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老齡人口的增加、年齡結構的調整,養老服務業在中國蓬勃發展。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10月30日報道關注到,中國掀起“銀發經濟”熱潮,中國政府正加大政策措施力度,支持這一頗具潛力的市場。
CNBC解釋,所謂“銀發經濟”,指的是為50歲以上人群提供商品和服務。報道援引民政部的最新數據說,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中國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達到41萬個,與2019年相比增加了1倍。
穆迪分析公司經濟學家哈里·墨菲·克魯斯預測,到2040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從目前的15%升至30%左右。這種老齡化趨勢不僅對中國社會結構產生深遠影響,更催生了一個巨大的市場機會。該經濟學家表示,老齡化進程的加劇將“擴大針對老年人的商品和服務的潛在市場規模”。
我國自2000年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老齡化程度快速上升。據統計,2023年末60歲及以上人口已近3億,占總人口比重已超過20%,進入中度老齡化的階段。我國老齡化具有老年人口規模龐大、老齡化速度超快、區域和城鄉差異顯著等特征,對我國社會經濟長期穩定發展和老齡社會治理形成不小挑戰。
在我國,銀發經濟是向老年人提供產品或服務,以及為老齡階段做準備等一系列經濟活動的總和,涉及面廣、產業鏈長、業態多樣、潛力巨大。2024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這是我國首個以“銀發經濟”命名的政策文件。7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再提“發展銀發經濟”,指出要創造適合老年人的多樣化、個性化就業崗位。8月,國務院又印發的《關于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大力發展銀發經濟,促進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
報告導讀
隨著中國逐步邁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的衣食住行行業逐漸得到了社會廣泛的關注和政府的扶持。發展銀發經濟是解決中國老年人衣食住行,提升其生活品質的重要途徑之一,同時亦有助于帶動中國經濟發展。全球新經濟產業第三方數據挖掘和分析機構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此前發布的《2024-2025年中國銀發經濟投資前景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為12.0萬億元,同比增長16.50%,預計2024年中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為13.9萬億元,2027年市場規模有望達20萬億元以上。
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新一代中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普遍較高,退休后更加注重生活品質和社交需求,普遍愿意為自己的興趣愛好買單,為銀發經濟市場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核心觀點
市場規模:中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為12.0萬億元,預計2027年突破20萬億元大關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為12.0萬億元,同比增長16.50%,預計2024年中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為13.9萬億元,2027年市場規模有望達20萬億元以上。新一代中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普遍較高,退休后更加注重生活品質和社交需求,普遍愿意為自己的興趣愛好買單,為銀發經濟市場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政策驅動:“銀發經濟”首次納入國家發展政策,養老產業逐步增強
2024年1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該政策是中國首個以“銀發經濟”命名的政策文件,政策中提出了4個方面26項舉措,預示著屬于中國的銀發經濟發展元年已經到來。
行業趨勢:完善銀發經濟標準體系與質量監督體系建設
設計科學合理的銀發經濟標準體系,制定相關重要標準,是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前提。構建完整科學的銀發經濟標準體系,以此為指引進行監督、優化,為銀發經濟產業的發展進行賦能。以高標準的監督體系降低無效或低端供給,增加有效和高端供給,帶動銀發經濟整體產業高質量發展。
以下為報告內容節選:
01
全球銀發經濟市場分析
· 銀發經濟的定義
銀發經濟是向老年人提供產品或服務,以及為老齡階段做準備等一系列經濟活動的總和,涉及面廣、產業鏈長、業態多元、潛力巨大。
· 全球老年人口變化趨勢分析
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數量達7.80億人,同比增長率為2.77%;全球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數量總體呈現上升趨勢。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隨著全球老齡化人口不斷上升,養老問題逐漸成為全球各個國家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之一。
· 全球公共養老基金資產規模排名
數據顯示,2022年日本政府養老投資基金(GPIF)總資產達17310億美元,位居全球公共養老基金榜首。挪威政府養老基金位居第二,總資產達14370億美元。
· 日本養老保險架構分析
根據厚生勞動省劃分標準,日本現行養老金制度分為國民年金(基礎年金)、厚生年金和個人型確定拠出年金。其中,第一支柱由政府運營且具有一定強制性,第二支柱由公司職員和公務員加入,保費由個人和企業/國家折半共同承擔。第三支柱由企業與個人可自由選擇加入。
02
中國銀發經濟市場分析
· 社會驅動力:中國老齡化人數逐年增多
