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4年奶源壓力持續
2
復原乳退出液態奶歷史舞臺
3
蒙牛任命新總裁高飛
4
多家乳企布局出海
5
脫鹽乳清粉自給布局
6
乳企爭搶B端業務
7
嬰配粉新規征求意見稿出臺
8
中國商務部宣布對歐盟乳制品進行反補貼調查
9
妙可藍多布局成人奶酪
10
普天盛道咨詢:新規一旦落地,嬰配粉行業格局將生變!
*順序不分先后*
01
2024年奶源壓力持續
2024年度,供需失衡、上游去產能、奶價首次倒掛,是中國奶源的三大關鍵詞。
據乳業圈了解,2024年3月份,寧夏地區每天大概有1000多噸的奶沒有生產企業正價收購,奶價大概是1.5-2元/kg的水平,遠遠低于3月份全國生鮮乳均價3.53元/kg,且黑龍江、陜西、山西、河北等多個省份都是類似情況,奶源企業大幅度虧損,中國奶源行業呈現了大面積的收購價格和成本的倒掛。
4月份的乳品行業會議上,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勝利在《我國奶業發展面臨的挑戰和應對措施》的演講當中提出,2024年上半年面臨巨大的奶源過剩的壓力,需要靠奶牛養殖業自身放慢速度,調節供過于求的局面。他建議:“2024年適當壓縮奶牛產能,自然增長率由慣性的3%下調到-5%,增加淘汰成母牛約30萬頭,每天減少8000噸原奶產量,才能大幅緩解產能過剩。”
2023年,中國奶牛存欄數約660萬頭,自然淘汰率大約15%左右,根據李勝利教授的建議,2024年中國奶業要擺脫危機,可能需要淘汰129萬頭奶牛。
2024年7月3日,在中國奶業協會主辦的第十五屆中國奶業大會上,李勝利教授公開表示,全國奶源上游虧損面超過80%,甚至90%,奶價仍舊持續下滑。
截至2024年上半年,受行業供需矛盾及消費低迷影響,超過半數上市乳企營收、凈利潤雙下滑,其中,上市奶源企業除原生態牧業以外,其他均因去產能化而錄得虧損。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4年前三季度產奶量較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
談及中國奶業何時能達到供需平衡時,乳業巨頭伊利在2024三季度業績交流會上表示,預計2024全年奶價和降幅和前三季度趨勢基本一致,展望明年,上游畜群結構優化還會持續,原奶供給下降幅度取決于牛群優化速度,預計明年三季度能夠看到供需逐步實現平衡,原奶價格有望企穩。
02
復原乳將退出液態奶歷史舞臺
2024年10月8日,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秘書處發布“關于征求《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用香料通則》等19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修改單(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乳業圈留意到,其中包含關于GB 25190-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滅菌乳》標準的第1號修改單(征求意見稿)。
乳業圈注意到,此次關于滅菌乳的標準修改單(征求意見稿)當中,監管部門從滅菌乳的定義和其他部分把與復原乳相關的標識規定的表述全部刪除,也就是說,滅菌乳的生產原料中,將禁止使用乳粉、復原乳等原料。使用復原乳加工的其他產品可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復原乳又稱還原奶,是指把牛奶干燥成乳粉后,再添加一定的水或牛奶制成的乳液。
此次關于滅菌乳生產標準當中復原乳表述的刪除,明確了滅菌乳生產原料來源于單一品種的生乳。
對此,行業專家認為,這將有助于我國液態奶產品整體品質的進一步提高。
從營養角度來說,復原乳是已經經歷過一次熱傷害的乳品原料,如果在原料中加入不同程度比例的復原乳來生產滅菌乳,那么相當于該滅菌乳產品經歷了二次熱傷害,理論上來講,該滅菌乳產品當中的活性物質相較于以單一生乳為原料生產的滅菌乳產品要更低。
從行業發展來看,當前中國乳業仍舊處于原奶供需矛盾的周期性困境當中,奶價仍舊處在下跌態勢,對于大多數乳企尤其是大型乳企來講,完全沒有必要在生產滅菌乳的原料當中加入復原乳,因為這會增加一項噴粉的成本。
03
蒙牛任命新總裁高飛
