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貝因美官方微博
4月12日晚間,貝因美發布公告,修正2020年度業績預告,公司原預計凈利潤為盈利5400萬元至8000萬元,修正后為虧損3.28億元,公司上年同期虧損1.03億元。同時,修正后的營業收入、扣非凈利潤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資本市場嗅覺靈敏,4月12日貝因美股價以跌停收場。
對于業績由盈轉為巨虧,貝因美在公告中給出了三個原因:由于公司持續推進營銷轉型,為渠道賦能,加大了市場費用投入,導致銷售費用較上年同期增加;同時,受疫情、宏觀市場經濟等影響,經對部分客戶進行了走訪及評估,進一步增加應收賬款壞賬準備計提;此外,公司對存貨進行了審慎的減值測試,計提了相應的存貨跌價準備。終導致營業利潤等經營指標出現較大波動。
乳業資深分析師宋亮對界面新聞分析稱,貝因美大的問題是不應該在過去兩年向經銷商賒銷貨物,這些賒銷的產品賣不掉就形成了積壓的庫存,進一步形成應收賬款。而積壓后日期不好的貨品,仍然需要貝因美來清理,只能虧損出清。
按貝因美公告,庫存基粉減值、應收賬款壞賬、銷售費用對業績的影響分別為7800萬元、1.24億元、1.44億元。以上三項因素疊加,對公司凈利潤的影響合計約為3.46億元。
作為曾經的國產幼兒奶粉品牌老大,貝因美不是次如此大幅度進行業績修正了。2018年1月,貝因美曾發布業績預告修正,2017年貝因美預虧從3.5億元-5億元被向下修正到虧損8億元-10億元。
這距離貝因美的高光時刻不過幾年時間。
貝因美由謝宏于1997年創立,2011年貝因美登陸資本市場,至2014年貝因美的市場份額達7.4%,超過伊利、飛鶴等品牌成為國產奶粉老大,當年貝因美銷售額在50億元。
貝因美彼時得到全球大乳品公司恒天然的青睞。2015年3月,恒天然以每股18元的價格要約收購貝因美18.8%的股權,成為貝因美第二大股東,收購代價約34.64億元。
但日后來看,恒天然的此次入股是一次失敗的投資。2016年和2017年,貝因美凈利潤均為虧損,虧損額分別達到7.8億元和10.57億元。2017年7月,貝因美遭遇了因業績不佳引發股票閃崩等一系列事件。此后,這家公司還經歷了二股東變臉、大股東危機、2017年虧損9.6億被ST等一系列負面事件。
2018年7月,貝因美聘任原美素佳兒席銷售官包秀飛出任貝因美總經理、原惠氏北區總經理張穎出任貝因美營銷方面負責人以改善經營狀況;此外還找來世界游泳孫楊擔任全球形象大使,力圖進行品牌重塑。
效果立竿見影,2018年貝因美扭虧轉盈,凈利潤4000萬元,但2019年再次虧損1.03億元,同比下降350.73%。2020年的虧損進一步擴大至3.28億元。
在2020年業績未出之前,貝因美先宣布了包秀飛離職的消息。今年1月15日,貝因美宣布,由于個人原因,包秀飛申請辭去公司總經理職務,貝因美創始人、董事長謝宏將親自上陣,兼任總經理一職。貝因美2019年年報顯示,包秀飛作為總經理的薪酬高達903萬元,與之相比,董事長謝宏年度薪酬僅65萬元。
如今,貝因美再次連續兩年虧損,已經摘掉的ST帽子,會被再次戴上嗎?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