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鞋企把握經濟市場新脈搏
隨著“微時代”的到來,微博、微信、微訪談……“微”字無疑已成為了2011年火爆的網絡關鍵詞之一。“微概念”正以嶄新的方式如火如荼地滲透到各行業市場中,而與此同在的“微鞋企”則是時下品牌經濟市場所要討論的焦點,尤其是各種主觀的政府扶持政策出臺更是再次證實了微鞋企的“重要性”。
政策出臺 但銀行審批還亟待提高
據悉,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統計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于近期聯合印發了《關于印發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的通知》,并次提出了“微型企業”的概念,這在某種層面上也映射出了政府將重點加大對微型企業的扶持力度。以往微型企業在整個經濟大潮中一直有被邊緣化的趨勢,政府的各項政策向來都均向于大型企業傾斜,而眼下政府誠然已經意識到了微型企業的重要作用,并出臺此次《標準》來加以貫徹政府對微型企業扶持政策的有效執行力度。當然,這一政策對于鞋行業來說,成效也是不可估量的。
放眼全國各鞋業基地,溫州、晉江等區域微鞋企遍地開花,其實這跟微鞋企的注冊難易度是離不開關系的。但是注冊容易,要在銀行開設賬戶就不容易了。據金融專家分析,當前銀行均實行細分客戶體制,對微鞋企所享有的代發工資、轉賬、支票之類的小業務都還比較缺乏重視度。特別是經歷了上半年的加息與調高存款準備金率洗禮后,微鞋企所面臨的融資難問題已經是不言而喻的大挑戰了。所以,此次新標準的修改與出臺,無疑給予了微鞋企一個緩息與發展的空間。比起原先的標準,微鞋企在享受優惠政策上,針對性也顯得較為明顯了。一直以來,廣東等地的一些微鞋企因為沒有質押抵押物,無法從銀行獲得貸款,而這些微鞋企因為放貸單筆成本高、抗風險能力較弱,在金融銀行等領域里,并不是青睞的對象。所以,我們也希望在政府相關政策的出臺支持下,銀行審批的步伐也能再跟著更上一臺階。
玩轉“微型鞋企” 把握準市場新脈搏
眾所周知,鞋業是我國重要的傳統制造業之一,而微鞋企則是鞋產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不僅源自于微鞋企對環境的適應性強與創辦速度快的考慮,而是因為微鞋企的發展對于整個產業鏈的貢獻已然不容小覷了。它可以增加就業率,促進鞋行業整個市場的和諧發展,甚至還可以培育出大批的鞋企業家。例如晉江一帶早期家庭作坊式的鞋企就是如今在業內叱咤風云的鞋企業經營者的主要孵化器,如果沒有無數家庭作坊式的微型鞋企,這一區域就不可能產生出一些進入國內企業500強排名的大型鞋企了,就沒有晉江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了。
誠然,就目前閩南鞋業而言,提高微鞋企的社會地位是重在必行的發展舉措之一。對于這一點,我們先要從根本上改變微鞋企的融資環境,通過創新金融服務,建立更多為微鞋企提供信貸支持的金融機構等,并即以更全方位地提供金融服務。其次,還要針對勞動力成本上升、原材料漲價等因素,對微鞋企實行更全面的減稅讓利,并力求做到該免的免、該減的減、該取消的取消,為微鞋企的市場準確投入創造更為寬松、更為有利的經營環境。
總而言之,微型鞋企給予時代品牌經濟的貢獻力度是不可估量的,甚是可以譜寫出“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的鞋業見“微”知著,助推整個鞋類經濟更上一個市場新臺階。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