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擁有60年規模養殖奶牛歷史的北大荒集團牡丹江分公司獲得國家版權局授予“中國奶倉”文化起源地知識產權登記證書。這里誕生了北大荒第一頭奶牛、墾區賽牛會第一頭優質奶牛、第一個奶源基地、第一個乳品品牌完達山、第一塊國家食品質量最高獎(銀質獎章)和第一個乳業專利產品(乳珍)、第一個現代化奶牛場……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奶倉”。
01
黃金奶源帶建奶倉
牡丹江分公司地處北緯45°世界黃金奶源帶和“世界三大黑土帶”,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60年前,國家從北京、上海等地協調調運750頭優質奶牛到八五一一農場,建立了全國首個奶源基地,黑龍江墾區首個“奶牛示范基地”。
自2002年起,八五一一農場建立首個采用散欄模式的牛場后,近年來,八五〇農場、八五五農場、八五八農場、慶豐農場等10個農場相繼發展規模化養殖,18個規模化牧場已成為分公司“中國奶倉”建設工程的“四梁八柱”,成為完達山乳業重要的奶源基地。截至2022年底,分公司實現奶牛總存欄達4萬頭,其中,千頭以上規模牧場14個,5000頭以上4個,并建立起墾區首家萬頭牧場。
牡丹江分公司按照“科技、綠色、品牌、質量”四個農業發展方向打造“中國奶倉”,繪制了以“奶牛存欄5萬頭,產奶20萬噸;奶牛單產10噸牧場9個,12噸牧場5個;年產胚胎20000枚,建設國內領先的奶牛胚胎產業基地”的目標,把八五一一農場定為“奶牛專業場”打出樣板、以點帶面,精心打造奶牛產業示范帶。
走進北大荒集團八五一一農場寒疆萬頭牧場,剛剛入住的4700余頭新西蘭引進的A2“洋奶牛”正在舒適的“臥床”里,悠閑地品嘗著營養師搭配的營養餐。“這些具有A2基因的奶牛,是從15000頭牛里精選出來的。因為A2牛奶和母乳中的β-酪蛋白分子結構更為接近,市場很受歡迎,每公斤的收購價格比普通奶能多賣一塊多錢。”寒疆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飼養主管鄭磊介紹說。
奶牛單體產量是衡量奶業生產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也是奶牛養殖企業依靠科技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法寶。為了使順利實施“中國奶倉”建設,分公司以發展質量效益型畜牧業為制勝“王牌”。
“近年來,我們結合市場需求,在引進國外優質奶牛的基礎上,主動探索奶牛選種選配、后備母牛基因組檢測、高峰期營養平衡調控等先進技術,加速奶牛品種改良,促進單產提升。”有著近20年畜牧養殖經驗的分公司農業發展部姜明見證了分公司奶牛業的發展。
目前,慶豐、八五一一等3個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經與加拿大等技術公司合作,獨立開展了胚胎生產和移植,能使改良牛群的時間從5年縮短至1年,年產胚胎1800枚,實現了北方寒區體外胚產業化生產零的突破。
02
奶倉里的北大荒模式
標準化牛舍、TMR精準飼喂、現代化擠奶廳、數字化管理系統、先進的糞污處理設施……走進分公司的規模化牧場,這些都是統一標配。經多年的養殖探索,分公司養殖模式、經營模式,擁有自己的獨特“法寶”。
“看,奶牛兩只耳朵上不同顏色的耳牌也是有講究的,它詳細地記錄著奶牛的健康狀況和產犢、產奶等情況。通過我們的電腦控制中心,便可以知曉。”千牧奶牛養殖廠總經理“黑龍江省奶牛養殖大王”胡玉峰介紹說。他2008年開始就邁出國門,帶領合作社與以色列“阿菲金”公司開展技術合作,引進了國外先進的飼養理念和技術,率先采用散欄飼養、全混日糧、分群管理、榨乳廳集中兩遍擠奶、全程監控等現代化管理模式,為墾區乃至黑龍江省奶牛飼養業的發展起到了示范帶動作用,被譽為“千牧模式”。近年來,經專家及分公司農業發展部門結合本土實際,提升總結后,發展為包含奶牛舒適度、信息化管理、全混日糧、即奶牛群體改良方案等一系列飼養管理模式并在分公司域內其他牧場復制使用,帶動了奶牛總產量的提升。安興、千牧2個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單產均超12噸,安興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單產創下集團單產第一名。截至2022年底,分公司鮮奶年產量超16萬噸,占北大荒完達山乳業鮮奶收購量的半壁江山以上。
