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赫寧根大學及研究中心動物科學研究院院長恩迪艾先生在“SDDDC8周年慶典網絡研討會”上表示,全球人口越來越多,我們需要更高效地提供更多食物,同時也需要降低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碳足跡,“更多食物、更少污染、更好質量”是全球追求的目標,奶業界也將為全球可持續發展做更多的努力。
一、國際視角中變化的世界
全球的人口在迅速增長,預計2050年可達到90億,世界的迅速變化給科學界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戰,與此同時高蛋白質食品的需求也不斷增加,環境和氣候都承擔著巨大的壓力,化石燃料和其他原材料都面臨著枯竭,因此,可持續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希望沒有貧困、充足的健康食品、安全的環境,這也就意味著我們的研究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是緊密相連的。
1
不斷創新的世界
從全球來看,人口不斷流向城市,這也將進一步對食品安全、能源供給、生活環境造成壓力。另外,全球化和世界大融合也將給人畜共患病和流行病的預防帶來更大的風險,例如新冠疫情。瞬息萬變的世界,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不當的生活方式誘發的疾病也越來越多,因此,食品生產的壓力也將變大,進而導致食品安全事故的增加和食品生產信心的降低。
大數據、創新在我們生活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食品互聯、農場互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會越來越重要,基因組學,納米科技的發展,都是以大家共同的健康為目的,現在食品企業越來越關注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的生產和研發。
2
畜牧業在未來食品系統中的角色
動物在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們可以將生物質轉化成人類有價值的食品,動物可以利用廢棄食品或者牧草資源供養人類,因此畜牧業對生態平衡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是整個生態系統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動物在生產過程產生的糞污,還可以為植物提供營養,實際上動物和植物之間有著非常強的相關關系,需要能更好的融合形成一個循環的生態系統,這樣可以讓人類有一個真正可以應對未來食品的長遠生態體系。
3
未來奶業會有什么變化?
眾所周知,食品消耗的方式不盡相同,而奶制品是健康飲食中重要的一環,在未來我們將會有更多的循環食品體系,奶農在未來的循環系統中也將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需要跟奶農有更深層次的交流,共同探討未來我們應該怎樣生產食品,用更專業的方法來指導生產,進而為奶業獻力。
未來,我們還將從消費者需求的角度,更好地設計農業系統,同時我們也希望能夠生產出更多優質的牛奶,按照牛奶的質量為牧場定級,提高牛奶的加工價值。當然,這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
二、如何共同尋求解決方案?
1
尋找負責任的者
擁有敢于接受挑戰的者對可持續利用土地、水、空氣;減少營養物質、化學藥品和植物蛋白的投入;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關注動物福利等可持續性的生產是非常關鍵的。
目前我們還面臨著諸多挑戰:
縱觀世界各地城市的情況,智慧城市解決方案也是非常必要的,城市和大都市區域與鄉村的緊密聯系,進而形成活力、健康、彈性、循環的經濟體。
用水方面我們也有一些挑戰,我們需要有可持續性的地下水、地表水,并且還要對水進行處理,抑制鹽堿化等。
生物多樣性在全球范圍內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我們需要能更好的認識地球的恢復能力,并且促進一些地方和區域修復能力。
循環經濟也已經成為越來越重要的議題,比如基于生物基原材料的循環經濟過渡,并且研究飼料、食品、燃料的選擇來對社會和經濟造成的影響。
安康繁榮需要植物和動物界有更好的結合,通過更好的食品和生產過程,鼓勵健康的行為方式。
2
瓦赫寧根大學及研究中的戰略領域
瓦赫寧根大學畜牧研究院的戰略主題主要包含5個:循環農業食品系統,氣候智能農業,韌性農業,共同健康,大數據精準養殖。
循環農業食品體系非常關注動物在種養結合生產系統中的角色、協同作用的影響,而且能更好的優化使用效果、降低投入、減少廢棄物的排放,終達成可持續性和循環性。
氣候智能農業系統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就是,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適應氣候變化、固碳以及在畜牧行業當中實現能源轉變。
韌性農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需要我們有足夠的能力去處理干擾、變化、顛覆和變動的能力。
共同健康,包含了人、動物、環境的協同發展,更關注疾病的預防。
大數據精準養殖給生產帶來了顛覆性的變化,我們可以通過牧場的數據不斷改善可持續性。
瓦赫寧根大學動物科學院未來動物科學發展的方向涉及三個領域為期四年的創新項目,主要關注傳感器技術、細胞體系、數據和建模。
未來奶業的產業鏈,不僅僅包含了農業、農場和奶牛,其實與政府、消費者和企業都是互聯互通的,我們希望各個利益相關方都能夠攜起手來,共同創新,同時加強彼此之間的聯系,為社會更好的發展作出貢獻。
三、中荷攜手共進
目前我們面臨著非常多的挑戰,比如氣候變化、在地球資源的邊界內養活整個世界的人口、國際合作、從牧場到餐桌的長久合作。
中荷有史以來保持著長久合作,也是非常有成就感的,瓦赫寧根大學和中國農業大學等中國科學研究院所的合作非常緊密的,瓦赫寧根大學有450名碩士研究生和363名博士研究生來自中國。這也展示了中荷兩國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合作,這種合作也能激發出更多的創新潛力。
中荷兩方有著共同的長期目標和挑戰,我們關注的是用更少的生產產生更好的結果,我們需共同尋找解決方案。
本文根據恩迪艾在“SDDDC8周年慶典網絡研討會”上的報告整理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