態奶業務承壓的消極影響,也在不斷顯現。
據悉,就目前而言,蒙牛奶粉、冰淇淋等業務的經營利潤率,仍低于液態奶業務。
然而行業需求和競爭格局短期難有改善,新一輪液態奶價格競爭正有抬頭之勢。
蒙牛管理層在業績會上就曾表示,今年5月已對部分常溫液態奶產品進行降價,預計影響將在下半年出現。
這不僅意味著價格因素將繼續對蒙牛的下半年收入造成壓力,同時也會帶動經營負杠桿,進一步擠壓利潤空間。
蒙牛太過仰仗液態奶業務了,這就是巨大隱患的根源。
液態奶這一基本盤不穩、不發展,蒙牛難有安寧之日。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