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統計局編著出版的《中國統計年鑒2022》,2021年我國初婚人數為1157.8萬人,比上一年減少70.8萬人。
這也是多年來初婚人數首次跌破1200萬人,為1985年(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22》、國家統計局網站公布的1999年以來的歷年統計年鑒中的數據得出)以來的新低。
從近20年初婚人數情況來看,2013年是我國初婚人數的頂峰,達到2385.96萬人,但自此之后一直處于人數遞減狀態,近8年來,我國初婚人數下降了51.5%。從2022年前三季度的數據來看,結婚人數仍在下滑。民政部數據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我國結婚登記人數為544.5萬對,比2021年同期下滑7.5%,也創下2007年(民政部公布有2007年以來歷年前三季度的數據)同期新低。
一方面是因為婚育觀念改變,90、95乃至00的新一代人群不再把婚戀當做人生的必要追求,單身主義的觀念開始被更多人接受。《2021年中國當代不婚主義白皮書》顯示,不婚人群在單身群體中的占比約為25%,其中堅定不婚主義人群占比約4%。
另一方面,結婚成本過高、社會競爭壓力大等也嚴重影響了年輕人的結婚意愿。有網友預測,“不出意外的話,今年將是未來十年里初婚人數最多的一年。”
結婚人數、初婚人數的下降,對未來人口發展會產生較大影響:
一是出生人口數量持續減少,出生率以及人口自然增長率降低。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22年國民經濟運行數據。2022年年末全國人口141175萬人,比上年末減少85萬人。其中,全年出生人口956萬人,人口出生率為6.77‰;死亡人口1041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3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60‰,是中國近61年來首次人口負增長。
二是伴隨人們平均預期壽命的不斷提高,人口結構將進一步趨向老齡化。截至2022年末,60歲及以上人口28004萬人,占全國人口的19.8%,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20978萬人,占全國人口的14.9%。
對此,多地出臺政策促進結婚率提高,例如近期河北印發《關于全面推行婚俗改革工作的意見》,大力推動婚俗改革,明確到2025年,全省婚姻家庭輔導服務經常化,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相互攀比、低俗婚鬧等婚嫁陋俗得到有效遏制,人情、宴請、彩禮等支出負擔明顯減輕;強調各地要積極開展婚姻家庭輔導服務,建立婚姻家庭輔導服務平臺,開展婚前輔導、婚姻家庭關系調適和離婚輔導,引導社會力量提供婚姻家庭輔導服務等。
此前也有專家提議,工會、婦聯、共青團等組織建立公立婚介組織,提高適齡人口結婚率。還有專家建議,要加強婚戀觀教育,將婚戀教育納入中高等院校教育體系,引導青年人樹立理性健康的婚戀觀。除此之外,也要幫助青年人解決婚戀實際困難;推動更加平等的社會環境和家庭環境等。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