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GI主食、低GI水果、低GI酸奶、低GI奶粉……近幾年有關低GI食品的概念越來越普及,逐漸成為健康飲食的新風尚,奶粉行業也盯準了該賽道,比如飛鶴、伊利、君樂寶、達能、雀巢等頭部乳企紛紛入局,掀起一陣低GI奶粉熱潮。到底是概念炒作還是乳企新增長點?今天我們一探究竟。
頭部乳企入局,低GI賽道逐漸火熱
GI全稱血糖生成指數(Glycemic Index),是國際公認的衡量食物引起餐后血糖反應的一項有效指標,指標準定量下(一般為50克)某種食物中碳水化合物進入人體2小時內引起血糖升高的相對速度。GI≤55,為低GI食物;55<GI≤70,為中等GI食物;GI>70,為高GI食物[1]。在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癥等群體間,不少人已經將低GI看作選擇食物的重要指標之一。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低GI賽道的奶粉合計已超30款。有飛鶴愛本系列中老年奶粉、伊利欣活中老年奶粉、伊利金領冠媽媽配方奶粉、君樂寶樂鈣中老年奶粉、蒙牛悠瑞系列中老年奶粉、雀巢怡養、達能敢邁……隨著越來越多的乳企涌進該賽道,低GI奶粉市場呈向上之勢。
從圖片中可以看到,目前飛鶴、伊利、君樂寶、蒙牛、澳優、完達山、貝因美、和氏、美力源等中資乳企都已配備一款或多款低GI奶粉,達能、雀巢、菲仕蘭等外資巨頭也已完成布局。
具體來看,在所統計的低GI奶粉中,品類方面可分為牛奶粉、羊奶粉、有機奶粉以及草飼奶粉,比如佳貝艾特營嘉、美力源倍紓消、和氏康倍萊、百躍羊益生等羊奶粉,完達山安力聰菁悅A2β-酪蛋白有機孕產婦奶粉以及采用草飼奶源的高培紐瑞健低GI富硒高鈣配方奶粉,品類較為豐富。人群定位方面,有xx中老年奶粉、xx中青年奶粉、xx媽媽配方奶粉、xx孕產婦奶粉等,核心人群是中老年和孕產婦,特別是中老年奶粉,幾乎是入局乳企必備產品。
和無糖、零卡、低脂等象征健康食品的標簽一樣,關于低GI奶粉的風潮也越來越盛。
群體需求旺盛,低GI奶粉潛力巨大
相關報道指出,2021年我國低GI健康食品市場規模達1762億元,年增長率超10%。京東數據顯示,2022年京東超市低GI食品成交額同比增長10倍,購買低GI食品的消費者數量同比增長8倍,預計2023年京東超市上經過認證的低GI品牌數量增幅將達3倍,低GI食品市場前景廣闊。
而市場規模的背后是我國健康問題的突出,有數據指出,全球糖尿病患者約有5.37億,其中,中國患者達1.25億,患病率11.9%,超過全球平均患病率(10.5%)。此外,中國營養學會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指出,我國成年居民超重和肥胖比例已超過50%。糖尿病、肥胖癥、高血脂成為國民日益嚴重的健康問題。
正是看中這一不斷增長的成年人市場,為了滿足其健康痛點和需求,更具專業化和功能化的低GI奶粉應運而生,并為此提供了解憂方案。既能滿足大家對奶制品營養的需求,又對有糖尿病風險和體重管理需求的人群比較友好。并且,為了尋求差異化競爭力,低GI奶粉產品又可細分為富硒、高鈣、高纖維、富硒高鈣、富硒益生菌等不同類型,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選擇。
市場雛形初具,乳企可把握趨勢
不過,任何新事物的出現都有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低GI奶粉市場同樣如此。雖然目前低GI奶粉受到一大批消費者的“追捧”,但也有不少類似“并不清楚低GI的概念”“感覺是專門為糖尿病人設計的”“低GI就是為了將產品賣得更貴”的聲音出現。
我國目前關于GI的標準只有《食物血糖生成指數測定方法》,奶粉行業關于的GI標準更為荒蕪,僅有的“低GI食品認證”并非強制性的認證,未通過認證的產品只要不在包裝、標簽、廣告、宣傳、說明書上使用“低GI食品認證標志”就不違反規定,因此增加了消費者選購低GI奶粉的難度。
所以,不管是頭部乳企的互相協同,還是國家政策的聯手推進,低GI奶粉市場的秩序都需要進一步規范和完善。一方面,聚焦產品,深挖目標群體的健康痛點,為其提供精準營養,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另一方面,持續加強奶粉行業的低GI市場教育并規范市場秩序,共同做好做大低GI奶粉市場的蛋糕。
值得欣喜的是,今年3月,《低GI(血糖生成指數)食品評價規范》團體標準啟動會已經召開。今年6月,國內首個《預包裝食品血糖生成指數標示規范》團體標準也已發布,為低GI食品的判定提供了依據。隨著規范的一步步細化,相信低GI奶粉市場在各個端口的努力下也會越來越好。
隨著銀發經濟的崛起,成年人奶粉市場的需求也隨之增長,從低GI奶粉的發展情況來看,成人奶粉賽道的發展將會越來越朝著專業化和功能化方向進一步細分。
參考文獻:
[1]衛江. 科學認知低GI食物 [J]. 農家致富, 2022, (23): 58.
[2]中國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臨床指南(2022年版)[J].中華內科雜志,2022,61(01):12-50.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