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更多的安全呵護 兒童手表該何去何從
2015年可以說是兒童手表爆發的時間,尤其是在互聯網巨頭的推動下,加上國家開放二胎政策,在2016年兒童智能手表行業必定迎來一個新天地。越來越多的家長希望借助科技幫助他們照顧孩子,然而當我們遙望兒童智能手表市場時,卻不禁發現許多令人擔憂的現象。
產品安全至關重要
在2015年下半年,國家檢測出至少13款兒童手表出現嚴重漏洞,出現這種漏洞也源于目前國內大多數品牌廠商沒有自己的硬件、軟件等研發團隊,在生產過程中為節約成本,大多數品牌就會與第三方合作采取通用方案,共用方案商的服務器。一旦方案服務器出現問題或者被攻擊,那么市面上多種品牌的手表也就跟著出問題,嚴重的可導致服務器的數據被不法分子實時監控,后果不堪設想。
如果一家品牌商沒有自己的產品解決方案研發團隊,沒有自己的服務器及專業人員的維護,也沒有大量的資金、人力和物力的話,那這樣的企業也只能抱著第三方大腿走,長此下去只會得不償失。即便具備這些技術和資質時,也應在產品上市前進行多次自我安全技術挑戰,模擬不同類型的漏洞攻擊,通過國家強制產品認證標準,確保手表符合國家要求標準的前提下再上市。
在2015年9月份,央視報導了一則關于兒童手表輻射超標的文章,一時間許多家長誠惶誠恐,既擔心孩子的健康受影響,又對兒童手表翹企盼。其實,如果是一家良心企業,完全可以參照我國《移動電話電磁輻射局部暴露限值》里的相關規定來研發手表。在此法規里明確規定了手機類產品輻射安全范圍為SAR 2.0W/kg就可以,此標準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和歐盟完全相同。品牌商在研發兒童手表時,若能嚴格遵照這個規定執行,必能安撫廣大家長的心。另一方面,品牌商也可以根據國家規定的手機3C認證和入網標準測試的規范來要求自己,確保兒童手表對人體無害。另一方面,有專家稱,無論是智能手表還是手機,凡是通過國家工信部電信設備CTA入網認證的設備,都是被認可為電磁輻射安全,家長可放心購買。因此,品牌商在規劃研發兒童手表之前,若能參照這些標準認真執行,將心比心,那么給予家長的則是更多的信任。
功能要多也要實用
傳統兒童手表都是打著定位、通話、求救等功能,主要目的是讓孩子與家長取得聯系,并且在通話或緊急時候發送地理位置到家長手機上。在筆者認為,這是基本的需求,但是對于父母來說,父母不僅希望手表可以陪伴孩子度過一個快樂的童年,同時也希望這款手表能夠幫助孩子學習更多的知識。然而,市面上鮮有兒童手表是往學習或教育的方向發展,這一項對孩子有著極大意義的功能卻被眾多兒童手表所忽略。目前筆者知道的也僅有來自深圳的魔比兒童智能手表,據說已經在研發專門的英語語音學習功能,每日推送簡單的英語短句或單詞,旨在調動孩子學英語的積極性,但目前還未上市。
因此,在研發之前,品牌商若能做好市場調查,規劃好這個產品的目標孩童年齡,針對性的研發其主打功能,再針對這個功能進行深入研究,避免盲目跟風,造成產品同質化嚴重。如上文舉例的魔比兒童手表開發的英語學習功能,筆者得知該公司與權威兒童教育資源公司合作,并獲得正版版權的兒童教育資源。從某種程度來說,這不失為一項功能亮點,能讓家長快速將其與其它手表區分開來。
面對面交流,完善線下體驗
曾有報導稱國外某款兒童手表是邀請了眾多孩子參與設計的,而不是一昧的只有大人來主掌。而中國的產品一慣式都是大人掌控,現在是互聯網時代,商家都直接將經營搬到網上,為什么還要談線下體驗呢?其實,無論是開發哪一種產品或服務。作為兒童才是智能兒童手表的使用者,但購買權在父母手上。當手表只能通過網絡購買時,孩子體驗不到,父母也不清楚該手表是否就合適自己的孩子。如果能夠有完善的線下體驗,一來可以避免家長花冤枉錢,二來品牌商也可以通過與兒童面對面交流實際體驗情況,對產品做一些針對性的調整和服務。
當下在這個互聯網產品爆棚的時代里,要讓產品走得出色走得長久,光靠美麗的外表是不夠的,品牌廠商應該從家長和孩子真正的需求入手,不該一味搶分贏利,不然只會把這個市場做爛。在這個時候,如果有誰能夠跳出來給兒童手表新的定義,那勢必也會掀起另一場風暴。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