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姆育兒 冷靜對待秋燥來襲
秋季來臨,媽媽會發現寶寶容易出現大便干、眼屎多、口腔潰瘍等上火的癥狀。這個時候媽媽不要慌張,“對癥下藥”很重要。
寶寶上火的原因多種多樣,如寶寶皮層薄,體內的水分流失特別明顯,加上寶寶脾胃功能尚不健全,故容易上火。寶寶體內水分流失較多,若飲水少就更是“火上加油”。某些飲食不當也會引起寶寶上火而出現嘴唇干裂、鼻腔出血、皮膚干燥等上火現象;如果食物中含有棕櫚酸和硬脂酸,一般會與鈣結合成皂鈣,糞便就會變硬,不易排出,而導致上火。如果奶粉沖得過濃,寶寶又飲水不足時,也會造成大便秘結。
不同的表現暗示著不同的上火情況,針對不同的癥狀,咱們“對癥下藥”。分別列舉如下:
心肺有火
【癥狀】:寶寶一開始就全身發熱,接著口腔內出現小泡疹,破潰后成小潰瘍。當媽媽發現寶寶煩躁不安,口腔疼痛,不愿吃飯,甚至于不愿喝水時,就表明寶寶上火了。
【措施】:1歲以上的寶寶可吃些蜂蜜,蜂蜜可以防止“秋燥”對于人體的傷害,起到潤肺、養肺的作用。
百合對秋季氣候干燥而引起的多種季節性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鮮百合具有養心安神,潤肺止咳的,對人非常有益。熬制一些百合粥,一家老小都可食用,既能清火潤肺又能健脾養胃。
脾胃有火
【癥狀】:寶寶腹部脹飽,經常噯氣反胃,進食減少,口臭,或有腹痛、嘔吐等癥狀。
【措施】:秋季胃功能會減弱,而粥正是此時調節脾胃好的食品,秋后早晨喝粥,既可怯秋涼,又能防秋燥、和中健胃,如果適當加入一些健脾潤燥益肺的食物或藥材如百合、銀耳,則對身體更有裨益。
另外,蘿卜能調理脾胃,對秋季常見的消化不良、風熱型感冒、扁桃體炎、咳喘多痰、咽喉痛等疾病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腎腸有火
【癥狀】:表現為大便秘結,排便困難,每隔數日解便一次;小便少而黃,混濁有味。
【措施】:鴨性寒涼,具有滋陰養胃,利水消腫的作用,適宜于滋陰養津以防秋燥,鴨肉適合身體虛弱、患病初愈、時常上火的寶寶,可以說鴨是金秋葷食中的滋補佳品。
另再羅列幾種預防秋燥的食品:
芋頭:含淀粉,營養豐富,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鈣、磷、鐵等微量元素。芋頭質地軟滑,容易消化,有健胃作用,特別適宜脾胃虛弱者食用,更是秋季里幼兒和老年人的食用佳品。
菜花:質地細嫩,易消化吸收,適宜于寶寶和脾胃虛弱、消化功能不強者食用。菜花能刺激細胞制造對機體有益的保護酶—Ⅱ型酶,它能使小腸粘膜中活性提高30倍,從而使體細胞中的微粒體多功能氧化酶系統,有能力分解進入人體內的致物和其他有害化合物,以使人體長期處于良性循環狀態。
預防秋燥及時給寶寶補充水分是當其沖的,除日常飲用白開水外,媽媽們還可以用雪梨或柚子皮煮水給寶寶喝,同樣能起到潤肺止咳、健脾開胃的。
媽媽冷靜對待秋燥,寶寶舒適度過秋天。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