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度沉寂到高調回歸,供銷社在一夜之間站在聚光燈下。
近日,全國多地關于宣布重啟供銷社瞬間引起全網關注。比如湖北省基層社總數達1373個,計劃做到供銷社覆蓋每一個鄉鎮;寧夏鄉鎮供銷合作社覆蓋率由2017年的56%提升至92.7%,服務覆蓋面達到95%以上;重慶的全市農村綜合服務社增至6120個,行政村覆蓋率達76%......
同時,據企查查數據顯示,我國現存供銷社相關企業超11萬家,2022年上半年,我國新增供銷社相關企業3238家,同比增長49.56%。
事實上,不只供銷社的覆蓋率和保有量令人“驚嘆”,供銷社的業績更遠超大家想象。在今年1月21日召開的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第七屆理事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曾提到,供銷合作社全系統2021年銷售總額創歷史新高,達6.26萬億元,同比增長18.9%。
01
重啟供銷社意義何在?
供銷社是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和全國基層供銷社的簡稱,是一個組織供應農村生產資料、生活用品和收購、推銷農副產品等的商業機構,雖一度陷入低迷而淡出人們的視野,但其實一直都沒有消失,而對于供銷社重啟這件事,大家更是眾說紛紜。
“如果新供銷社能順應改革開放與市場經濟大潮,是以與其它市場主體完全平等的身份進入市場,是為市場引入一股新的競爭力量,或能彌補充分競爭環境下某些靠市場力量覆蓋不到的偏遠山區或農村地區。”
“豬肉和糧食的正常供應,對于社會的發展至關重要,借助供銷系統,維持相對穩定的豬肉、糧食等農產品的物價,有利于防止資本控制我國農業和畜牧業有重要意義。”
“重啟供銷系統,對于農產品的產銷對接,平抑價格意義非凡。”
“如果全國供銷系統全面重啟,一旦發生天災人禍,甚至是戰爭,國家可以及時調劑生活物資,保證供應、掌握糧食的話語權。同時,還可以穩定物價,對抗通脹。”
“想要振興鄉村,供銷社可能會成為重要的一環。農產品滯銷問題、嚴柯壓價,及時為農產品打開銷路。一旦全國供銷社的網絡建立起來,對農產品的流通打開了新的想象空間。”
綜上不難看出,“豬肉、糧食、農產品、農村......”這幾個字眼被反復提及,可見,供銷社的錨定點始終以農村為主,服務于農村振興或是新時期供銷社的工作核心。
02
供銷社重啟對母嬰店有無影響?
供銷社再度爆火后,不少母嬰實體店主發出靈魂一問,“一年銷售超6萬億,供銷合作社的快速發展會不會對母嬰店造成影響?”
新一代供銷社的增加,僅僅是基層的門店,眾多同類零售實體不會因多一家就被擠壓,除了農村區域這個大的限定之外,我們還需要了解供銷社的品類構成。毋庸置疑,農產品是其絕對主力,根據公開資料,2021年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全系統6.26萬億的銷售總額中,農產品銷售額27591億元、日用品銷售額14925億元。
此外,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管理干部學院也曾在其官微中介紹,供銷合作社的收入來源主要是農資銷售(化肥農藥)、農副產品購銷(流通)、消費品零售(連鎖超市)、再生資源四大業務組成。
過去傳統父母多數奉行“放養式粗放”育兒,吃奶粉、用紙尿褲的占比有限,且母嬰品類并非完全獨立出來,在供銷社中甚至少有露出。從近幾年數據來看,日用消費品類在供銷系統中的銷售占比有一定的提升,作為其中更細分的母嬰產品,供銷社之后會不會引入且會不會加大投入還尚不可知。
退一步,即使未來供銷社特意為母嬰產品留出了位置,增加了陳列,一來不是主營,只作產品補充,可能不受重視;二來,缺乏專業的商品導購,賣多賣少全靠運氣。從根本上說,兩者不是一個級別甚至不是一個賽道的競爭。
說到底,“還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