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寶寶 攪熱孕嬰市場
“望子成龍”,是每個家長的愿望。記者近日從西安市計生委發展規劃處了解到,去年西安市出生了8萬個“兔寶寶”,今年則可能會出生10萬個“龍寶寶”。
扎堆生育讓龍年出生的嬰兒可能較去年增長20%,其所帶來的財富效應則將至少超過30%。商家看到這樣規模龐大的市場,紛紛發力爭搶“龍寶寶”財富蛋糕。
一孕嬰商家
去年全省新開店43家
奶粉、奶瓶、衣服、玩具、學步車、嬰兒車……蜂擁而至的“龍寶寶”將帶動孕嬰產業的再次火爆,大大小小的孕嬰商家也早早動手,爭搶這個火爆的市場。近日,記者來到西安市北大街后宰門,看到各種孕嬰門店非常多。在一家專門賣小孩衣服的門店里,一位女店員告訴記者,“春節之后,前來購買小孩子衣服的顧客突然多了起來。”一位在西安市長樂路上經營幼兒用品批發的劉女士告訴記者,“從去年起我就加大了進貨量,從目前的市場狀況來看,需求還是比較旺盛。我們已經開始著手準備幼兒的春裝和夏天衣服了!今年對幼兒用品需求旺盛的季節應該在秋冬季。”陜西小飛象母嬰用品有限公司客戶總監魯佳介紹說,近幾年孕嬰市場發展迅速,雖然幼兒的數量增長幅度并不大,但是父母對孩子的經濟投入在增長,因此,孕嬰產品的總體市場規模在連年增長。根據不完全統計,孕嬰產品的年增長率基本上在5%—7%之間,未來這個市場總量的需求將會持續增長。作為本土孕嬰產品的提供商和供應商,該公司去年一年在西安、咸陽、寶雞、渭南等地新開店43家。
2012年孕嬰財富效應
可能增長30%
記者從西安市計生委發展規劃處了解到,2011年西安市共出生“兔寶寶”80055人。據他們預計,今年西安市全市出生的寶寶將超過十萬個,與去年相比增幅或超過20%。中華育嬰協會會長郭建國分析,若2012年新出生寶寶比去年多20%,其所帶來的財富效應則將增長30%左右,因為,這些新生兒父母多以80后為主,文化程度普遍提高,收入水平亦較高,購買能力較強,消費觀念也緊跟時代,非常舍得為孩子投入,關注嬰童產品的質量安全、品牌文化內涵等等,在這種態勢之下,其所帶來的消費勢必會有擴大。而陜西小飛象市場部經理劉鵬介紹,數據顯示,孕嬰產品的市場份額很大,主要集中在寶寶相關產品。從全國范圍來看,一類城市如北京、上海的家庭每月在孩子身上的花費基本在1300—1500元;而二類城市如杭州、南京等城市的家庭每月為孩子花費多在1000—1200元;西安的家庭每個月在孩子身上的花費多在800—1000元。當然,各個家庭經濟情況各異,這些數字只是概算,但目前一個家庭只有一個孩子,為孩子花錢不惜成本,有增無減,卻是大趨勢。“幼兒市場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市場,就是國家相關機構也很難統計出相對準確的數據,但可以肯定的是,幼兒市場未來將呈現較大幅度增長,會有越來越多商家來搶食。”郭建國認為。
調查顯示
“不可能減少的支出”育兒居榜
“根據我們的統計,洋奶粉搶走西安市場將近80%份額,基本和一線城市持平。當然,80%的市場份額主要指西安市城區,不包括郊縣。”劉鵬介紹說,對于嬰兒來說,奶粉是剛性需求,在幼兒市場消費里占比大、將近70%。以一罐洋奶粉200元,一個嬰兒每月消費3罐計算,一年就是7200元。在西安市后宰門的幾家孕嬰店,記者發現都是國外品牌的奶粉賣得好,而國產奶粉銷量較小。“顧客給孩子買奶粉,選擇進口的多,國產的少,主要是受前幾年三鹿奶粉事件的影響。洋奶粉價格也普遍較高,每罐價格平均在200元左右,國產奶粉平均價則在100多元。顧客認為洋奶粉質量比國產奶粉要好,洋奶粉能占平時銷量的七八成。”一位王姓工作人員這樣對記者說。“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信心不足,是國產奶粉銷量小的主要原因。今年"龍寶寶"多,對奶粉的需求自然也會更大。”劉鵬說。不過,據了解,除過西安城區,在周至、藍田以及陜南、陜北一些農村、郊縣市場,國產奶粉銷量卻高于洋奶粉。值得注意的是,在各大門戶網站關于“金融危機下不可能減少的支出項目”調查中,“育兒支出”一直位列榜。即使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父母在子女身上的投資也不會減少。市民李先生剛剛給寶寶過了滿月,他的話也許很具有代表性,“什么都可以省,對孩子不能省!”本報記者胡曉軍
商務部統計顯示,中國家庭服務業擁有各類服務企業和網點近50萬家,從業人員1500多萬,年營業額近1600億元,近年來,年均增長速度保持在20%左右。然而發展時間較短的孕嬰服務市場存在行業缺乏發展規劃,市場競爭無序等突出矛盾和問題。
寶寶有黃疸 月嫂給喂藿香正氣水