2024年3月26日深夜,蒙牛發布2023年度業績,同時發布新任總裁人事變動——原蒙牛副總裁、常溫事業部負責人高飛升任蒙牛集團總裁,引起行業關注。
次日的業績說明會上,蒙牛管理層對此做出了回應,傳遞了兩個層面的信息:
第一:這是蒙牛董事會全體基于戰略考慮的一個決定。蒙牛董事會認為,此次管理層的調整將會有利于蒙牛的整體發展,以及保持戰略和運營的穩定;
第二:蒙牛在培養年輕一代核心管理團隊。
據悉,新任蒙牛總裁高飛今年48歲,是一位老蒙牛人。他于1999年加入蒙牛集團,歷任銷售及營銷部區域經理、中心經理、銷售總經理、營銷總經理等職務。2016年,他獲委任為蒙牛副總裁、常溫事業部負責人。
作為蒙牛77號員工,高飛接任蒙牛總裁,備受業內看好和期待。而他接棒后的蒙牛戰略走向也成為了行業及投資機構關注的焦點。
在2024年度為數不多的幾次公開發言當中,高飛公布了他對蒙牛戰略的布局——
高飛堅定“再創一個新蒙牛”戰略不變,同時,他認為,從經營和管理的角度來講,蒙牛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提升,對此,他表示,蒙牛接下來的核心打法就是“一體兩翼”(主體業務+創新業務+國家化業務),在保持戰略定力的同時,也要直面當前的新環境、新挑戰,聚焦五件事,這也是高飛上任總裁崗位以來乃至下半年重點推進的幾件事。
作為乳業巨頭的掌舵者,高飛同樣對行業問題發表見解。
在7月份舉辦的第十五屆中國奶業大會上,高飛出任蒙牛總裁后首次行業公開發言,在剖析行業問題時表示:品類多元化不足、供需均衡性的矛盾、產業鏈韌性較小,這三個長期困擾行業發展的主觀因素導致了中國奶業在歷次環境的大波動中總是處于被動應對的不利局面。
同時,他認為乳企應聚合力量,從“科研主導開創新品類”、“數字賦能”、“模式創新,培育新業態”等三個方向入手,應對上述行業問題。
有業內人士評價,蒙牛的問題,高飛清楚;行業的變化,高飛明白。
蒙牛業績能否高飛?接下來就看高飛的了。
04
多家乳企布局出海
向外尋求新增長和新版圖,出海成為了不少中國乳企2024年關注和布局的戰略重點。
而今年,中國乳企出海模式也迎來了“投資出海”到“品牌出海”的轉變。而印度、東南亞、中東等地則成為了諸多乳企布局的重點。
4月25日,中國飛鶴加拿大皇家妙克與美國嬰童用品巨頭滿趣健在北京正式達成戰略合作,飛鶴由此正式布局美國市場;9月27日,飛鶴在加拿大皇家妙克金斯頓工廠舉行了隆重的投產儀式,標志著其嬰配粉產品正式在加拿大市場上市。
5月,澳優乳業執行董事、行政總裁任志堅公開表示,佳貝艾特將把中國、美國、印度作為全球三大戰略市場。隨后在發布2024半年度財報時,澳優提到,佳貝艾特在海外增幅達50%以上,其海外市場目前包括歐洲、美國、中東、獨立國家聯合體、墨西哥、南韓、越南等。
7月,伊利官宣首家旗艦店正式落戶美國洛杉磯,包括安慕希、優酸乳、巧樂茲等核心大單品已通過美國FDA審批,同步登陸美國市場銷售。
7月,貝因美宣布擬成立新零售公司,進一步發展線上業務,同時拓展跨境業務,短期目標將通過成熟的海外直播電商渠道快速打開東南亞市場,同步開拓北美市場,同時快速布局線上線下新零售體系,實現營收規模的擴大,最終成長為具有互聯網基因的全球化品牌運營公司。
此外,還有君樂寶、每日鮮語、認養一頭牛、簡愛、卡士、燕塘等布局香港市場等等。
當前國內乳業發展進入周期性階段,乳業從上游養殖企業,到下游加工企業,無一不承壓。在這樣的行業背景下,以及在國家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的號召下,乳企陸續探索出海新路徑,給行業發展帶來一片新的生機,也為中國乳業優秀品牌面向國際奠定了基礎。
05
脫鹽乳清粉自給布局
2024年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對脫鹽乳清產品供給能力提升任務入圍揭榜單位進行公示,文件顯示,憑借在脫鹽乳清粉生產環節上核心技術的經驗積累,三元、伊利、廣澤、飛鶴、蒙牛、宜品、乳都金羊、紅星美羚等多家乳企作為不同技術路線的申請單位成功入選。
脫鹽乳清粉是嬰配粉的關鍵原輔料之一,在嬰配粉當中的占比高達40-50%。它是乳清粉去除乳清中的一部分礦物質之后的產物,根據脫鹽率的不同程度,用途也是不一樣的,D70和D90脫鹽乳清粉是生產嬰幼兒配方奶粉的主要原料。
乳清粉是生產原制奶酪和黃油的副產品,而國內乳制品消費結構以液態奶為主,奶酪和黃油的消費很少,這就導致國內乳制品深加工產品少,乳清粉產量自然也不高。
