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來自奶業的代表委員們,對于我國乳制品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出奇地一致,那就是要加快形成和發展奶業新質生產力,實現中國奶業高質量發展。
“新質生產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當代先進生產力。新質生產力的提出,為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提供了科學指引,也為中國奶業的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全國人大代表、君樂寶乳業集團(以下簡稱“君樂寶”)董事長兼總裁魏立華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建議,加快形成全產業鏈新質生產力,促進奶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積極推進奶業振興,支持龍頭企業加強科技創新,提升奶業自動化、智能化生產水平,同時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形成奶業全產業鏈發展格局,進一步增強奶業質量和效益,為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添活力。圖為近日,在呼和浩特市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智造體驗中心,游客在挑選乳制品和文創產品。李志鵬 攝
“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到科技創新與新質生產力。身處奶業科研一線,我們將堅定地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速推進形成新質生產力,推動實現奶業高質量發展。”全國人大代表、伊利集團(以下簡稱“伊利”)全球創新中心科學研究總監王彩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無獨有偶。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蒙牛集團(以下簡稱“蒙牛”)全球研發創新中心研發總監史玉東提出“推動發展乳制品深加工產業”“協同科技創新與標準法規體系”“建立乳原料收儲機制”“乳制品營養強化”“加強學生營養干預”等建議,為加快培育乳業新質生產力、推動乳業高質量發展和助力國民營養健康建言獻策。
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農業大學乳品生物技術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孫志宏,帶來《關于支持內蒙古草原畜牧業國家“雙一流”學科建設 推進乳業高質量發展的提案》。在提案中,孫志宏分析了我國乳業發展過程中目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乳業高質量發展的5條路徑。其中重點包括實現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并舉,解決乳酸菌、乳基料和加工設備長期受制于人的問題。加大科技計劃支持力度,開展有組織科研,繼續加大對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支持力度,全力建設乳酸菌產業技術創新中心和乳品科學全國實驗室,突破乳品產業“卡脖子”技術瓶頸等。
通過加快形成奶業新質生產力,助推奶業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從而實現中國奶業發展“新躍遷”,這既是我國奶業發展的未來之路,也是我國奶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嚴監管 助力行業質量提升
今年2月22日,市場監管總局傳來消息,自3項強制性國家標準——《嬰兒配方食品》(GB 10765-2021)《較大嬰兒配方食品》(GB 10766-2021)和《幼兒配方食品》(GB 10767-2021)(以下簡稱“新國標”)實施后,嬰幼兒配方乳粉(以下簡稱“嬰配乳粉”)產品配方按新國標注冊攻堅工作進展順利,截至目前,共計1127個配方通過注冊。
河北威縣君樂寶乳業有限公司2014年7月開建第一個萬頭牧場。目前,公司融合一二三產業,已形成集飼草種植、奶牛養殖、乳品加工及配套、旅游觀光于一體的奶業全產業鏈。圖為近日,工作人員在該公司包裝車間工作。陳曄華 攝
新國標于2021年2月22日公布,依據食品安全相關法規規定,所有嬰配乳粉企業均須按新國標研發調整配方并且重新注冊,為此新國標設置2年過渡期,于2023年2月22日正式實施。
制修訂并實施嬰幼兒配方食品系列標準,是保障嬰幼兒配方食品安全性、營養充足性的重要手段。”2021年3月18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50項新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該委在對奶粉新國標的公開標準問答中這樣提到。