寶寶出現黃疸,月嫂竟然自作主張給寶寶喂藿香正氣水……
今年“龍寶寶”的大量誕生,造成孕嬰服務市場的需求激增。但“蘿卜快了不洗泥”,一些無證的月嫂也充斥市場,蒙騙家長。李先生夫婦春節前迎來了小寶寶,急忙之下通過一家政服務中心雇用了一個月嫂,月薪5000多元。該公司稱這位月嫂是持證的月嫂,從事過多年的相關服務。誰知月嫂到崗后根本沒有證件出示,對照顧月子中的母親和孩子很不專業,甚至連給寶寶換尿布的基本技巧都不知道,屢次不及時給孩子拍奶而導致嬰兒一再吐奶。一個月花5000元,請了這樣的月嫂,李先生感覺到自己的錢花得有些冤枉。
曾為兒子雇用月嫂的田先生也大倒苦水,稱他請來的月嫂根本沒有經過嚴格培訓,更談不上有“母嬰護理證”了。小寶寶出生后出現黃疸比較常見,按道理應該喂服茵梔黃口服液等藥品,誰知道月嫂竟給小寶寶喂藿香正氣水!田先生知道后,連忙去咨詢醫生,好在對孩子健康沒有太大影響。一氣之下,田先生將這個月嫂辭退了。
據陜西省優生優育協會的工作人員介紹說,真正具有月嫂資格的家政服務人員,必須持有陜西省職業技能鑒定中心頒發的“母嬰護理證”,這才是月嫂從業者的證件。家政服務人員要想獲得此證,必須經過相關機構的培訓,通過鑒定機構的鑒定考試后,才可以獲頒此證。
然而,西安市家庭服務業協會會長史元平介紹說,目前擁有“母嬰護理證”的月嫂非常少,如果只看這個證件可能很難雇用到月嫂,好選擇持有相關部門頒發的中級家政員證件,因為具有中級家政員資格同時也具有照顧孩子經驗的人,完全可以從事月嫂工作。
陜西省婦幼保健院兒保科主任高雪婷則提醒說:“月嫂的主要工作是為產婦、嬰兒進行護理服務,千萬不能把月嫂當做醫生,只要孩子出現生病的癥狀,應及時到醫院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本報記者胡曉軍
渣打女白領辭職當月嫂
上海市家庭服務業行業協會新公布的母嬰護理崗位工資報酬指導價位的高位數、中位數、低位數分別為6600元/月、4600元/月、2600元/月。
“指導價的意義在于希望相關薪酬保持在合理水平,但由于月嫂市場供不應求,且有的去年就已經被預訂,準媽媽們現在能預訂到的價格往往比指導價格高得多。”上海家協的陳言(化名)表示。
而高薪月嫂則讓辦公室里的白領們羨慕嫉妒恨,“剛畢業時工資趕不上民工,現在工資還趕不上月嫂!”有網友在微博上留言慨嘆。
還有報道稱,一位1983年出生、學金融的大專生在上海渣打銀行工作,是個四歲半孩子的媽媽。因討厭銀行工作的枯燥乏味,不顧親友反對,毅然辭工回到青島當月嫂,希望終能成立自己的公司。
“藍領比白領工資高的腦體倒掛現象在發達國家很常見。”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林新奇說,未來一段時間可能在中國家政服務業也會成為趨勢。一財
家庭服務業缺規劃
據報道,供需缺口大、“保姆荒”等話題越來越經常地被提及,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從業人員穩定性較差。
此外,有些小企業經營方式粗放,為了搶奪保姆資源,他們提高從業者的薪酬,造成行業的惡性競爭;但他們基本不對從業者培訓,家庭服務員職業技能偏低,服務質量不高,經常引起雇主抱怨。
另一方面,由于家政業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約束,比如,相關從業人員應持有“健康證”,一旦出現問題,雇主的權益就很難保障。從行業來說,由于沒有統一的信息化的行業從業數據,更談不上培訓證明聯網,過往的資質也沒有檔案證明,無法對從業人員形成約束。
盈利模式仍在探索
和月嫂一樣,在家政服務的崗位中育嬰師、涉外保姆等崗位薪酬也相對較高,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家政市場上,照顧老人和小孩的包吃包住的住家型保姆為緊缺,有不少相關需求的家庭期待能有中專技校類的學校能開設類似的家政課程。
據了解,中國家庭服務企業分為員工制和中介制兩種,而目前大多數企業采取中介制。不過在第三產業發達的國家,家庭服務業已經發展得較為規范和成熟。
全球前20名的特許加盟連鎖品牌,其中有2個就是家政品牌。在發達市場,通常是雇主承擔家政從業者的工資、中介費、保險等,這也是發達國家服務業者通常薪酬較高的原因。
中國的家政服務業也在不斷探索更好的業務模式和盈利模式。鄭州“三鼎家政”在探索“鐘點工卡”等消費儲值卡的模式,杭州三替集團也是以家政服務業起家,業務拓展到搬家、維修、園藝等領域。
據記者了解,有些家政公司甚至已經開始接觸風投,在未來3~5年內有海外上市的打算。據《財經日報》來源華商報)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