據測算,要達到乳清噴粉的合理規模,加工廠日處理原奶需要保持在300-350噸左右,相當于2萬頭高產奶牛的產奶量。
提升我國乳清粉自給水平對于優化乳制品產業結構、增強國產奶粉競爭力、早日實現奶業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雖然市場有不少聲音會說,國內生產乳清粉沒有成本優勢,但是在國家大布局的情況下,國內企業適量生產的調控,有利于對沖和穩定國際乳清粉原料出口中國的漲價態勢。
06
乳企爭搶B端業務
在供需失衡得不到緩解、消費持續低迷的雙重壓力之下,乳企面臨巨大的庫存壓力,乳企們不得不尋求新出路,轉向B端市場尋求新的 生存機會。
隨著專業餐飲市場的快速增長,乳企期望在茶飲、烘焙等餐飲原料市場找到新增量。
比如,伊利與奈雪的茶、滬上阿姨等多個知名連鎖餐飲合作,推出的產品針對年輕消費者的口味,取得了一定的積極成果;
君樂寶繼戰略入股茉酸奶之后,前不久剛剛官宣與蜜雪冰城達成戰略合作,將合資打造“雪王牧場”,隨著新時代消費者對“質價比”的追求,蜜雪冰城未來對優質原料奶的需求已經成為一個明顯的趨勢。而君樂寶也借此機會,深入布局B端市場,開啟乳制品TO B渠道發展新模式;
在2024半年度業績說明會上,蒙牛總裁高飛特別點贊了TO B渠道的業務發展,“在新的市場環境下,B端消費潛力非常旺盛,但它并不是簡單的鮮奶或者奶酪等產品的供應,而是要聚焦不同的場景,了解客戶的客戶有著怎樣的消費需求,針對不同消費場景,打造給客戶提供價值的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據華安證券研究所測算,2025年,B端咖啡賽道將為鮮奶帶來的擴容最高有望達到265億元。
此外,為進一步消化上游原奶,頭部乳企還紛紛加入為商超自有品牌代工的行列中。
07
嬰配粉新規征求意見稿出臺
2024年10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原輔料管理有關事宜的公告》(征求意見稿),對此,行業有聲音認為會推進嬰配粉市場迎來新的一輪競爭。
從新規征求意見稿內容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規定:
一:不得使用已經符合嬰幼兒配方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營養指標要求的復合配料作為原料生產嬰配乳粉;
二:采用干法工藝生產嬰配粉的企業,應確保原輔料除符合相應食品安全標準外,微生物指標還應符合嬰配粉產品標準要求;
三:使用基粉生產嬰配粉的企業,應在該公告發布之日起兩年內逐步使用具備嬰配粉生產資質企業生產的基粉,同時要求縮短基粉使用期限;
四:鼓勵使用牛乳/羊乳為原料直接加工嬰配粉,1歲以上幼兒配方乳粉標簽主版面產品名稱下可標注“牛乳加工”或“羊乳加工”字樣,且標簽調整僅需按要求向省級市場監管部門備案,無需申請產品配方變更注冊;
五:新申請注冊使用基粉的嬰配乳粉產品配方,其基粉應直接使用牛乳或者羊乳加工;
六:對使用基粉生產嬰配粉的企業,在許可證明細中注明基粉的規格和生產企業名稱。
08
中國商務部宣布對歐盟乳制品進行反補貼調查
2024年8月21日,中國商務部發布公告,宣布決定即日起對原產于歐盟的進口相關乳制品進行反補貼立案調查,確定的補貼調查期為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產業損害調查期為2020年1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
而個中緣由則起源于此前歐盟宣布將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最高達36.3%的反補貼稅,來限制中國電動汽車品牌在歐洲市場的擴張,此舉激發了中國迅速反制行為,宣布對歐盟相關乳制品進行發補貼調查。
根據公告,商務部于2024年7月29日收到中國奶業協會和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代表國內乳制品產業正式提交的反補貼調查申請,請求對原產于歐盟的進口相關乳制品進行反補貼調查,申請人均在文件中提到,原產于歐盟的大量補貼進口乳制品對中國乳制品產業造成了嚴重的沖擊和損害。
據悉,相關乳制品具體包括鮮乳酪(包括乳清乳酪)及凝乳,經加工的乳酪(無論是否磨碎或粉化),藍紋乳酪和婁地青霉生產的帶紋理的其他乳酪,其他未列名的乳酪,未濃縮及未加糖或其他甜物質的乳及稀奶油(按重量計脂肪含量超過10%)。
