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姆育兒 寶寶爬行
民間有句順口溜;二抬四翻六會坐,七滾八爬周會走,每個孩子從呱呱墜地時只能保持仰臥的體位,從初“受制于人”到后來獨立行走,中間必定經過“爬”這一環節。而且多數孩子喜愛爬,即使到了已經可以直立走路時,仍不忘情于爬。在爬行這個過程中,對寶寶起到非常很重要的作用。
幼兒爬行動作的發展大致可分為3個步驟:開始時(大約在出生7個月內)匍匐爬行,以腹部蠕動,四肢不規則地劃動,您會發現,寶寶往往不是向前,而是向后推,或者在原地轉動;第二階段(約在出生后8-9個月時)發展為四肢爬行,用手和膝蓋爬行;好為兩臂和兩腳都伸直,用手和腳爬行。
增強體質、提高活動力
先,爬行時幼兒必須頭頸抬起,胸腹離地,用四肢支撐身體的重量,這就使手、腳及胸腹背及四肢的肌肉得到鍛煉,并可促進骨骼的生長,為日后的站立與行走創造了良好的基礎,此外,爬行對孩子來說是一項較劇烈的活動,消耗能量較大,據測定:爬行時要比坐著多消耗一倍能量,比躺著多消耗兩倍能量,這樣就有助于孩子吃得多、睡得好,從而促進身體的生長發育。
促進語言發展
寶寶語言交流的頻率,取決于肢體語言的頻率,會爬的寶寶不斷地用自己的身體探索周圍的世界、有許多舉動帶有結果的未知性,所以家長語言的發出頻率明顯多于不會爬的寶寶。而爬行則使視聽范圍大幅度擴大,刺激量大了,思維、語言與想像能力自然得到了發展與提高。在父母不斷的語言提示、自己的肢體語言、行為結果的互動中,寶寶對語言理解的準確性、肢體語言回答的合理性比不會爬行的嬰兒發展要快得多
促進大腦發育
幼兒學會爬行后,擴大了視野和接觸范圍,通過視覺、聽覺和觸覺等器官刺激大腦。促進各方面的協調,對大腦的發育、智力開發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促進良好的個性發展
爬行給寶寶帶來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樂趣,而“摸爬滾打”也鍛煉了寶寶的意志和膽量,有利于寶寶的個性培養,而且可以為他們更早、更好地認識世界打下良好的生理、心理基礎。這些學習經驗將化為好奇心,讓寶寶勇于探險,而且培養未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自信。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