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母嬰市場展現出了強勁的發展勢頭,這得益于人們生活品質的提升和消費觀念的深刻轉變,對母嬰產品的需求持續旺盛。各大品牌競相推出兼具高品質與創新元素的產品,有力地推動了市場的繁榮景象。然而,隨著市場趨于飽和,中國競爭態勢日趨激烈,眾多企業為保持增長動力,正在積極探尋新的戰略突破點和業務增長極。
中國母嬰產業現狀
智研咨詢的《2023-2029年中國母嬰行業市場全景調查及投資潛力研究報告》指出,隨著中國社會人均消費水平不斷提升,母嬰消費者對產品品質的需求日益增強,進而推動了母嬰行業的附加值持續走高。2022年,中國母嬰行業的市場規模增長迅猛,達到了4.71萬億元,較2021年增長了8.5%。其中,華東地區憑借其較高的經濟發展優勢,在整體市場規模中占據顯著份額。從銷售渠道格局看,線上市場發展勢頭尤為強勁,電商行業如零售電商、直播電商等其他線上渠道持續擴張滲透,使得母嬰行業的線上銷售占比逐年提升。
與此同時,中國母嬰行業正在向自主品牌出口轉型。在國際消費觀念不斷變化的大背景下,中國母嬰品牌緊隨趨勢,通過不斷創新與提升產品質量以滿足全球消費者需求。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母嬰用品出口額為483.6億美元,同比增長5.6%,其中,對RCEP成員國的出口額達到118.1億美元,同比增幅高達36.1%。為順應全球孕嬰童用品產業發展大潮,中國母嬰品牌的國際化進程已成為規模化、產業化企業發展的重要路徑。這意味著,中國企業必須積極融入國際市場,全面遵守國際母嬰用品行業的各項規則和標準,以此實現“走出去”的戰略目標。
跨境市場分析
根據Market Reports World《2023-2028母嬰用品市場規模及收入》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母嬰用品市場規模約為2066億美元,預計在預測期內復合年增長率為2.36%,到2028年達到2376億美元,這表明該市場在未來幾年內將保持相對穩定的增長態勢。以下是對個別市場的具體分析:
美國市場
美國作為全球最主要的母嬰用品市場之一,其消費者對于母嬰產品的需求呈現出顯著的多元化特征。根據TABS行業報告顯示,高收入家庭(年收入超過15萬美元)對嬰兒產品的購買滲透率持續上升,這有力地證明了此類家庭在嬰幼兒產品消費上的強勁意愿和較高的支付能力。美國母嬰網站“寶寶中心”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在新生兒出生的第一年內,美國家庭的基礎開銷至少為1.6萬美元。
聚焦于細分市場的消費需求變化,90后母親逐漸成為主導消費力量,她們的購物選擇正在深刻影響著市場走向。Everyday Health Group在2022年3月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4%的年輕父母更傾向于購買實際必需品而非裝飾性產品。其中,與嬰兒睡眠、健康相關的產品以及產后恢復類商品尤為受到青睞,例如,嬰兒睡床及搖籃的銷售量增長了20%,安撫器的購買量更是增加了26%。同時,產后護理類產品需求出現了明顯攀升,例如,傷口愈合類產品的銷售額相比于2020年增長了44%,吸奶器的銷售額也增長了25%。這些數據顯示,功能性、實用性和健康性正成為現代美國家庭在母嬰用品選擇上日益關注的核心要素。
東盟市場
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1]預計,2023年東盟經濟將增長5.2%,這將為家庭帶來可支配收入的提升,使得父母在育兒支出上有更多的預算用于購買高質量的嬰兒用品,并為孩子提供優越的成長環境。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和生活方式的現代化轉變,人們對嬰兒產品的需求與認知也在不斷深化。在東盟地區,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開始關注嬰兒護理過程中的健康和安全問題,他們積極尋求無害、無毒且環保的嬰幼兒產品。這一意識上的轉變不僅對市場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標準,也極大地促進了有機及天然嬰兒用品市場的繁榮。
