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兒童酸奶市場熱度持續攀升,“嬰標”頻繁出現在相關產品中成為吸引家長群體的核心賣點,品牌通過強調標準的嚴格性突出產品在營養配比、成分安全等方面與兒童群體適配,試圖在競爭中建立差異化優勢。
然而當前兒童酸奶市場在“嬰標”熱度之下也面臨著核心產品力挑戰,部分宣稱適配兒童的產品與普通酸奶在本質上并無區別,對此乳企要拿出點真功夫,持續投入研發。

嬰標成為兒童酸奶與普通酸奶的“分水嶺”
近年來越來越多兒童酸奶品牌意識到“嬰標”的市場價值,紛紛在產品宣傳中提及嚴格遵循嬰標,以打造嬰標酸奶更注重安全性、專業性和針對性的產品形象,這也成了區別于普通酸奶的主要賣點。
比如某品牌嬰標寶寶酸奶宣稱80%純酸奶+20%真水果,0蔗糖,還采用嬰幼兒可食用菌種發酵;某品牌嬰幼兒寶寶酸奶宣稱添加發酵乳桿菌CECT5716等4種嬰幼兒益生菌;還有某品牌嬰幼兒益生元水果酸奶在宣傳中強調無嬰標認證的酸奶不適合嬰幼兒。
反觀一些普通酸奶的賣點主要集中在突出口感或強調蛋白質、脂肪等營養成分含量上,例如某品牌宣稱其蛋白質含量超國家標準線;某品牌推出草莓味、芒果味等多種口味酸奶,宣稱其質地細膩柔滑,口感層次豐富。
但“嬰標”并未完全覆蓋兒童酸奶市場,仍存在執行標準不統一的問題,比如不少兒童酸奶沿用普通酸奶的國家標準,執行的是GB 1930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發酵乳》標準,只是將蛋白質、脂肪等營養成分含量相對提高,且采用了清潔配方,或是通過調整口味、包裝設計、宣傳話術將產品歸類為“兒童適用”。
標準不統一不僅給消費市場選擇帶來困擾,也對兒童酸奶市場的規范發展造成阻礙,缺乏統一標準可能導致部分品牌降低生產要求引發市場亂象,行業亟須建立更清晰、更統一的標準體系,明確兒童酸奶的邊界,推動市場實現健康有序發展。

配料表簡潔,但普通酸奶也在此角逐
在當下的乳制品市場中“配料表簡潔”已成為眾多酸奶吸引消費者的核心賣點之一,尤其在兒童酸奶領域這一宣傳方向更為普遍。
查看相關產品配料表發現,某品牌寶寶酸奶主要成分為生牛乳、乳清蛋白粉、各類菌種,蛋白質、脂肪、鈣含量分別為4.6克/100克、4.8克/100克、140毫克/100克;某品牌“寶貝第二餐”酸奶主要成分為生牛乳、各類菌種,蛋白質、脂肪、鈣含量分別為4.5克/100克、5.7克/100克、140毫克/100克。
不過類似配料簡單、營養成分高的“成人酸奶”在市場上也很常見,部分產品利用特殊工藝在不額外添加乳蛋白類原料的情況下,還可以做到蛋白質、脂肪等營養指標高于上述兒童酸奶。
例如某品牌酸奶配料表只有生牛乳和發酵菌,蛋白質、脂肪、鈣含量分別達到4.2g/100g、4.8g/100g、130mg/100g;配料表同樣僅有生牛乳和各類菌種的另一品牌無蔗糖希臘酸奶,蛋白質含量達9.0g/100g,脂肪含量6.9g/100g,鈣含量為120mg/100g。
“配料表簡單”并不是兒童酸奶的專屬優勢,對于品質的判斷應回歸產品本身,其實無論是兒童酸奶還是普通酸奶,只要能做到無不必要添加劑、成分清晰透明且符合孩子的口味與營養需求,便是合適的選擇。盲目迷信“兒童”標簽反而可能忽略普通酸奶中更純粹、性價比更高的優質選項。

