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費認知變化的基礎上,輔食的重要性不斷凸顯,而目前國內輔食滲透率仍然較低、市場需求較大,仍有進一步增長的潛力。在較大的市場潛力下,吸引了不少企業相繼入局,而資本市場同樣對輔食市場十分看好。
不過從供給端來看,如今的輔食產品可能還無法完全匹配當下的市場需求,輔食在安全和同質方面的問題比較明顯。這可能與當下不少企業仍采用代加工生產有一定關系,而且產品優勢也難以凸顯。隨著輔食監管愈發嚴格,要進一步提高產品品質以及增加產品吸引力,建立自己的供應鏈體系可能是一種有效方式。
01
增長潛力較大
隨著消費者對科學喂養的認知不斷增加,嬰幼兒食品的消費也逐漸從僅購買食用嬰配粉轉變為了搭配輔食以豐富飲食結構。在國內政策利好以及消費認知變化的基礎上,市場對嬰幼兒輔食的需求快速增加。
自2006年全面開放二胎政策后,雖然新生兒出生率有所下降,但是嬰幼兒人口基數仍然龐大。町芒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年末0-4歲嬰幼兒人口數占2018年年末人口總數的5.89%、高達8219萬。而在三胎政策推行之后,中國嬰幼兒數量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小幅上升。
不過之前嬰幼兒輔食的重要性可能還未被很好地認識,以至于國內輔食的滲透率還比較低。易觀分析數據顯示,近年來嬰幼兒輔食滲透率正在逐漸提升,但也只有26%,與歐美國家82%的市場滲透率相比還有很大的距離。
在國內嬰幼兒輔食滲透率進一步提升之下,嬰幼兒輔食市場規模還有成長空間。有數據顯示,預計到2025年中國嬰幼兒輔食市場規模將達到1632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0.7%。
02
新老品牌爭相進入
根據ECdataway數據威數據顯示,在2020年上半年的嬰童領域中,熱度較高的就是嬰兒食品板塊,增速達到了53.1%,其中零輔食、營養食品的消費增長貢獻較大。
從銷售的高增速中可以看出嬰幼兒輔食市場的增長潛力,而這一市場也在吸引著新老品牌入局搶占市場份額,同時讓嬰幼兒輔食產品進一步豐富。
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三只松鼠、百草味、良品鋪子紛紛開始布局嬰幼兒零輔食市場,旺旺也推出了一款專為6個月以上嬰幼兒打造的米餅“貝比瑪瑪”。而在嬰幼兒輔食市場中,新興品牌數量眾多,出現了像秋田滿滿、窩小芽、哆貓貓等。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嬰幼兒輔食同樣是一個備受資本青睞的市場,在資本的助力之下,不少新興品牌不斷崛起。比如秋田滿滿2021年獲得2輪融資、每輪融資金額均約千萬美元,哆貓貓迄今為止已經獲得了4輪融資、其中A+輪融資約億元人民幣。
03
供需尚未匹配
在嬰幼兒輔食市場快速發展之際,雖然吸引了新老品牌爭相入局、資本市場投資加碼,但是市場競爭也隨著品牌的增加而激烈,與此同時嬰幼兒輔食市場的問題也開始凸顯。
一方面,在嬰幼兒輔食品牌增加時,雖然推動了新產品、新品類的出現,但是在品牌眾多的情況下,當某一產品火爆之后很容易出現其他的模仿者,從而導致產品同質化問題比較嚴重。
另一方面,現在消費者對嬰幼兒輔食多樣性、安全性以及高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但是放眼市場上的輔食,可能還無法完全滿足消費者這些要求,市場上的輔食產品出現問題的也并非沒有。
也就是說,雖然嬰幼兒輔食需求較大,但是目前供給還不能完全滿足需求。近兩年的嬰幼兒輔食市場看似火爆,實則暗流涌動,品牌要想在這一市場中占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并不容易。
04
供應鏈存在問題
《關于落實嬰幼兒輔助食品生產許可審查細則嚴格生產許可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從2018年6月30日起,未取得嬰幼兒輔食類別生產許可證的企業不得生產嬰幼兒輔食。
對于嬰幼兒輔食來說合規是關鍵,要求生產嬰幼兒輔食的工廠需要取得嬰幼兒輔食生產許可證。除此之外,還要求工廠要按照國家強制標準來生產。
然而市場上具備相關資質的就那么幾家,可能存在產品互相模仿抄襲的情況,導致同質化嚴重。而不少輔食品牌因為尚未取得輔食生產資質,因此存在明顯的代加工現象,也說明品牌還未建立自己的供應鏈體系,產品方面的優勢不易凸顯。
另外在采用代加工時,也存在一些弊端,當代工企業出現問題時品牌可能會因此受到牽連。就拿青島君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來說,這是一家嬰幼兒輔食和兒童食品加工廠,此前出現過多起輔食產品不合格的問題,而選擇這家公司進行輔食代加工的品牌形象可能也會受到不利影響。
05
自建供應鏈十分必要
隨著嬰幼兒輔食行業監管越來越嚴格,產能落后很難在競爭激烈的輔食市場中顯出優勢,而且與自身擁有完整、優質供應鏈體系的品牌相比,可能也更容易被市場所淘汰。
一方面,對于自建供應鏈的企業來說,在生產環境、生產設備、生產許可方面的要求更高,也就是說在輔食產品“合規”方面已經能夠得到保障。另一方面,自建供應鏈的企業,在產品原料、生產過程和成品管理方面的管控會更高一些,同時方便配方升級和產品迭代,更容易提升產品品質和建立消費信任。
就目前市場而言,雖然國產輔食品牌不斷崛起,但是進口品牌仍然在其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而且很多進口品牌在供應鏈方面比較有優勢,先在原料選擇上有著嚴格的要求,其次生產線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程度較高,能夠實現標準化生產,反觀國內則在這些方面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所以說,在輔食同質化競爭中,品牌需要跟多地參與進去,而不是只依靠代加工進行生產,這樣才能逐漸建立起品牌自己的核心優勢。在這一過程中,擁有自建供應鏈可能是在市場中脫穎而出的一種方式。
行業思考:輔食是當下一個比較有潛力的市場,逐漸吸引了新老品牌相繼入局。然而雖然品牌和產品不斷增加,但是從供給端來看,可能還無法完全匹配消費需求,主要是輔食產品距離品質化、安全化、多樣性等方面還有差距。另外從輔食生產來看,擁有自建供應鏈的品牌較少,更多的是依賴代加工生產,品牌無法更多地參與到產品研發、生產中,結果同質化產品越來越多,品牌優勢越來越不明顯。未來通過自建供應鏈,可能會為品牌帶來機會。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