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盼望已久的全國性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落地了!
方案核心內容是:從2025年1月1日起,3周歲以下每孩每年可領取3600元的現金補貼,直至年滿3周歲。
國家衛健委有關負責人表示:這項全國性民生政策,預計每年惠及2000多萬個嬰幼兒家庭。
政策一出,相關產業的股市沸騰了,奶粉圈也沸騰了!大家都在討論:
每年每孩3600元的補貼,能不能起到刺激生育率提升的目的?
如果作用不明顯,還會不會有其它政策出臺?
個別地方政府的政策補貼高于國家補貼標準,會不會地方政府取消或縮減?
7月30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對新出的育兒補貼制度,以及涉及到的教育、醫療、住房等相關領域的生育支持措施有關情況,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國家衛健委人口家庭司司長王海東在發言中特別強調了政策對覆蓋一孩的重要性,以及明確指出,當前我國人口從增量發展轉向減量發展的趨勢。
01
政策惠及2000多萬嬰幼兒家庭
地方補貼和國家補貼要做好銜接
國家衛健委副主任郭燕紅女士介紹稱,根據實施方案,育兒補貼制度從2025年1月1日起實施,補貼對象為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生育的三周歲以下嬰幼兒至其年滿三周歲。育兒補貼按年度發放,補貼標準為每孩每年3600元。
育兒補貼的發放對象也包括2025年1月1日前出生的3周歲下的嬰幼兒,按照應補貼月份折算計發補貼,直至年滿三周歲。
育兒補貼申領人是嬰幼兒的父母一方或者其他監護人,主要通過育兒補貼信息管理系統線上申請,也可以線下進行申請。
育兒補貼的不分城鄉、民族、區域,也不分一孩、二孩或者三孩,實現三孩生育政策下家庭支持的全面覆蓋。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育兒補貼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大范圍、普惠式、直接性向群眾發放的民生保障現金補貼,是一項惠民利民的重大措施。
乳業圈了解到,近兩年來,多地地方政府不斷探索適合當地人口發展情況的政策,其中多地政策同樣也包含不同標準的現金補貼。
那么,在育兒補貼方面,如何讓地方政策和國家政策銜接,更好地發揮政策對生育率提升的作用?這是當下大家關注度最高的話題之一。
對此,國家衛健委副主任郭燕紅女士表示:
對于之前沒有育兒補貼政策,或者補貼范圍較小的,或者補貼標準低于國家的,要按照國家補貼的范圍和基礎標準統一實施;
對于各地之前已經實施的育兒補貼政策,地方要制定具體的政策銜接方案,確保本地政策和國家的制度有序銜接,此前補貼標準高于國家基礎標準的,按規定做好評估和備案工作后,可以繼續執行。
02
國家育兒補貼政策
強調“一孩”重要性
在此次國新辦解讀國家育兒補貼制度時,尤其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官方特別強調了政策覆蓋一孩的重要性。
國家衛健委人口家庭司司長王海東表示,此次國家育兒補貼制度將一孩納入育兒補貼范圍,主要是有兩個方面的考量。
第一,一孩家庭是育兒家庭的主體,我國每年出生的人口當中,有一半以上都是一孩。因此將一孩納入補貼范圍,能夠全面惠及育兒家庭;
第二,生育一孩是家庭生育的起點和基礎,也是特別需要支持的關鍵階段,給一孩發放育兒補貼,有利于家庭的再生育。
對此,乳業圈大大點贊!先不說當前的補貼政策能發揮多大的作用,至少我們在政策的出發點和方向上抓住了問題的核心!
