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童市場一路飄紅 要占先機必要先創新模式
中國第五次人口普查顯示,2007年我國6歲以下兒童約1.8億。如果依照新生兒用品家庭月消費900元計算,現階段中國0~6歲嬰童產業每年市場零售總額至少達1620億元。中國人口與計劃生育委員會的研究顯示,新的人口生育高峰在2008年,并預計這次人口生育高峰將持續10年。中國的高出生率大約出現在2016年,人口峰值為2028年,該時期中國將迎來第五輪“嬰兒潮”。換言之,嬰童市場容量將快速增至3000億元,中國嬰童產業將迎來持續約20年的牛市!
誘人的蛋糕,朝陽的行業。當行業的目光正吸引著全球商家關注的時候,我們卻發現,看似散亂的嬰童市場,卻正在醞釀著行業變革和整合,一些富有野心和抱負的國內外企業家,緊跟著中國“消費升級”的步伐,快速布局,優化新的商業模式,并企圖成為嬰童市場的真正領軍者,看似平靜卻暗潮洶涌的嬰童市場,新一輪角逐的序幕正悄悄拉開。
消費升級凸顯行業弊端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新生兒父母多以70年代后期和80后為主,所接受的教育和文化程度普遍提高,其收入水平較高,購買能力較強,消費觀念較新。加上這些年輕的父母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而且已經習慣了網絡的生活方式,因此,年輕一代父母們的消費需求已經或正在發生著重大的變化,他們關注嬰童產品的質量安全、品牌文化內涵、時尚感和個性特質,然而,這些需求的背后卻是嬰童行業市場的整體滯后的現實。
質量安全,沒人樂觀
根據國家質檢總局2005~2007年對兒童服飾、化妝品、童車、玩具、衛生巾、米粉、奶粉、紙尿褲等8類重點婦幼嬰童產品連續監督抽查表明,總體形勢很不樂觀。全國共抽查1759家企業、1986種產品,問題比較突出的有5類產品,情況如表1所示。
另外,就嬰童產品整體而言,無論是嬰童奶粉,還是嬰童服裝、嬰童玩具等,行業集中度都很低,區域品牌競爭依然占據主導地位。幼兒配方奶粉,涌現出惠氏、美贊臣、雅培、雀巢、多美滋等大量國外知名品牌,這些進口品牌抓住“2008年的奶粉事件”機會,迅速蠶食我國奶粉市場,甚至在高端市場占到90%以上的份額。
高新技術含量低
盡管行業前景誘人,目前我國婦幼嬰童用品產業的整體生產力水平還不高,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生產集中度普遍不高,中低檔產品多,高檔和高科技含量產品少,功能性產品開發力度小,個性化需求滿足能力差。相比之下,國外的公司做得比我們要好得多。比如日本大的嬰兒貝親用品公司1995年進入中國市場,投入了許多資源在新產品開發上,公司將喂哺知識和“奶嘴”的型號結合起來,例如Y型適合邊玩邊喝的嬰兒,十字型可以喝果汁和清湯。在中國的部分醫院,貝親還為“兔唇”嬰兒免費贈送特殊奶瓶,這種奶瓶僅模具生產就要花費幾十萬元人民幣。另一嬰童產品巨頭強生公司,占領著中國嬰兒洗護用品市場80%份額,每年銷售額中的30%是由新產品帶來的。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