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元宵佳節,與過往不同的是這一傳統節日,正受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追捧。
根據馬蜂窩2023最新大數據顯示,近一周,“元宵節玩什么”熱度漲幅達到137%,本地及周邊出行熱度較春節期間顯著回升,訂單量占比近50%。
而各熱門景區及商家為搶單游客,也是各出奇招可謂熱鬧。通過這一現象看透本質,不難發現國貨崛起正加速進行。
國潮背后是文化自信回歸
隨著今年中國經濟崛起,年輕人正以巨大的熱情投入到回歸傳統文化中,包括穿漢服打卡拍照、學習水墨與書法課等,都彰顯出新生代人群接納并欣賞民族文化,這種文化的自信心也推動著國貨正加速崛起。
以母嬰行業為例,通過近2年公開數據調研發現,一二線城市的新國貨消費占比達到了46%,三四線城市占到29%,其他為25%。說明新消費者對國貨背后的“made in china”更青睞了,也說明國貨的品質與口碑實現了大跨越發展。
市場加速孵化新國潮品牌
雖然當前中國出生率持續下滑,但不可忽視的是存量市場規模依然巨大,尤其年輕族群對于國貨的興趣度遠超進口,這就為更多國潮品牌誕生提供了機遇。
《百度指數》公開數據,2021年消費者對國貨的關注度達到75%超過外牌。
而在銷量上,也是外資看跌,國貨看漲,比如在服裝領域,耐克和阿迪達斯在大中華地區收入出現下降,而國內服裝企業都實現了較快的收入增長。
在用戶至上的新時代,有了關注度就意味著有了需求量,機會隨之爆發而來。
專業化運營才能持久“潮”動
雖然當前經濟降速、中美貿易摩擦等大環境因素,為國貨崛起提供了絕佳的天時之際,同時我國還擁有相對完善的產業鏈及渠道布局等地利優勢,但我們還需認清事實,唯有需要向世界品牌學習經營之道,才是打造國貨品牌的“人和”命門。
以臨近我國的日韓為例,無論是日本汽車、化妝品等行業,還是韓國的手機、電器等行業,都完成了從“重營銷輕研發”到“重研發強品牌”的轉型之路,母嬰品牌從中借鑒才能為未來成長注入動力。
以資生堂為例,在1998年-2007年,資生堂每年研發投入在150億日元以上,歷史研發費用率保持在2.5%左右,而我國很多品牌的研發費用遠低于此,這就是需要突破的領域,也是母嬰人需共勉奮進的事業方向。
天時地利人和的經營之道,其底層邏輯更是品牌打造的核心思維,相信通過聚焦與研發,母嬰國貨品牌將會持續夯實自身優勢,成為所屬品類的佼佼者,讓我們拭目以待。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