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維生素一樣,礦物質也是人體必需的基礎營養之一。可能大家對鈣鐵鋅的印象會比較深,但對其他礦物質卻比較陌生。今天,我們就通過國標的變化來更深入地了解這類營養物質吧~
驚訝!
缺乏這些營養竟然如此可怕!
什么是礦物質?礦物質又叫無機鹽,是人體必需的七大營養素之一。一般根據含量的多少,可分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兩類。其中,含量超過體重的0.01%為常量元素;含量低于體重的0.01%為微量元素。
對于嬰配粉而言,常見的礦物質有12種,其中常量元素包括鈣、磷、鉀、鈉、氯、鎂,微量元素包括鐵、銅、鋅、錳、碘、硒,數量上各占一半。但不管是哪一種,缺乏都可能嚴重影響正常的生命活動。
從常量元素的缺乏來看,輕微時主要涉及消化吸收和肌無力等;嚴重時則影響心臟、神經,還可能導致休克、猝死等。從微量元素的缺乏來看,癥狀也是比較廣泛,不僅涉及新陳代謝、生長發育、免疫力,還與中樞神經系統、大腦發育等密切相關。
但疾病重在預防,而食物是補充營養物質的關鍵途徑。為此,作為嬰幼兒重要的食物來源之一,嬰配粉的營養成分規定很嚴格,我們下面一起來看看~
驚喜!
新國標對礦物質的規定很嚴!
提到嬰配粉,就不得不提新國標,自新國標出臺以后,現行國標和新國標的變化就受到了行業的廣泛關注,而對于礦物質來說,種類和含量都做了一定的調整。
通過上表,我們可以看到礦物質的2大變化:
①由于新國標將每個段位獨立出來,2、3段的區間規定更明確,相對而言更有參考意義:比如鎂、鈣、磷、碘在原基礎上增加了高限,部分營養物質還調整了低限;比如將錳和硒在2段配方中從可選擇成分調整為必需成分,這是當前市場調研的結果。
②鐵、鋅、磷在乳基和豆基配方食品中的添加量有一定區別,考慮到豆基食品中吸收率的問題,豆基食品中這3個營養素低限比乳基高,幼兒配方食品中鐵含量也有明顯增加。這一變化可能與我國嬰幼兒的高貧血率有關,因為鐵缺乏是造成缺鐵性貧血的主要原因,重度鐵缺乏會影響到大腦及認知的發展。
有研究報道我國部分地區嬰幼兒鐵缺乏率較高,個別地區 0 ~ 12 月齡嬰兒的鐵缺乏率可達到 36. 7%;我國較大嬰兒存在不同程度鋅缺乏的情況,有個別地區較大嬰兒鋅缺乏率達到 42. 1%。
不難看出,個別營養成分也沒有做調整,比如鈣磷比和氯;1段的變化較小,僅個別營養物質做出了調整,比如鈉、鎂、鋅等。但總體而言,礦物質都做了或多或少的調整,只是更多側重在2、3段的細化規定上。
警惕!
每一種礦物質含量都有講究!
同維生素一樣,通過新國標的嬰配粉,其礦物質也都要滿足相應的標準。但不同的是,礦物質的區間范圍更窄,產品之間的規定更相似,這里就不再贅述。
為什么要嚴格規定礦物質高限?這是因為礦物質攝入過多也會有一定的危害,所以礦物質的添加并不是越多越好,受到一定的含量限制更科學、更安全。
比如過多的磷攝入會導致骨鈣流失,歐盟、澳大利亞及新西蘭以及修訂中的 CAC 標準均規定了較大嬰兒配方食品標準中磷的上限值,為了充分保證配方食品的安全性,此次新國標也增加了磷的上限值要求。
比如為充分保證產品的安全性,同時綜合考慮國際標準、我國市售產品情況以及標準協調性等因素,我國較大嬰兒和幼兒配方食品中增加了碘的上限值,使其與嬰兒配方食品的規定一致,均為14.1 μg /100 kj。
比如過多的鎂會導致肌無力、腱反射減退、心律失常、血壓下降等,盡管鎂不易過量,但為了安全,2、3段都做了高限規定,但考慮到較大嬰兒和幼兒的差異性,2段上限同1段相同,3段則略高于1、2段。
嬰配粉作為一種特殊的嬰幼兒食品,其安全性更是備受關注。根據奶粉智庫發起的《2021中國家庭奶粉&營養品消費調研》報告,消費者選奶粉關心的是安全性,其次才是營養配方、品牌、奶源、配料、原料、價格等維度。而新國標對于礦物質上限的重視,正是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需求的表現。
到明年的2月22日新國標正式實施后,市面上的奶粉都要更新換代,這不僅標志著中國嬰配粉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更重要的是,中國的下一代將喝上更高品質的奶粉!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