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行業概述
1996 年,國際生命科學研究院歐洲分部的專家小組在“功能性食品的科學概念及其功能成分應用的科學基礎”研討會上提出了功能性食品的定義,即“一種食品如果可以令人信服地證明對身體某種或多種機能有益處,有足夠營養效果改善健康狀況或者能減少患病,即可被稱為功能性食品”。
2001 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和世界衛生組織(WHO)將益生菌定義為攝入量足夠時對機體產生有益作用的活性微生物。從我國和全球范圍來講,含益生菌食品都是功能性食品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0 年 4 月,我國發布《可用于食品的菌種名單》將雙歧桿菌、乳桿菌和鏈球菌三個菌屬中的部分菌種(包括青春雙歧桿菌、乳雙歧桿菌、干酪乳桿菌、植物乳桿菌等益生菌菌種)納入了可用于食品的菌種范圍,益生菌的食用在我國正式起步。目前,我國益生菌在食品領域的應用主要為將益生菌添加于嬰幼兒奶粉、酸奶、飲料中,即食型益生菌粉、菌片和固體飲料等益生菌終端消費品的市場也在不斷成長。
2021 年 11 月 8 日,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發布《益生菌食品》團體標準,對益生菌及益生菌食品進行了定義、分類,并對生產技術、質量控制和運輸貯存進行了明確規定。團標明確,益生菌食品是指“添加了益生菌,并且在保質期內益生菌活菌數量符合一定要求的食品”。
② 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
近年來,全球益生菌市場繼續穩步發展,根據 Markets and Markets 機構的數據,2021 年全球益生菌市場規模預計達 611 億美元。預計從 2021 到 2026 年,全球益生菌市場將以 8.3%的年復合增長率繼續保持增長,至 2026 年達到 911 億美元。益生菌的競爭區域主要集中在亞洲、北美和歐洲三大區域。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益生菌分會數據顯示,亞太地區的益生菌消費規模全球較高,占比約44.4%,遠高于歐洲(23.5%)、北美(17.8%),凸顯出亞太地區益生菌行業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根據中國保健協會的數據,2020 年,國內益生菌產品的整體市場規模約為 879.8 億元。根據 BCC Research 數據統計,2019 年益生菌市場終端產品主要應用于食品飲料、膳食補充劑以及動物飼料,其中食品飲料占據主導地位,具體如下:
數據來源:BCC Research
可以看出,當前益生菌在終端市場的應用仍然以食品飲料為主,但隨著消費者消費能力的不斷提升和對益生菌功效認知的提升,益生菌產品用于膳食補充劑的市場空間仍然較大。
1)益生菌酸奶及乳制品市場蓬勃發展
千禧年以來,益生菌酸奶及乳制品在全球范圍內逐步發展并保持強勁的增長態勢,對全球食用益生菌制品行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尤其是在具有飲用乳制品偏好的中國市場。自 2002 年“養樂多”進入中國市場以來,經過長時間的宣傳與培養,益生菌飲品對于促進消化、提高免疫力的幫助逐漸被我國消費者認知并接受。以“養樂多”為代表的益生菌乳飲品也在中國市場迅速走紅并保持較高增長態勢。根據 Euromonitor 統計及預測,2016-2021 年我國益生菌乳制品銷量情況如下:
數據來源:Euromonitor
除 2020 年因為新冠爆發對我國益生菌乳制品造成較大沖擊,使得這一市場陷入停滯外,我國益生菌乳制品市場始終保持著超過 10%的高速增長。預計至2026 年,我國益生菌乳制品銷量將達到 759.47 億元,2021 年至 2026 年益生菌乳制品市場年均復合增長率將依然保持在 6.0%的較高水平,高于其對我國功能性食品市場同期銷量 1.5%的增長率預計。
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競爭力,我國主要乳制品企業和食品飲料企業也紛紛不斷推出新的益生菌乳制品,進一步推動了這一市場的蓬勃發展。在養樂多的帶動下,蒙牛乳業推出的“優益 C”、伊利股份推出的“每益添”等乳飲料產品都受到了消費者的廣泛歡迎;乳制品企業還通過在酸奶產品中添加益生菌以實現差異化定位,例如蒙牛乳業推出的“冠益乳”、伊利股份推出的“暢輕”等酸奶品牌都逐漸獲得了市場的接受和認同。
2)膳食補充劑類益生菌終端消費品迎來新發展機遇
除添加于飲料、酸奶外,益生菌還可以直接作為沖劑、固體飲料等終端消費品。這些益生菌終端消費品具有益生菌存活率更高,補充益生菌更直接、有效,更易于儲藏、運輸等明顯優點。隨著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以及“健康中國 2030”等國家規劃的帶動下公眾的健康膳食意識逐漸增強,益生菌類食品的規則與標準不斷完善,為我國膳食補充劑類益生菌消費品創造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根據 BCC Research 數據統計及預計,2019 年我國益生菌類膳食補充劑市場規模已達到 11.96 億美元,預計到 2024 年,益生菌類膳食補充劑市場規模將達到 19.16 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 9.9%,成為我國益生菌市場中增長較快的終端產品。
“合生元”嬰幼兒益生菌沖劑是我國知名的益生菌終端消費品品牌,在全球益生菌膳食補充劑市場處于領先地位。2016 年度至 2020 年度,合生元益生菌終端消費品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 28.94%。2021 年益生菌制品銷量出現較大回落,根據合生元年報,主要是受更多競爭對手的加入對公司全渠道銷售造成的壓力以及過去幾年高速增長帶來強勁基數效應影響。根據合生元公司年報,2016-2021年,合生元益生菌終端消費品產品銷售規模情況如下:
除合生元外,上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修正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國內保健品、藥品企業也紛紛推出益生菌終端消費品。澳大利亞的“Life Space”、韓國的“媽咪愛”和美國的“康萃樂”等國際益生菌終端消費品產品也紛紛進入中國市場。
3)適合中國人腸道菌群特點的本土化益生菌菌種將逐步替代進口菌種
不同人種、不同民族、不同地區、不同飲食習慣的人群有著不同的腸道菌群。益生菌進入腸道后,會與腸道中原有菌群發生棲生、共生、偏生、競爭和吞噬等復雜關系。不同于西方的腸道微生物結構,中國人群腸道微生物是以考拉桿菌屬為優勢菌群的群落結構,且受遺傳和飲食習慣影響。
因此,引進的國外菌株并不一定適合中國人,中國人的腸道環境也不一定宜于國外引進菌株的定殖和功效發揮。此外,現代中國人抗生素使用較為頻繁,飲食習慣也日益多樣化,中國人的腸道也更為需要生命力強、能夠防止壞菌滋生并有多項調節腸胃功能的益生菌菌種。
但目前我國市場上無論是添加益生菌的乳制品和飲料,還是沖劑、飲品和固體飲料等益生菌終端消費品大多數都使用了科漢森、杜邦等跨國公司的菌種。根據智研咨詢的相關調研數據,國內益生菌原料市場中,杜邦和科漢森合計市場占有率仍超過 80%,國產菌種的市場份額仍有待提高。
隨著我國科研院校和行業內企業對益生菌研究的不斷深入,分離自中國人腸道菌群以及中國傳統發酵食品中的益生菌將憑借著更為適合中國人腸道菌群特點這一優勢逐漸取代進口益生菌菌種。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