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三胎政策的全面放開,我國母嬰用品產業迎來了快速發展時期,產品日益豐富,銷售渠道日益拓展,線上、線下不斷延伸。預計2022年我國母嬰用品企業將不斷增大,市場規模也將進一步擴大。
一、2021年母嬰用品行業運行情況
1.母嬰用品市場規模
近年來,受我國人口出生率變動、消費水平升級以及移動互聯網的崛起等因素影響,我國母嬰用品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數據顯示,我國母嬰市場規模從2017的2.59萬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3.58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1.4%。2021年我國母嬰行業市場規模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數據來源:MobData、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母嬰用品市場結構
得益于母嬰用品行業的發展和消費升級,我國母嬰用品的種類也逐步豐富,食品、易耗品、服裝、孕婦產品等品類一應俱全,各類品牌商也通過全產業鏈發展,為不同年齡段嬰童提供不同層次的產品。其中,嬰童食品占比大達37%,其次為嬰童服裝,占比達30%。孕婦產品和易耗品的市場占比分別為20%、13%。
數據來源:羅蘭貝格、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母嬰用品細分市場規模
(1)嬰幼兒奶粉市場規模
近年來,我國嬰幼兒奶粉市場規模不斷增長。數據顯示,2017-2020年我國嬰幼兒奶粉市場規模由1873萬億元增至2903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5.7%。隨著我國三胎政策的放開,預計我國嬰幼兒奶粉的需求也將持續增長。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嬰幼兒紙尿褲市場規模
隨著用戶消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費能力意識的增強,中國嬰兒的紙尿褲使用比例不斷提升,特別在三孩政策的推動下,中國紙尿褲市場規模也不斷擴大。數據顯示,我國嬰幼兒紙尿褲市場規模由2017年401萬億元增至2020年646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7.2%。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1年我國嬰幼兒紙尿褲市場規模可達727萬億元。
(3)母嬰膳食補充品市場規模
母嬰膳食補充品主要為口服產品,含有一種或多于一種成份,如維生素、益生菌、DHA或其他含有鈣質、鐵質等營養素的保健食品,能為待產及懷胎的母親,以及于早期育兒階段(當幼兒年齡為0至6歲)的母子補充營養。數據顯示,我國母嬰膳食補充品由2017年497.7萬億元增至2020年694.3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1.7%,預計2021年我國母嬰膳食補充品市場規模可達765.0萬億元。
4.母嬰用品融資情況
2020年受疫情影響,很多投資機構大幅收縮投資規模和數量,母嬰行業也受到影響,2020年共有94起融資事件,融資金額為110.6億元,同比下降45.68%。隨著2021年新生人口銳減與三胎政策的全面開放相互作用,母嬰行業融資金額回溫,2021年前三季度總融資金額達116.18億元,共有64起融資事件。
5.母嬰用品企業注冊量
近年來,中國母嬰用品相關企業注冊量迅猛增長。企查查數據顯示,2017年-2020年我國母嬰用品相關企業注冊量不斷增長,年均復合增長率達88.95%。尤其是2019年我國新增母嬰用品相關企業突破60萬家,2020年母嬰用品相關企業注冊量突破90萬家。截至2021年年底,我國新增母嬰用品企業146.3萬家,同比增長61.84%,主要原因是母嬰用品市場需求量大,前景可期,吸引資方能力強。
數據來源:企查查、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2022年母嬰用品行業發展趨勢
1.母嬰用品細分領域多元化拓展
我國母嬰零售行業起步時間較晚,早期以奶粉、紙尿褲等簡單母嬰商品銷售為主。伴隨著母嬰用品行業的發展和消費升級,母嬰商品的種類也逐步豐富,食品(例如奶粉、零輔食)、易耗品(例如紙尿褲、洗護用品)、服裝、孕婦產品等品類一應俱全,各類品牌商也通過全產業鏈發展,為不同年齡段嬰童提供不同層次的產品。預計2022年,母嬰用品也逐漸從單一商品向“商品+服務+產業生態經濟”多元化細分領域不斷拓展。
2.母嬰用品零售“數字化”發展
我國母嬰零售行業在發展初期主要通過搶占優勢的商鋪位置、供應鏈和物流體系等資源來取得競爭優勢,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漸退卻和互聯網技術的快速革新,母嬰零售行業的獲客成本持續上升,以追求流量經濟、規模經濟的資源驅動型商業模式受到了強烈沖擊,傳統零售行業逐漸向“數字化”發展。
3.“渠道升級+渠道融合”同步發展
目前,我國母嬰零售行業分為線上和線下兩種渠道,其中線下渠道主要包括專營連鎖零售店、百貨商場的母嬰專柜以及超市母嬰專區等,線上渠道則主要包括綜合電商母嬰頻道、垂直孕嬰童電商、垂直母嬰社區以及品牌商/零售商自建渠道等。近年來,受到消費升級和互聯網經濟的影響,我國母嬰零售行業呈現出“渠道升級+渠道融合”同步發展的趨勢。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