歐洲市場
《2023歐洲進口產品消費趨勢觀察》揭示,女性消費者在歐洲進口產品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其購買力尤為突出,相比整體進口產品消費中的女性用戶比例,歐洲進口產品消費者的女性占比要高出約十個百分點。其中,母嬰類產品是女性消費者最為青睞的歐洲進口品類。從年齡結構上看,歐洲進口產品市場的主力軍正在向“90后”和“00后”群體轉移。數據顯示,在2023年1月至10月期間,26-35歲的消費者占據了歐洲進口產品購買用戶的45%。對比2019年同期數據,25歲以下年齡段的購買用戶數實現了驚人的312%增長。隨著這批年輕人步入父母角色,母嬰市場預將迎來新一輪的增長高潮。值得關注的是,歐洲消費者對母嬰用品品質及設計感的要求極高,他們不僅追求產品的實用性和安全性,還特別注重產品的可持續性與環保性能,這一消費觀念將在未來進一步影響并塑造歐洲母嬰市場的格局和發展方向。
進軍海外市場
海外市場因其廣闊而多元的特性,為尋求發展的母嬰企業提供了豐富的機遇。《2023-2028母嬰用品市場規模及收入》報告顯示,到2030年,中產階級人口預計將增加到55億以上,占全球人口的65%以上。隨著全球范圍內的消費升級趨勢,消費者對于母嬰產品的品質標準不斷提升,這為中國母嬰品牌的高質量產品創造了需求空間。在此背景下,本土化運營與持續創新成為中國品牌成功進軍海外的核心戰略:一方面,通過深入研究目標市場文化、消費習慣和法律法規,實現產品定位、包裝等方面的精準本土化;另一方面,堅持產品迭代創新,緊跟市場需求,推出符合當地消費者喜愛的產品。同時,借助全球化社交媒體平臺進行數字化營銷,能夠精確觸達目標客戶群體,強化品牌故事傳播,建立與海外消費者的直接互動,從而大幅提升品牌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此外,根據《2023年中國母嬰品牌出海研究》針對美國、英國、菲律賓、巴西和沙特阿拉伯五個國家中育嬰家庭的深入調研結果顯示,線上購物在互聯網零售業蓬勃發展的背景下已經占據了主導地位,購買比例高達54%。其中,在線購買偏好尤為顯著的四大品類包括:嬰兒玩具和游戲(68%)、嬰兒書籍和教育材料(65%)、嬰兒監視器(64%)以及嬰兒音樂和發聲設備(64%),這些產品通常具有中低頻使用及損耗率較低的特點。與此相反,消費者更傾向于通過線下渠道購買高頻使用且消耗較快的產品類別,主要有四類:嬰兒食品和配方奶粉(64%)、嬰兒個人護理與衛生用品(53%)、嬰兒洗衣清潔產品(53%)以及嬰兒奶嘴和牙膠(52%)。這一消費行為差異凸顯了在不同市場環境下,消費者對于母嬰產品購買渠道選擇的獨特性和針對性。因此,中國母嬰企業在制定全球化戰略時,必須精細理解并精準把握各個目標市場的線上線下消費渠道特性及其對應的購買偏好,這對于構建高效銷售策略、提升品牌形象乃至成功拓展海外市場至關重要。
隨著人口紅利逐漸減弱,提升母嬰產品和服務附加值成為行業關鍵。在母嬰產品領域,聚焦點已轉向強化品牌效應、積淀深厚的產品技術和構筑創新壁壘等方面;而在母嬰服務市場,發展空間更為廣闊,重點是通過深化服務內容、提升服務價值和提高客戶認可度來拓展市場份額。盡管文化差異、法規標準及競爭壓力等挑戰猶存,中國母嬰品牌始終保持對本土市場的深刻洞察與精準運營,深度挖掘并滿足用戶多元化需求,不斷提升自身在全球市場的地位和影響力,有力地推動“中國制造”邁向更高品質、更具國際競爭力的新階段。
【*】注釋
[1] 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簡稱“經合組織”,是由30個市場經濟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經濟組織,旨在共同應對全球化帶來的經濟、社會和政府治理等方面的挑戰,并把握全球化帶來的機遇。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