從源頭開始,兒童酸奶并不具備優勢
在兒童食品賽道熱度攀升的當下,兒童酸奶憑借“專屬營養”“更適合寶寶”的標簽迅速占據貨架,但剝開營銷外衣審視其源頭,優勢卻并不成立。
不少布局兒童酸奶的品牌本質是深耕輔零食領域的企業,例如某品牌核心業務集中在輔食研發、零食包裝設計與渠道運營,未涉足牧場建設與奶源把控,產品的核心原料生牛乳或乳粉需依賴外部采購。這類非牧場型輔零食企業既缺乏自有牧場的標準化養殖體系,無法對奶牛品種、飼料配比、擠奶衛生等環節進行全程管控,也沒有與奶源供應商建立深度綁定的監督機制。
反觀普通酸奶市場,頭部品牌早已建立起完善的奶源掌控體系,某頭部傳統乳企在內蒙古、寧夏等黃金奶源帶布局專屬牧場,通過數字化管理實現從牧草種植到牛奶產出的全鏈條把控,保證原奶品質優于基礎標準,奶源追溯體系透明可查。
“兒童專屬”定位并未驅動輔零食企業在奶源上加碼投入,部分品牌將資源集中在營銷包裝上,用“零蔗糖”“添加益生菌”等概念吸引家長,卻在奶源環節妥協,有爆料指出,部分宣稱“嬰標”的酸奶品牌甚至無酸奶生產資質,需從外部采購發酵乳再進行二次加工,冷鏈運輸與原料存儲的衛生風險難以把控,讓“兒童專屬”淪為缺乏實質支撐的營銷噱頭。


兒童酸奶背后隱憂,不少品牌進行代加工
兒童酸奶市場的參與者越來越多,包括傳統乳企和眾多輔食品牌,然而與具備完整產業鏈的乳企不同,不少新入局的品牌尤其是輔食品牌在酸奶生產的上游環節并無自主布局,不只是沒有專屬的奶源基地,也缺乏自建的生產工廠,因此“代加工”成為這些品牌切入市場的常見選擇。
根據某品牌的公眾號信息,公司在發展初期沒有雄厚的資金支持選擇代工模式,與3家代工廠深度合作。代工本身無罪,代加工模式能幫助品牌快速實現產品落地,無需投入巨額資金用于廠房建設和設備采購,縮短從產品研發到推向市場的周期,讓品牌能更聚焦于產品設計、市場推廣和渠道建設。
但同時代加工也存在隱患,品牌難以對生產環節進行全程把控,可能面臨產品質量不穩定、生產標準不統一等問題,一旦出現質量紕漏,將直接損害品牌聲譽。
在依賴代加工的情況下,兒童酸奶品牌若想在市場中立足更需打造不可替代的核心競爭力,在產品配方、營養搭配、口味創新等方面深耕細作,形成差異化優勢;同時建立嚴格的品控體系,從代工廠篩選、原材料采購到生產過程監督、成品檢測,每個環節都要層層把關,確保產品質量符合兒童食品的高標準,避免因代工環節的疏忽消耗消費者信任。

重噱頭,兒童酸奶也宣傳功效
目前市面上的兒童酸奶大致會宣傳維持腸道健康、控糖預防肥胖、防止蛀牙、添加維生素保護視力、鈣含量高助力成長等,各種宣傳語精準擊中家長對孩子營養、健康的焦慮。
但是功效宣稱的前提是擁有研發支撐,隨著消費觀念愈發理性只打概念會失去說服力,兒童酸奶在研發上面還存在不足,大多數兒童酸奶的功能宣稱都是基于簡單添加的營養元素。
比如某品牌兒童酸奶宣稱添加5大關鍵益生菌,宣稱“益”起守護肚肚;某品牌旗下山楂口味兒童酸奶添加了≥18%的山楂雞內金六物果醬,宣稱“六物有方、食欲滿滿”;某品牌明確標注了“專為兒童設計配方”“DHA藻油”“混合果蔬汁”等,與腸道吸收、獲取多種維生素息息相關,但添加量十分有限,拋開劑量談功效的宣傳難以成立。
并且兒童酸奶屬于食品需要明確宣傳邊界,比如某品牌在抖音平臺上的宣傳視頻中出現的“每天來一袋,突破遺傳身高不是夢”“選對酸奶,寶寶長高不是事兒”讓部分人對此產生了質疑,雖然官方表示這款產品含鈣量達到150毫克,足夠滿足兒童所需,但是兒童酸奶并不屬于保健品和藥品范疇,在宣傳上也要避免這種過于偏向長高功效的情況發生。
按我國的管理法規要想宣傳某種食用產品對人體的特殊保健作用,必須按規定進行相關實驗研究,證明有效之后,申請到保健食品的批號,才能宣傳保健功效。但目前市面上看到的這些兒童酸奶并無保健食品認證。