因為,要真正促進我國生育率的基本盤,就要去關注到那些“一孩”家庭的核心訴求。
乳業圈留意到,從2021年5月份我國開放三孩政策,再到近兩年來各地政府花樣百出、不斷升級的補貼政策來看,大家都把重點放在了對“三孩”的補貼上——
從推出生育補貼政策的各地政府網站和公開報道不完全統計、對比來看,各地方政府采取的生育補貼政策均為“階梯式”補貼,即從一孩到三孩生育補貼金額遞增,且差距極大,絕大多數地方政府的生育補貼政策只針對二孩、三孩,并未有針對一孩家庭的生育補貼。
此次國家育兒補貼強調覆蓋一孩,一方面從政策上與地方政策大多數側重二孩、三孩補貼形成互補,另一方面代表著政策的方向從根本上抓住了生育率基本盤的核心群體。
乳業圈留意到,有不少網友評論,擔心國家育兒補貼政策強調一孩的全面覆蓋重要性,會不會影響到地方政策對二孩、三孩補貼。
結合國家衛健委解讀來看,從國家層面的政策上講,育兒補貼注重廣覆蓋、公平性,不論是一孩、二孩、三孩,都可以享受補貼。也就是說,雖然強調一孩補貼的重要性,也并不影響地方政府推出的二孩、三孩補貼申領,但是各地方政府需要考慮地方政策和國家政策的銜接性,按規定做好評估和和備案之后,繼續執行。
03
多管齊下助力人生育意愿
積極應對人口減量新趨勢
國家衛健委人口家庭司司長王海東表示,我國總體上已經由人口增量發展轉向減量發展階段,人口的少子化、老齡化,區域人口增減分化的特征比較明顯。
這說明,從國家政策的層面上已經明確了人口負增長的趨勢。
人口負增長代表著什么?代表著我國當前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
為了適應人口發展的新形勢,我國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不斷減輕家庭的生育、養育、教育的負擔。
對此,國新辦在答記者問時,也介紹了國家近年來在醫療、住房、教育等方面的生育配套措施的進展。
據財政部、全國工會、醫保局等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圍繞人口全生命周期,從生育、養育、教育、醫療等多個方面,有關部門制定實施了一系列生育支持政策措施。
在經濟支持方面:多渠道降低群眾的生育、養育、教育成本,將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費納入專項附加稅予以扣除,并將扣除的標準提高到每個子女每月2000元,提高生育醫療費用的保障水平,擴大生育保險的覆蓋面,將生育津貼直接發放給個人;
在時間支持方面:進一步完善生育休假制度,各地普遍延長產假到158天及以上,均設立了15天左右的配偶陪產假,設立5-20天不等的父母育兒假。
在托育服務方面:加大普惠托育的服務供給,大力推進托幼一體服務,發展社區嵌入式托育、用人單位辦托等多形式的托育服務。
在婦幼健康服務方面:推進生育全程基本醫療保健服務,擴大分娩鎮痛服務覆蓋范圍,擴大兒科醫療服務供給。
在教育方面:各地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深入落實雙減政策。前不久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幫助減輕家庭的教育負擔,不少地方出臺實施了多孩子女同校政策,幫助解決家長接送不便的問題。
在住房方面:各地多渠道拓展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幫助解決住房困難,一些地方提高了多子女家庭住房公積金最高貸款額度等。
在強化女職工生育相關權益維護、破解帶娃難等問題方面:提高生育保險,生育醫療費用實現了從10月懷胎到一朝分娩的全周期保障等。
可以說,政策的制定能不能從根本問題出發、能不能更加全面地看到主要生育群體的難點、能不能高效踏實落地等,對于我國生育率提升來講都是 至關重要的。
王海東表示,人口是一個慢變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包括育兒補貼制度在內的生育支持的政策措施的作用也需要長期的觀察,我們將在實施過程中持續跟蹤、全面評估。
生育率關乎國家人口戰略,也關乎奶粉行業、母嬰渠道的發展。
乳業圈留意到,國家育兒補貼政策一出,刺激乳業股集體大漲!7月29日,貝因美、陽光乳業漲停,騎士乳業上漲23.38%,健合集團、西部牧業漲超10%等。
從趨勢的角度來看,未來中國人口仍不排除新出生人口下降的可能性,每一位奶粉人、母嬰人,都希望政策的出臺能夠有效地遏制人口的負增長,甚至于能夠起到刺激人口的正向增長。
從今天政策解讀來看,如果我們當前的政策在一定時期內不能很好的刺激生育率,那么長期來講國家也會深入觀察,推出其他配套政策,而政策的推出對于生育率基本盤的促進也將反向刺激行業的回暖。
我們相信,為了民族的發展,中國人民一定有智慧、有能力、有決心從根本上解決人口生育問題。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