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看,疫情仍是較大的不確定性。早在3月,疫情反撲造成道路封鎖、物流受阻,不少母嬰店面臨著進貨難、配送難的問題,門店生意相較于2020年并無大的改觀,甚至更差,有從業者更是直言,“今年線下母嬰店淘汰率將達20%”。
“時代的塵埃紛紛而下,背負大山之人比比皆是”早已成為當下母嬰店主真實寫照。然而,仍然還是會有一些從業者斗志滿滿。“信心很重要,很多關門的門店都是自己打敗自己,我們要相信自己能戰勝疫情、戰勝實體困難。”日前,谷子孕嬰創始人李志恒這樣說道,同時,他也給出了未來母嬰店的三個發展方向。
01
走專業化路線
在直播中,李志恒李總直言:“此前無論是產品銷售不專業、門店管理不專業還是會員營銷跟不上的,這類門店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我認為未來能活下來的門店一定是專業功底比較深的,有專業能力的也要繼續強化。“
就目前來看,很多人開店開不下去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門店做的不夠專業。千篇一律的銷售話術、店員按部就班的推銷方式、沒有進行過系統的培訓和學習,甚至于有些門店管理者自身也不夠專業,對門店其他人員的幫助也十分有限。
然而,母嬰門店專業化早已是大勢所趨。從內部出發,母嬰店目前員工也愈發偏向90后,他們個性鮮明,對于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做法,所以,用傳統的管理方式顯然是不合適的,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同時輔以集娛樂與學習于一體的培訓、人性化的績效考核體系,把專業的產品知識、成交技巧、運營方法和服務意識有機地融合起來,才能提升員工專業能力、提升門店整體運營效率。
從外部來看,當下消費者對渠道專業性的要求比較高,更依賴母嬰店導購人員提供的更為可信且專業的安利,這就對母嬰店自身專業度及品牌端的專業賦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2
優化商品結構
無論是在調研還是走訪線下市場時,母嬰店利潤下滑成為常態,在和渠道交流的過程中,“品類優化”成為當下門店優選。在直播中,李志恒李總也表示,“未來有什么賣什么的門店一定活不下去,門店選品既要適應消費者需求、讓顧客喜歡,又要能夠讓門店盈利、給顧客更好的服務。“
此前提到,門店的排面是有限的,商品是無限的,這就需要門店做好取舍——引進高效品,淘汰低效品。
所謂的“高效”與“低效”其實背后有兩方面的評判標準,一是是否滿足了消費者的真實需求,如果是,即便不是剛需也一定是高頻;二是門店是否能夠花小成本把貨賣出去且有錢賺,有利潤賺是門店生存的基礎,只有能盈利門店才能不斷給顧客帶去更好的服務,兩者相輔相成。
那具體到如何優化品類?現階段母嬰店主要有兩大方向,要么是選擇了橫向做加法,瞄準了更高端、更細分的乳粉賽道新領域,如羊奶粉、兒童奶粉,甚至是成人粉加大布局;要么就是秉承著縱向擴充品類的原則,更多的看向了整個大母嬰中多個細分領域,如嬰童大件、營養食品、嬰童洗護等。
03
強化互聯網營銷
在直播中,李志恒李總反復強調,“我認為現在這個階段,母嬰店還是要調整要變化,必須強化互聯網意識,善用互聯網工具,大搞新營銷,店商、直播、小視頻等,這是實體店現在要做的一個功課。”
確實,以前是線下零售商直接觸達顧客,而如今,新生代母嬰消費者更容易在綜合電商、垂直電商、社交電商、直播與短視頻、小紅書與B站、快手和抖音等不同渠道之間進行轉換。尤其是當下疫情肆虐,線下店看著更是慘淡一片,有從業者一聲嘆息,“一天天守著店眼巴巴地看著門口也不見一個人。”除去疫情影響,現在90、95后主流消費群體大多都熱衷線上消費,這種長期存在的消費習慣是很難改變的。
在我們的采訪中,有從業者表示,“自己剛做直播引流時效果不太好,觀看人數不多,但是自家門店數量多,而且長時間積累下來,情況還是很樂觀的。”毋庸置疑,緊抓互聯網大勢,善用互聯網工具,對母嬰店未來發展將形成極大助力。
多重重壓下,母嬰店確實正在經歷陣痛,但陣痛之中,仍會有人憑借著極強的反脆弱能力熬過去、活下來。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