在經營模式上,分公司建立了“統分結合”體制、開創了“奶乳一體化”新型產業經營模式。2021年,分公司深度整合八五〇、八五五、八五八等15個規模化奶牛養殖場的人才、科技、資金等資源,成立了將軍牧業集團,開展統一市場營銷、統一推廣新技術、統一品牌名片、統一研發開發新產品和統一社會化服務經營。
“今年,完達山乳業和福康公司由乳品企業還變成了我們的股東,兩家企業占股比例達34.03%。有了乳品企業的參與,不僅解決了上游生鮮奶源價格波動問題,還打破了生產、加工脫節的壁壘。”寒疆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牟成武 對“奶乳一體化”的發展未來充滿信心。
分公司域內牧場先后被農業農村部列為國家級奶牛科技入戶示范工程實施單位和“AAA”級國家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農業農村部“全國無公害萬頭奶牛示范基地”、中國奶協“全國奶牛養殖示范場”,省級北方寒區奶牛產業研究院稱號等。
國家版權局授予分公司“中國奶倉”文化起源地知識產權登記證書
03
奶倉建設激活產業鏈
產業振興是推進鄉村振興的“加速器”,分公司大力實施“種有機草、養健康牛、賣綠色奶”戰略。
為保證奶牛“口糧”,分公司加快構建現代種養一體化發展,2022年,“糧改飼”面積達到10萬畝以上,帶動青貯種植。在實現飼草本地化的同時,10余家牧場解決了大批就業問題,還為種植戶拓寬了增收渠道,“有了合作社規模化養殖、種植,我又多了一份收入,今年代耕的3000畝地,機耕費每畝120元左右,純收入比以前翻一番。”慶豐農場種植戶張玉闊已經為合作社代耕三年,腰包鼓了,日子也越來越好了。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加強奶源基地建設,支持開展奶農養加一體化試點,一條集種植、加工、營銷、文化、生態于一體的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條在牡丹江分公司越鏈越緊。
“有了優質的奶源保障,我們生產的福康牌牛初乳的銷量與產能一直位于行業領軍地位,占國內牛初乳銷售市場10%的份額。每年牛生乳原料使用量在720余噸。下一步,我們還要繼續加速產品研發及推廣,打造福康+荒都雙品牌。”福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宋貴洋介紹說。依托優質奶源,龍頭完達山乳業、福康公司及黑土媽媽等3家乳品加工企業紛紛建廠,與農場長期保持合作,每年為其合計提供奶源5萬噸、年平均總產值達3.8億元。
在綠色生態產業發展上,分公司積極推行糞肥還田,大力推進“綠色種養循環農業”項目,建立綠色種養循環農業示范區,示范面積2萬畝,實現糞肥還田13.9萬畝。山市種奶牛場有限公司探索出了一條以農養畜、以畜促藥、三產融合的發展模式。據農場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蒙介紹,他們已推廣使用秸稈轉化畜牧養殖粗飼草技術,每年能減少畜牧養殖成本135余萬元,還將畜牧糞便經過腐熟發酵后做成有機肥,以每平方80元的價格賣給北藥種植戶,帶動畜牧業增收創收130余萬元。八五〇農場則采用“畜牧養殖+生物技術+農業種植”的方式,利用2.8萬平方米示范基地資源,生產優質蚯蚓有機肥進行6600余畝蚯蚓肥香種植,讓有機稻米成為市場上高附加值的暢銷產品。
為了做足“牛”文章,分公司深挖奶牛養殖文化資源。2023年,將繼續加大投入,對八五一一農場奶牛博物館進行改建,科學規劃觀光走廊、機器人擠奶站、奶制品加工車間、科普互動體感游戲區等旅游功能區,做實“農牧工游”產業,全面激活優勢產業發展新引擎。
多年來,分公司相繼通過了“有機認證”“良好農業規范認證”“學生奶奶源基地”等多項認證。充分彰顯了“中國奶倉”墾區畜牧產業的領軍地位,眾多國家級和省級榮譽,均化成一股前行的動力,蓄勢前行。
牡丹江分公司正以磅礴之勢,搶占高寒地區生態奶業發展新高地,為北大荒“二次創業”再添佳績,為推進鄉村振興、奶業振興再添活力。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