分階賣點是精準營銷還是多此一舉?
在兒童食品市場尤其是嬰幼兒食品領域,產品“分階”是不少品牌打造差異化、產品精準化的常用策略,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部分兒童酸奶也融入了這一概念,但分階邏輯卻存在明顯差異。
部分產品以所含糖分為標準推出分梯度產品,某品牌產品分為0%蔗糖和3%蔗糖,另一品牌也主打精準控糖,產品分為0%蔗糖、2%蔗糖、4%蔗糖,通過不同梯度糖分滿足家長對兒童健康的基礎需求。
還有部分品牌將兒童群體根據年齡再次細分,某品牌酸奶依據兒童不同年齡段的生長發育特點定制階梯配方,分為1-2歲、2-3歲、4-6歲三個階段,分別添加DHA、藍莓+維生素A等營養素,并且主打0添加0蔗糖;另一品牌的分階酸奶蛋白質含量分別為4.2g/100g和3.8g/100g,相對于普通酸奶還額外添加維生素A、維生素D、鈣等。
兒童酸奶品類進行分階發展,行業內對此方向擁有兩種聲音,部分人認為階梯劃分可以傳遞企業的專業化形象,在魚龍混雜的兒童酸奶市場中提供更清晰的選擇,避免同質化競爭;也有人認為兒童與嬰幼兒不同,按照年齡對兒童酸奶進行細分的方案并不是十分有必要。
其實無論產品包裝上標注的適用年齡段多么細致,分階只是針對不同階段兒童營養需求的配方調整,并非衡量產品好壞的核心標準,真正決定兒童酸奶價值的,始終是貫穿生產全程的品質把控。
從奶源是否穩定可控、生牛乳是否新鮮優質到發酵菌種是否符合嬰幼兒安全標準,再到是否杜絕不必要的蔗糖、香精、增稠劑等添加,每一個環節的品質堅守才是保障產品安全的基礎。若脫離了這個前提,再精細的分階設計也只是空有噱頭的營銷包裝。

價格“鴻溝”,兒童酸奶相差較大
隨著新生代父母對于兒童健康的重視程度增強,市場上涌現出大批“兒童酸奶”產品,但兒童酸奶市場價格區間差異明顯,不同品牌的產品單價跨度較大。
比如某品牌兒童酸奶凈含量85克10袋裝售價55.2元,平均每袋5.52元;某品牌父愛配方兒童酸奶凈含量100克12袋售價89元,平均售價7.5元;某品牌低溫嬰標寶寶酸奶口味混合裝凈含量80克8袋售價79.9元起,平均每袋近10元;某品牌兒童階梯配方酸奶100克6袋售價76.8元,平均每100克售價12.8元。
從電商平臺上對比普通酸奶價格,普通酸奶每100克大概在2-3元,兒童酸奶比之高出四五倍,即便是每百克均價在7元左右的高端酸奶還是稍低于兒童酸奶,但二者間品質差距甚微,兒童酸奶需要拿出更具價值的真功夫,避免打概念賣出高價從而消耗消費信任。
對于兒童酸奶品牌而言,當務之急是在營養、配方等核心領域加大研發投入,針對兒童成長所需的蛋白質、鈣、維生素等營養素進行科學配比,或在低糖、無添加等健康屬性上實現突破,用實實在在的產品優勢證明高價的合理性,推動整個兒童酸奶市場健康、可持續發展。
行業思考:未來兒童酸奶市場想要向好發展不能單單停留在“概念”層面,“概念”創新是品類初步發展階段的體現,隨著市場擴大消費認知也會隨之提升,只有“概念”留不住消費者,反而會削弱消費市場對兒童酸奶的信任程度。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