數據顯示,中國65歲及以上居民人口數整體呈上升趨勢,2023年中國65歲及以上居民人口數達21709萬人,同比增長3.48%。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多,中國將面臨社會老齡化的壓力,對經濟和社會發展提出了嚴峻挑戰。
· 政策驅動力:中國首部“銀發經濟”政策
· 中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及預測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為12.0萬億元,同比增長16.50%, 預計2024年中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為13.9萬億元,2027年市場規模有望達20萬億元以上。新一代中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普遍較高,退休后更加注重生活品質和社交需求,普遍愿意為自己的興趣愛好買單,為銀發經濟市場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03
中國銀發經濟產業鏈市場情況分析
· 中國銀發經濟產業鏈
· 中國保健品市場規模及預測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保健品行業市場規模達3282億元,同比增長9.80%,2027年有望達到4237億元。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隨著中國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生活愈發成為了消費者的關注點。在市場方面,“銀發一族”和“年輕一代”因身體需求和生活觀念等原因,逐漸成為保健品行業規模增長的主要驅動人群,保健品行業未來可期。
· 中國老年人家用醫療器械市場廣闊
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各類老年常見疾病、慢性疾病的患病人數隨之攀升。家用醫療設備相比醫院設備體積小巧、易于攜帶、操作簡便,逐漸成為居家醫療、護理、保健等場景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 中國家用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及預測
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家用醫療器械市場規模達1981億元,同比上升12.37%,預計2025年將超2400億元。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伴隨著醫療器械行業的蓬勃發展,家用醫療器械也迎來了快速發展。同時,中國公共醫療資源普及程度較低,公共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相較于發達國家仍有一定距離,居民日益增加的健康需求,在家用醫療器械領域中得到了補充,為家用醫療器械產品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養分”。
04
中國銀發經濟消費者調研
· 銀發經濟消費者畫像
·【服飾】中國銀發經濟消費者廣告關注點分析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有七成的受訪者表示會關注廣告對老年人衣服舒適性的描述,近六成的受訪者表示會關注廣告對老年人衣服防護性能的描述。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消費市場對老年人衣服比較關注舒適性、防護性和保暖性,老年人服裝企業應在廣告中對相關性能著重描述,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保健品】中國老年人保健品品牌分析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超四成的受訪者表示為老人購買湯臣倍健的保健品,超三成的受訪者表示為老人購買同仁堂的保健品。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目前市場上保健品品牌種類繁多,頭部品牌占據市場份額較多。
·【醫療器械】中國市場老年人醫療器械購買情況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超六成的受訪者表示有為老人購買過相關醫療器械,而在醫療器械購買渠道方面,超五成受訪者表示會前往專賣店或品牌店購買。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隨著社會老齡化加劇,老年人群體慢性疾病患者日益增多,市場對家用醫療器械的需求較大。
·【文娛】中國老年人娛樂方式偏好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超三成的受訪者表示自家老人的日常娛樂方式為逛公園、聽廣播/看電視和刷視頻等。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老年人文化娛樂活動對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隨著社會的進步,“新一代”老人生活多姿多彩,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國內還是國外,都能在其中找到屬于他們自己的娛樂方式。
05
中國銀發經濟產業SWOT分析
· 中國銀發經濟產業SWOT分析
· 銀發經濟發展趨勢分析
建立新養老消費觀念,培育銀發經濟市場產業鏈
養老服務市場的發展需要依托市場消費者的認可和支持。從養老服務需求的角度來看,目前部分老年群體對消費較為謹慎,對新品牌和創新事物接受度不高。為此,市場需要打破傳統觀念的影響,重新樹立一種積極的養老消費觀念。鼓勵子女為老人消費,擴大養老服務的消費市場。從養老服務的供給角度來看,市場需要支持社會力量進入養老服務產業鏈的上中下游產業,積極開發老年服飾、老年人醫療健康服務、老年文化娛樂以及老年旅游等領域,提高老年人各方面的生活質量。
· 加強政策支持,吸引企業資金參與
銀發經濟政策的發布與落實在養老服務業的發展過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出臺具體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積極落實在行業發展、稅收、補助投資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可以極大地刺激銀發經濟市場的發展。而多方企業資金的參與又為社會養老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夯實的基礎,為銀發經濟市場注入一汪春水。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