10月4日,歐盟委員會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反補貼稅提議獲得通過,歐盟發布中國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終裁草案,擬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17%-36.3%的反補貼稅。
歐盟無視中國的努力,最終仍通過加征反補貼稅,中國必然會對等要求對歐盟相關產品加征關稅。
11月22日,商務部貿易救濟局發布“關于發放相關乳制品反補貼案新增項目調查問卷的通知”(商救濟政法函[2024]76號),對原產自歐盟的乳制品進行反補貼立案調查后,中國進一步擴大調查范圍,新增10項補貼項目,包括歐盟、法國、丹麥、意大利和荷蘭的補貼項目,涉及農業保險、農業投資以及出口和投資等。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歐盟是中國第二大乳制品來源地,僅次于新西蘭。中國奶協表示,歐盟申請調查產品之所以能夠大量低價進入中國市場,與歐盟及各成員國政府的政策扶持與補貼資助密切相關,這些政策補貼已經對國內產業同類產品造成了明顯的價格削減和壓低。
業內人士認為,反補貼調查范圍的擴大,將對歐盟對華乳制品出口傾銷行為給予打擊,有利于國內乳制品消費環境及市場秩序的維護。
09
妙可藍多布局成人奶酪
近兩年來,兒童奶酪棒給行業帶來的增長紅利或已接近尾聲,作為主打奶酪棒等大單品的奶酪企業,妙可藍多開始尋找能帶來增量的新方向。
2024年前三季度,妙可藍多實現了凈利潤的同比增長,妙可藍多表示主要是調整產品結構且奶酪營收較同期增加致毛利率整體上升。
據悉,2024年5月份,妙可藍多宣布開啟從兒童奶酪到全民奶酪的品牌升級,推出成人即食營養系列新品,以應對兒童奶酪市場的萎縮。
對此,妙可藍多副董事長、總經理柴琇表示,成人奶酪休食今年正式啟動,目前占比相對較小,但未來市場空間較大,公司未來在成人奶酪休閑食品方面,將以功能、營養健康為核心,兼具口味與便捷,在兒童休閑營養、餐桌美食、專業餐飲穩定增長的同時,拓展成人休閑營養系列。
面向成人奶酪消費市場,2024年,妙可藍多推出了花酪棒、手撕奶酪、鱈魚奶酪、一口奶酪等新品,選中流量明星王一博作為代言人。
10
普天盛道:新規一旦落地,嬰配粉行業格局將生變
2024年10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原輔料管理有關事宜的公告》(征求意見稿),市場反響很大,尤其是對于“鼓勵企業以生鮮乳為原料生產嬰配粉”以及“1歲以上嬰配粉包裝加注‘生牛乳加工’或‘生羊乳加工’字樣”的規定。
市場非常關心:總局發布該文件的核心主旨是什么?向嬰配粉市場釋放了怎樣的信號?會不會影響嬰配粉市場的競爭格局?
對此,乳業圈第一時間采訪了北京普天盛道咨詢機構創始人董事長雷永軍先生。
對于兩年內要逐步使用具備嬰配粉生產資質企業生產的基粉等規定,雷永軍解讀稱,兩年以后,普通的奶粉工廠就不允許生產基粉了,中間的兩年是給類似企業的過渡時間,這對干法企業(尤其是純干法企業)的生產線提出了要求。從更縱深一些的影響來看,這可能會引發一些干法企業對于上游濕法生產企業的并購,或者聯合合作。
此外,對于“1歲以上幼兒配方奶粉標簽主版面產品名稱下可標注‘牛乳加工’或者‘羊乳加工’字樣”、“在標簽調整后產品上市前,應案要求向省級市場監管部門備案,無需申請產品配方變更注冊”這兩個新規定,雷永軍認為,這兩個點都非常好,一方面,企業可以在產品包裝上體現“生牛乳”、“生羊乳”加工的標簽,解決了消費者認知障礙;另一方面,關于備案制對于企業來講也非常方便,這相當于國家從政策監管上開放了。“所以我認為,這是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在整個文件當中的點睛之筆,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這對行業的影響可能是比較大的。”
同時,雷永軍強調:不要小看政策對市場的影響!“這一次方案提出生牛乳、生羊乳加工可以體現在標簽上,當該新規落地,一定有很多濕法工藝的企業迅速宣傳濕法工藝比干法工藝好,這對干法生產的企業影響會非常大,會因此影響整個國內乳制品消費的格局”,雷永軍表示,“到時候,國內一定會掀起一場濕法工藝對干法工藝的大戰!”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