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江蘇,“散裝”已經成為一個形容詞,甚至說這種散裝都不是以市為單位,而是以縣。
有人調侃說,只聽過阜寧大糕,沒聽過鹽城大糕;只聽過靖江豬肉脯,沒聽過泰州豬肉脯;只聽過黃橋燒餅,沒聽過泰州燒餅......
2024年1月,CBME洞察先后走訪了徐州、淮安、連云港,拜訪了多位代理商、零售商,“散裝”,也成為蘇北母嬰市場相對鮮明的特征之一。
01
“散裝”的渠道
受限于早期蘇北地區交通體系發展較遲緩、信息閉塞,整個蘇北的母嬰市場發展相對比較分散,基本呈現“各自為政”的狀態。
具體而言,蘇北的母嬰零售市場以單體門店為主,區域型連鎖系統較少,因此省代模式深耕當地市場難度系數較高,多以區域性、分散型的小規模市代為主,進一步加劇了蘇北代理商市場的分散,整體營商氛圍薄弱。
此外,因為零售市場的足夠分散,蘇北新興代理商的入場門檻較高,再加上蘇南的人才引進優勢,整個蘇北代理商市場整體的年輕新鮮血液并不多,仍舊以傳統代理商畫像為主。
一些零售商反映,不少傳統代理商因為經營理念較為傳統,重利潤,在品類上相對做的比較雜亂,且缺乏創業的連續性,從后續服務的維度,很難給予零售端一定的安全感。
這也使得很多零售商需要跨地區去找品,甚至要找到蘇南地區。
但事實上,越是分散的零售市場,越是市代模式發展肥沃的土壤。在我們走訪看來,有一些市代,正通過較強的服務力且愿意深耕的態度,迎來做大盤子的機會。
“過去蘇北的信息真的非常不暢通,交通也不發達,人家來招商可能要做四五個小時的大巴,所以很難接觸到好的品牌。但現在不一樣了,就淮安、宿遷兩個城市來說,可能有600-800家門店,其實這種分散的零售氛圍更適合服務力強的市代模式發展。”有代理商如是告訴我們。
02
被低估的線下零售市場
從消費者氛圍來看,因為蘇北交通體系不完善,物流系統較蘇南、滬浙等地不發達,不少代理商、零售反映,今天蘇北消費者仍具備線下消費的習慣,線下終端的零售氛圍仍然較好。
此外,雖然即時零售近兩年非常的熱鬧,但受限于即時零售平臺在蘇北地區的布局相對遲緩,當地消費者尚未養成“萬物皆可外賣”的消費心智。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線下母嬰店的人流。
而在小紅書席卷消費者心智的當下,一些零售商也告訴我們,相對于在小紅書了解品、搜索品而后來母嬰店尋找,當地的寶媽更傾向于被母嬰店種草,然后再去小紅書詳細了解。整體來看,這些消費者仍然具備被渠道教育的機會。
以上因素疊加,也就有了當地從業者口中“被低估的蘇北零售市場”的說法。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