作為新國標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中國營養學會秘書長、中國農業大學營養與健康研究院特聘教授韓軍花表示,標準修訂,不僅基于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歐盟、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際組織和國家(地區)的嬰幼兒配方食品標準的修訂以及國內外嬰幼兒營養學新研究成果,同時還充分考慮了我國嬰幼兒生長發育特點和營養素需要情況。
公開信息顯示,新國標主要調整了較大嬰兒和幼兒配方食品中蛋白質、碳水化合物、乳糖等含量要求,具體增加了較大嬰兒配方食品中乳清蛋白含量要求,并明確限制蔗糖在嬰兒和較大嬰兒配方食品中添加;將嬰兒和較大嬰兒配方食品中的膽堿從可選擇成分調整為必需成分,將較大嬰兒配方食品中的錳和硒從可選擇成分調整為必需成分。
此外,新國標還對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設定了部分指標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增加了豆基產品中對鐵、鋅、磷含量的單獨規定;提出了如果生產企業在嬰幼兒配方食品中添加菌種,產品中的活菌數應大于或等于106 CFU/g(mL)等具體要求。
新國標的實施對于企業來說,表現在生產和配方的調整上。韓軍花指出,二三段奶粉中原來沒有上限值的一些營養素現在設定了上限值,對企業工藝的穩定性和研發提出更高要求。比如維生素A上限下調,一開始遭到一些企業的反對,因為產品生產出來很容易超過上限值;還有DHA成分,按照標準要求的添加量,有的產品會有明顯腥味。這些都是在實際推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但這些問題企業最后都成功解決了。這說明我國奶粉生產企業的技術和工藝能夠達到新國標的要求。
新國標被認為是國內奶粉領域“史上最嚴標準”,從2021年發布到2023年正式實施,兩年的“過渡期”給了企業充足的時間去適應相關標準要求,也促使相關企業進入以品質提升為核心的發展新階段。
“對乳企而言,新國標實施將推動國內奶企管理體系和產品質量‘雙提升’,為產品研發提供新的驅動力。因此,配方、研發、生產、質控、供應鏈管理等綜合實力將成為各大乳企進入新周期的關鍵因素。”伊利副總裁趙昕告訴本報記者,對行業而言,新國標帶來的直接影響,是我國嬰幼兒奶粉的生產規范標準更加嚴格,產品品質將進一步升級。隨著更高品質的奶粉陸續上市,消費者對國內生產銷售的嬰配粉產品品質認可度也將隨之提升。新國標對奶粉營養元素添加量的精準性、完整性等方面要求更加明確,對嬰兒配方食品企業的生產、研發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使行業準入門檻再次提高。在中國嬰配粉行業迎來品質升級新階段的當下,新國標的實施將推動市場集中度提升,加速行業洗牌及結構升級,我國嬰配乳粉行業也將向更高質量、更加健康、更有序的方向邁進。
市場監管總局創新機制、統籌推進、精準指導,對配方科學性、安全性進行嚴格審查,對注冊申請材料的真實性、與實際情況的一致性進行嚴格現場核查,全力推進嬰配乳粉新國標注冊攻堅。目前共批準注冊配方1127個,包括境內926個、境外201個,對441個配方不予注冊或未通過審評。全國嬰配乳粉市場供應平穩,輿情反映良好,質量安全狀況持續穩定,近3年抽檢合格率均達到99.9%,按新國標注冊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據介紹,嬰配乳粉按新國標注冊后呈現三大特點:一是產品配方更加科學。企業按新國標要求加大研發投入,吸收國內外嬰幼兒營養學新研究成果優化配方設計,充分考慮我國不同年齡段嬰幼兒生長發育特點,對營養素成分和含量進行調整。比如,嬰兒和較大嬰兒配方中膽堿從“可選擇成分”調為“必需成分”;幼兒配方中增加了乳糖含量要求;對于添加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配方均增加了添加量的要求,配方更科學。二是標簽標識更加規范。為更好保護消費者知情權,嬰配新國標注冊禁止對0~6月齡嬰配乳粉進行任何營養成分聲稱,禁止對6月齡以上嬰配乳粉進行鐵、鋅等必需成分聲稱;所有標稱嬰配羊奶粉的產品,其生乳、乳粉、乳清粉等乳蛋白全部來自羊;使用基粉為原料干法工藝生產的嬰配乳粉,不得標注生鮮乳,防止誤導消費。三是助力發展更加有效。新國標對企業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些研發實力較弱或市場競爭力不強的企業主動退出嬰配乳粉行業,境內外共有約20家企業未提出或撤銷注冊申請,新國標注冊對重塑行業格局、促進高質量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新國標促進產業質量提升的背后,是我國政府對奶業持續嚴監管。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9月,全國共有119家嬰配乳粉生產企業,841家乳制品生產企業,乳制品監督抽檢連續多年合格率在99%以上,2021年達到99.87%。
促消費 更好滿足健康需求
