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近日,《上海市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完成修改。新《條例》明確,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女方除享受國家規定的產假外,還可再享受的生育假,從原本三十天,增加至六十天。此外,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生育的夫妻,在其子女滿3周歲之前,雙方每年可享受育兒假各五天。育兒假期間的工資,按照本人正常出勤應得的工資發給。
其實,自三胎政策公布以來,全國已有多地陸續出臺多項支持政策,以實際減輕各家庭生育、養育、教育負擔,鼓勵生育。
國內女性生活服務提供商美柚近期于線上發布“一張圖看懂各地鼓勵三孩新政策”,詳細羅列了北京、廣東、吉林、甘肅、四川、江西等地的配套措施,如生育假、生育津貼、醫保支持、教育資助、住房保障等。
同時,美柚還發起了“你會因為哪些原因生三胎”的相關調查,結果顯示,除了喜歡孩子、家里催生、意外懷孕等原因外,有13%的人選擇了“有育兒補貼金”,11%的人選擇了“有住房補貼”,10%和6%的人選擇了“生三孩費用可醫保報銷”以及“產假增多”。
此前,三孩政策剛放出時,就有眾多網友紛紛討論,直言相比生不生三胎,更關心的其實是相關的支持配套措施,比如保障女性基本權益,解決基本的生育福利以及生育后會面臨的職場困境等等。
可見,從三胎政策推出至今,廣大群眾對相關配套政策的關注度一直高居不下。相信隨著相關配套政策及措施的落地,或將有助于推動部分家庭生育三胎。
歷史經驗也確實如此,結合此前2015年全面二胎政策發布后的人口增長數據——經歷了2016年的緩沖期后,2017年我國出生率以二孩為主,二孩出生人數占比高達51.2%。可以確定,三孩政策出臺后也會同樣經歷一個適應周期才會有明顯的反映,但從長期角度看,于人口增長勢必將有積極作用。
此前,中信證券預測,三孩生育的堆積效應可使我國新出生人數短期提升10%-15%;民生證券也在相關報告中提到,三孩政策預估可使2022年我國新出生人口提升100多萬,之后逐漸回落,平均每年能新刺激生育80萬人口。
而三胎政策所釋放的人口紅利,勢必對多個行業產生影響,其中,而受到影響的一定是與“三孩”關聯度的母嬰行業。天眼查數據顯示,以工商登記為準,2021年5月31日至11月23日,我國共新增超134萬家母嬰、月子、家政相關企業,較2020年同期增長30%。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