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越刮越猛的AI食品風潮
正在顛覆行業創新
中國食品行業的AI之路起步雖晚,但短短兩年間,從營銷到包裝,再到設計,涌現出一大批跨界AI的食品飲料產品。各大食品廠商紛紛推出自己的AI共創產品,不斷加注AI的產業應用深度。
去年11月,聯合利華宣布計劃開設首個專注于人工智能的實驗室,其員工將在這里利用AI優化后的數據,增強洞察力以探索新趨勢。可口可樂則利用AI設計全新口味和包裝,于去年9月推出“未來3000年”的限定款可樂。
初創企業也在利用AI工具革新傳統的產品開發模式。越是專注于細分賽道,AI所帶來的顛覆能力可能會越大。
國內AI+蛋白質結構計算與設計平臺型企業智峪生科其首個產業化項目——天然香蘭素,已完成美國FDA和歐洲EFSA GRAS “天然風味”標準的認證,價格遠低于天然提取物,并且產能不受種植產量和氣候限制。
TraceGains 的全球調查數據顯示:大多數食品飲料品牌都在今年尋求人工智能技術來提高競爭力——36% 的品牌已經在新產品開發中測試該技術,53% 的品牌在考慮將其用于成分采購和產品配方。
10月8日,世界經濟論壇公布最新一批“燈塔工廠”名單,蒙牛集團旗下寧夏全數智化超級工廠成功獲得 “燈塔工廠”認證,成為中國乳業首家獲批的燈塔工廠,也是全球首家獲批的液態奶工廠。
該工廠創新性地實現戰略、運營與AI決策的深度融合,通過數智化應用完成從牛奶到餐桌的產業鏈、工廠內所有設備的接口連接以及整個系統集成三個全鏈條打通。在牛奶加工、包裝和檢測等環節,將交付周期縮短了55%,經營成本降低32%,極大改善了經營效率和產品質量。
在看到一些企業應用AI后產生巨大價值的同時,Profet AI 大陸總經理鄭詩懷則指出:國內食品飲料行業推進 AI 的進度在整個制造行業里仍顯較慢,大部分還是比較拔尖的企業,主要因為食品飲料制造業整體的自動化和數字化程度較低。
02
AI賦能食品飲料行業
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過往在設計新產品時,從想法到產品發布可能需要很長時間。AI的出現,正在逐漸改變原有的產品設計思路。
味全借助Profet AI平臺建立起風味圖譜,通過AI發現消費者的感官認知與配方成分的邏輯關系,從而加速開發出新風味產品。目前味全已與Profet AI合作培養數據科學家,在咖啡感官、需求預測、配方解析等方面進行應用。
伊利利用AI對其搜集到的世界各地消費者數據進行分析,掃描出四個最感興趣市場的數據,即中國、東南亞、日本和美國,并根據來自不同平臺的數據開發出針對目標市場的產品。
伊利幾年前便開發出自己的人工智能平臺 Chat-GPT 內部版本,稱為 Yili-GPT,曾試圖在內部使用它來解決各個業務領域的問題。但最終認為其在產生結果方面“有用但有限",AI在解決產品和概念創建相關問題時非常有效,但不能僅僅依靠AI來創造所需結果。
總結大量實踐經驗后伊利發現:AI的優勢在于加快創新和提高效率,能夠更準確、更快速地分析和理解數據。這些數據不僅包括社交媒體上發現的消費者趨勢,還包括成分、法規、標準、風味概況等信息,所有這些都可以使用AI進行分析,以加快基于新趨勢的配方制定。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