2月3日,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發布,明確提出要“完善液態奶標準,規范復原乳標識,促進鮮奶消費”。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指導“三農”工作的第12個中央一號文件。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為何將重心放在了液態奶相關標準及標識的完善上?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消費水平和需求不斷提升,對奶業行業標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斷完善液態奶標準,才能促進產業更好發展,用良幣驅逐劣幣”。
從分類看,《乳制品企業生產技術管理規則》將乳制品分為液體乳類、乳粉類、煉乳類、乳脂類、干酪類、乳冰淇淋類和其他乳制品類七大類。液態奶是巴氏殺菌乳、滅菌乳和酸乳三類乳制品的總稱,按照不同的角度,可以衍生出不同奶類名稱。從消費端看,液態奶也是我國乳制品消費的大頭。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奶類消費中,液態奶占比約為77.4%。
“液態奶標準的提升將進一步促進國內奶制品優質優價。”在乳業分析師宋亮看來,中央一號文件專門提出“規范復原乳標識”,將會促進行業進一步消化奶源,奶制品優質優價要求企業使用優質優價的原材料生鮮乳,這意味著通過限制復原乳的使用,鼓勵企業更多使用優質生鮮乳,促進生鮮乳消化,以解決當前供過于求的問題。
目前,我國乳品國家標準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巴氏殺菌乳》《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滅菌乳》等。2023年底,修訂后的上述兩個標準向公眾征求意見。在修訂稿中,就有滅菌乳(俗稱常溫奶)原料擬禁用復原乳的規定。滅菌乳中的超高溫滅菌乳和保持滅菌乳定義中均明確了“僅以單一品種生乳為原料”,刪除了“添加或不添加復原乳”及有關復原乳標識相關規定。
蒙牛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央一號文件為乳制品行業健康規范發展指明了方向、提振了信心。蒙牛始終牢記“奶以安為要”,堅守食品安全底線,嚴格遵守巴氏殺菌乳、滅菌乳等液態奶國家標準,并對標世界高標準,為國人奉獻營養豐富、品質上乘的好牛奶。同時,蒙牛積極順應消費潮流,提前布局鮮奶產業,以全產業鏈優勢打造出“每日鮮語”“現代牧場”等鮮奶品牌,全面促進鮮奶市場消費和產業升級。
朱丹蓬認為,隨著消費不斷升級,特別是現在公眾越來越重視健康,鮮奶消費需求快速增長。當前,鮮奶在奶產品消費市場中所占比重達到20%左右,并有持續增長的趨勢。
“近兩年特別是今年,性價比高的奶制品正慢慢改變國人的消費習慣。”宋亮表示,未來,性價比高的奶產品將“飛入尋常百姓家”。從中長期發展來看,高性價比奶產品消費將會從單一的嬰幼兒奶粉消費轉向多元化的全家基本營養消費,尤其是填補老人、“三高”人群等特殊人群的消費空白。各大乳品企業還需要不斷加快技術儲備和科技創新,從而更好滿足國人健康需求。
事實上,今年春節我國乳制品就非常暢銷。東吳證券2月19日發布的《食品飲料2024春節旺季點評》指出,2024年春節乳制品旺銷,返鄉潮中送禮需求旺盛。如伊利受益于下線城市客流量增加,春節期間終端動銷同比增長10%。
宋亮認為,今年春節市場的乳制品消費呈現出三大特點:一是走親訪友送禮拉動消費,貢獻了乳制品消費增量的40%以上;二是三四線以下地區增長明顯,貢獻了消費市場增量的60%;三是酸奶、冰激凌、奶酪等產品銷量良好。比如今年比較火的哈爾濱,當地大腳板雪糕等產品銷售非常好。今年春節期間,由出行旅游等帶動的零食化奶制品的消費增量預計超過30%。“整體來看,今年在春節前后奶制品消費比去年同期好,在今年春節期間奶制品整體銷量增長10%左右。”宋亮說。
向未來 打造奶業新質生產力
建成世界的奶牛核心育種場,成功培育出國內排名前列的種公牛,創造中國種牛在國際舞臺上的歷史性突破;在國內率先開發的裹包青貯技術,使2023年頭茬苜蓿指標全部達到優級及以上,達到美國苜蓿草前列水平;科研團隊成功解決乳糖不耐受人群無法飲用牛奶的全球性難題,讓更多消費者能品味健康產品,同時推出控糖牛奶,可抑制糖分分解,平穩餐后血糖;十六載研究、攻堅,實現的乳鐵蛋白定向提取保護技術,將常溫純牛奶乳鐵蛋白保留率由10%提高到超90%……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底,伊利全球專利申請總數、發明申請總量位居全球乳業第二名,成為引領奶業振興的創新高地。
“伊利聯合其他共建單位致力圍繞全產業鏈進行創新鏈布局,形成了覆蓋奶業全產業鏈的創新實體網絡,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奶業高質量發展之路,搶占全球產業技術創新制高點,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奶業科技創新樞紐。”伊利執行總裁劉春喜說,目前,伊利正加快形成“奶業新質生產力”,以期實現中國奶業的“新躍遷”。
在工廠門口,一輛滿載鮮奶的運輸車緩緩靠近大門時,系統識別車牌號后自動開門放行。對于司機來說,在這個工廠只需要打開App按照系統指令就可以完成從采樣檢測到牛奶裝卸、清洗車體等一系列動作,實現有序進場。這背后正是全球乳業首座全數智化工廠蒙牛寧夏工廠(以下簡稱“寧夏工廠”)生產模式實現了系統指揮管控一體化的智能制造應用實踐。
