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只知道女人的錢好賺,有了娃后才知道孩子的錢更好賺。”大兒子上二年級,小兒子剛上幼兒園的劉女士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笑著說。在與孩子相關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尤其讓劉女士和家人“操碎了心”的就是“食”。
其實不僅劉女士,隨著我國經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育兒觀念也隨之升級。相較于缺衣少食的年代,現在物質極大豐富,在“吃”這件事上,更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僅要吃得飽更要吃得好,這也讓兒童零食有了更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
健康營養是關鍵
因為大兒子從小比較挑食,因此幼兒時期的輔食和兒童時期的零食成為了孩子的佳營養補充。“補充維生素的糖果、**的果味奶片、中間夾堅果的海苔、進口的溶豆和泡芙……雖然零食換著樣地買,但健康安全一定是原則。”劉女士說。
像劉女士一樣為孩子選零食遵循“健康”原則的消費者不在少數。記者隨機采訪了20位家里孩子年齡在3~12歲的家長,了解到,在選擇零食時,其中16位家長看重的是兒童零食的安全問題,購買前會先查看配料、營養成分、添加劑等信息;2位家長表示會讓孩子根據自己的喜好挑選零食,家長并不干預;2位家長表示會隨機為孩子購買零食,沒有特別關注配料和其他方面信息。
“我家孩子3歲前買輔食、零食一定要去專業的母嬰用品專賣店,就怕在其他地方購買的食品不安全,對孩子身體有害。即使上了幼兒園后,我給女兒買零食時也非常注意,盡量選擇添加劑少的、口味清淡的。”談到兒童零食,邱女士認為,現在市場上的兒童零食產品質量良莠不齊,為了孩子的健康,一定要通過正規渠道購買,不能貪圖便宜,也不能盲目追求高價進口。
為孩子“口糧”操心的不止有媽媽們,還有爸爸們。一位在公號擁有眾多粉絲的寶爸就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從自己做并教大家做幼兒輔食,到自己研發少放或不放添加劑的自用兒童零食,再到找工廠合作、建立自己的品牌,不斷在孩子的餐食之路上“打怪升級”。一位經常購買其公號內零食的閻女士表示,他家產品不在多在精,挺受粉絲歡迎的。
在兒童零食安全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重視的同時,面對過度使用添加劑、高鹽高油高糖、缺乏安全生產標準等現象,2020年6月,中國副食流通協會發布《兒童零食通用要求》團體標準,對兒童零食的適用范圍、產品分類和技術要求進行了說明,并在技術層面詳細描述了對兒童零食原料、感官、營養成分、污染物指標、微生物指標、食品添加劑等方面的要求。據了解,《兒童零食通用要求》團體標準是我國個關于零食的專門標準,也是關于兒童零食的標準。
有益補充贏市場
近年來,我國兒童數量呈穩定上升趨勢,這讓兒童消費領域成為商機無限的藍海,兒童零食市場這一黃金賽道也讓眾多企業紛紛加碼入局。
2020年,良品鋪子推出旗下兒童零食子品牌“良品小食仙”,定位于3歲以上兒童營養補充零食產品,并承諾安全健康,不添加防腐劑、香精、人工色素等成分;百草味上線“童安安小朋友”系列產品,同樣聚焦3歲以上兒童“正餐以外的有益補充”,并承諾添加劑少以及富含益生菌、DHA、蛋白質、鈣等有益物質;三只松鼠的子品牌“小鹿藍藍”上線,定位于6個月至14周歲孩子的營養輔食到嬰童零食全覆蓋,除著重突出0香精、0防腐劑、0色素、0甜味劑的4個“0”賣點外,還設置了專業營養師在線咨詢服務,為新手爸媽答疑解惑;來伊份也以全新的“新鮮零食”戰略作為方向,通過對營養元素做“加法”以及對油、鹽、糖等添加劑做“減法”,啟動了全新的“伊仔兒童零食系列”產品研發工作。
“健康、營養、美味”成為家長們對兒童零食的新要求。《2020中國兒童健康膳食藍皮書》數據顯示,42.79%的家長認為“兒童零食是三餐之外的加餐需求”。零食作為三餐之外的“第四餐”,可以提供重要能量和營養物質補充,對孩子身心成長有重要作用。從“拒絕孩子吃零食”到“選擇健康零食”,后者如今已成為80后父母的共識。根據測算,2019年到2023年,兒童零食市場將以10%到15%復合年增長率持續增長。
某幼兒園保健醫生楊女士也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從上幼兒園開始,孩子運動量加大,身體發育速度變快,營養需求也隨之增加,兩餐之間適當進行加餐對孩子的成長發育很有助益。像幼兒園就會在上下午兩餐之間各為孩子提供一些水果、堅果、奶酪、牛奶、海苔等作為加餐,以滿足他們一天的營養需求。“只要選對了零食,適量食用,對孩子的成長是有益無害的。”
楊女士認為,給孩子選零食先要看營養成分表,盡量不要選擇高鹽高糖高脂肪的零食,特別要注意食品添加劑的問題。其次盡量不要選擇油炸類、膨化類和腌制類零食,可以多選擇堅果類、粗糧類和奶制品類零食。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