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中國奶業協會通過官方公眾號發文稱,得益于各項奶業振興行動的實施,近年來奶牛存欄和牛奶產量均大幅增加。但是受口罩影響,酸奶、學生奶、白奶等奶制品消費需求下降,進而終端價格下跌。
不僅使得奶業銷售終端萎靡,壓力還層層傳導到了生產鏈的每一個環節,最終生產上游也感受到了壓力。近期網上媒體發出的“倒奶殺牛事件”便是原奶產業傳遞的信號。
然而,這事兒早有伏筆。
01
上游感受到壓力
國民營養計劃提出之后,各種經營食品營養品的小型商家紛紛涌現,奶制品也不例外。企查查顯示,在2019年以前,我國奶業增幅從未超出過0.7%,2020年我國新注冊牛奶相關企業1.2萬家,同比大幅增加71.5%。
數據背后是上游原奶規模的大幅擴增。截至2022年6月,國內前五大牧場,現代牧業存欄奶牛有38.27萬頭、優然牧業44.73萬頭、中國圣牧13萬頭、澳亞集團11.14萬頭。
排名最末的澳亞集團,2019年至2021年以及2022年前6個月,生產的原料奶依次約為56.54萬噸、58.28萬噸、63.88萬噸、35.92萬噸。
原料奶生產量龐大,需要同樣龐大的市場消化。然而,在不以奶制品當做必要主食的非牧區地帶,奶制品畢竟不是剛需品。甚至對于酸奶而言,消費需要特定場景拉動,奶酪更是一個正在培養中的需求。
口罩三年,居民消費能力下降,對奶制品的需求不再那么迫切,原奶的需求也就弱了。
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2022年12月第五周,內蒙古、河北等10個主產省份生鮮乳平均4.12元/公斤,同比下跌3.7%。
不少上市乳企也在2022年公布了奶價下滑的狀況,2022年上半年,中國圣牧原料奶平均銷售單價為4.97元/公斤,同比下降1.1%。沃野牧豐公斤奶售價同比下降2.93%。現代牧業原料奶平均售價為4.28元/公斤,同比減少2.5%。
去年,澳亞集團還提出了上市融資的申請。相關專家提出上市融資是為了降低風險。澳亞集團相關負責人曾表達過這樣的觀點,飼料原材料占原料奶比重超過50%,而2022年上半年每公斤原料奶的飼料成本比2021年的平均水平上升了11%左右,但是,原料奶售價卻與去年相差不多,最終對原奶毛利率造成極大擠壓。
供應過剩加上飼料等成本上漲,以及終端消費低迷,最終使得原奶行業呈現出了不得不“殺牛倒奶”的局面。
02
官方在行動
1月9日,中國奶業協會官方公眾號發文稱,由于疫情等多種因素影響,當前乳品消費增長緩慢,乳企生鮮乳需求降低。生鮮乳銷售困難苗頭在少數區域已經出現或有可能出現。中國奶業協會呼吁各地配套相關扶持政策,維護好當前奶業振興良好局面。
各地已經紛紛出臺政策,幫助奶農及時止損。
1月6日,河北省農業農村廳緊急出臺紓困政策,下達4000萬元乳品加工企業生鮮乳噴粉補貼,并協調解決生鮮乳收購中出現的矛盾,確保不發生“倒奶事件”,最大限度保護奶農利益。
山東省畜牧獸醫局2023年1月9日發布山東省生鮮乳價格協調委員會公告顯示,為確保養殖企業生鮮乳交售不斷檔,加工企業維持生產不停產,確定全省2023年第一季度生鮮乳交易參考價為3.85元/公斤—4.1元/公斤。乳企需做到應收盡收、如期續簽收購合同,并在后期根據困難緩解情況適當補償差價。
這一輪的上游壓力使得大批奶農在遭受了如此之大的損失之后都會選擇退出原奶市場。在需求回升之后,隨之引發供不應求的狀況,未來原奶市場必將會出現空缺。讓我們拭目以待。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