該工廠設計采用24條全球先進的生產線,打造5G+立體化、效益化、高效化、智能化的“綠色智慧”工廠。寧夏工廠全面投產后可實現“三個一百”,即100人創造100萬噸年產量、100億元年產值,打造出全球乳業工廠較高年度人效比,達到人效、能效、品效、坪效“四效合一”,為全球乳業數智化發展注入新動能。
蒙牛總裁盧敏放表示,寧夏工廠不但是蒙牛20多年來在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領域不斷積累的結果,更是中國乳業融合領先技術在全球乳業智能制造領域搶占的一個世界高地。
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就是讓科技創新貫穿到每一個發展環節,從而塑造國際競爭新優勢,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魏立華透露,君樂寶通過全產業鏈創新,著力補齊短板、拉長長板、鍛造新板,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
奶牛種業是奶業發展的根基。為了盡快縮小與國外差距,培育自主知識產權的優秀種公牛,2021年,君樂寶成立育種公司品元生物,在國外收購育種子公司,在國內建立種公牛站、核心育種場和胚胎實驗室,通過國內外同步自主育種模式,提升奶牛改良速度,培育出更健康、更好的奶牛。在牧場養殖環節,為從源頭保證奶源的安全和優質,君樂寶成立專業營養團隊,為奶牛提供科學飼喂和管理。此外,依托奶業融合一二三產業的優勢,君樂寶大力發展奶業產業集群,讓廣大農戶融入企業產業鏈、分享利益鏈,促進鄉村全面振興。2023年,君樂寶自有和合作牧場養殖奶牛近30萬頭,帶動6.67萬公頃牧草種植,直接和間接帶動60多萬農民增收致富,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為農業現代化發展貢獻力量。
“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有助于形成奶業新質生產力,讓奶業擺脫傳統增長路徑,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近年來,君樂寶致力于通過數智融合推動全產業鏈經營管理和生產效率提升,是形成新質生產力、推動奶業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實踐。”魏立華表示,在新質生產力的不斷牽引下,君樂寶奶粉產銷量全國領先,逐步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制造”品牌。未來,君樂寶將繼續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奶業新質生產力,為奶業中國式現代化發展貢獻力量。
伊利、蒙牛、君樂寶等國內乳企紛紛聚焦創新驅動,打造奶業新質生產力的背后,是我國乳制品行業正在以科技創新為引領,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的縮影。畢竟,面對高質量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如何推進乳制品行業技術研發、產品創新與標準法規體系協同發展,全面培育新質生產力,已經成為乳制品行業面臨的重要命題。
“創新對于乳企來說,就是第一生產力。具有創新力的產品不僅可以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求,更能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史玉東建議,政府應加快出臺相關鼓勵政策,暢通乳制品行業創新發展路徑,引導行業加強新產品研發,全面推進乳業技術革新。一方面,引導、鼓勵企業加大技術研發創新,探索符合中國乳業國情的乳成份開發研究體系,例如引導行業重點發展乳清脫鹽制備技術和乳糖提純制備技術,重點研究乳鐵蛋白等乳源功能成分產業化技術與實現路徑;另一方面,鼓勵重點龍頭企業聚焦深加工領域,加強新產品研發,創新打造食藥物質的乳制品、適合國人口味的奶酪等產品,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新需求。他還提出,要進一步完善相應法規標準體系建設。在堅持“四個最嚴”的基礎上,研究制定引領新工藝、新技術發展的標準和相應的評價標準,完善支持乳源深加工的標準體系,制定食藥物質原料使用的使用指南等,全面支持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和新產品的研發。
近年來,我國奶業發展突飛猛進,產量、質量、裝備水平等各項指標穩步提升,這些都離不開科技創新的力量。“我在奶業一線做研發20年,親眼見證了中國人從‘喝到奶’到‘喝好奶’的發展歷程,也親身參與到了中國奶業從‘落后’到‘現代化’的轉型突破。這都是科技創新帶給我們的改變。”王彩云說,奶業新質生產力的內涵之一就是通過科技創新加速產業升級,推動中國奶業走向更新、更高效和更可持續的發展道路,“將奶瓶子牢牢地握在中國人自己手里”。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