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3日,兒童零輔食品牌寶寶饞了對外宣布已經在去年獲得總計過億元的A輪和A+輪融資。投資方為天圖資本投資。據了解,此輪融資金將主要用于供應鏈改造、品牌建設等方面。
寶寶饞了誕生于2016年,定位于6個月到3歲的嬰兒零輔食品牌。前期靠淡蝦皮這種輔食食材打進媽媽圈里,隨后不斷加深供應鏈深度,研發包裝品類,現如今總共擁有40個SKU,2020年全網月銷售額過億元,并且在天貓雙十一零食銷售額排行榜中。
這是今年2月以來第2筆來自兒童消費行業的融資。2月初,babycare宣布獲得鼎輝資本領投、華興資本和紅杉資本中國跟投的7億元B輪融資。1月底,同樣是幼兒零輔食品牌米小芽獲得新梅資本的融資,融資金額未透露。
01乘上增速超50%的品類大勢
幼兒零輔食接連受資本青睞并不意外,根源還在于這個細分品類在近兩年的優異表現。
有業內人士表示2019年以來,幼兒零輔食的增速超過了50%,零輔食品類的網絡銷售超過了之前一直的美妝護膚,并且這個增速短期內下降不會很大。
各品牌持續上漲的銷售額離不開85后、90后新一批家長對于孩子食物安全和功能性價值的肯定以及對行業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的焦慮。
一直以來,我國一直在加強有關幼兒零輔食已經兒童食品的標準落地執行。但是還是有一些品牌打著兒童產品旗號銷售超標產品。
隨著整個產業優化升級,必然會淘汰掉以次充好的劣質企業,而擁有好產品和好口碑的品牌勢必可以得到更多用戶的青睞。比如根據《2018 年雙十一天貓母嬰消費主力品類、趨勢品類、機會品類》披露數據顯示,有機輔食作為機會品類,在雙十一期間的成交量增長幅度高達741%。
家長用真金白銀為好產品、優質品牌買單,同時也加快了企業的成長。
那么家長在購買兒童零輔食時,關注哪些細節呢?根據《兒童零食市場調查白皮書》,腸道健康、提高免疫力、補充微量元素等功能性被提升到了位。
家長購買兒童零食時考慮的因素,來源:兒童零食市場調查白皮書
環視當前比較火的零輔食單品:胚芽米、蔬菜面、奶酪棒、肉松、豬肝粉、溶豆等均比較符合家長的上述要求。
02寶寶饞了有哪些獨特玩法?
成立于2016年的寶寶饞了從初級食材到預包裝的深加工食品,也經過了一番摸索。
創始人郭保平是浙海大農業碩士,為了解決姐姐家孩子吃上安全淡干蝦皮而放棄百萬年薪,投身到零輔食行業。
創業的大背景是包括年糕媽媽、丁香媽媽等KOL不斷在健康營養零輔食方面教育新一代的寶媽們。
隨著用戶消費習慣不斷被教育,批本土零輔食品牌企業也在不斷爆發的市場中獲得成長。
除了乘著大勢,寶寶饞了能做到細分品類的頭部還做了哪些值得大家借鑒?
1、產品創新。根據公開消息,寶寶饞了目前平均每個月都有3-5款新品上線,一款新品的研發周期在半年以上。幼兒正處于長身體階段,對各方面的營養要求是多元的,因而圍繞營養元素有很多產品創新的機會。
2、深耕供應鏈。做好產品創新,除了擁有自己的食品實驗室,搭建自己的營養團隊。還需要有強且穩固的供應鏈做支撐。目前根據官方消息,寶寶饞了從創立之初就沒有走貼牌方式,而是直接參與到研發中。原料甄選到工藝改造,直到進入工廠做后生產都需要有對應的探索和試錯。目前寶寶饞了的合作工廠超過30家。
3、品牌和用戶運營。根據寶寶饞了投資方天圖資本馮衛東解釋,寶寶饞了在2020年實現快速成長擁有一套獨特的打法:分別在“觸、轉、鎖、增”四個環節做了環環相扣的品牌運營,終實現層層疊加的效果。
品牌觸達:根據品牌營銷步,先要解決自己的定位問題。作為幼兒零輔食品牌,先要找到一個強勢品類,通過這個品類的不斷傳播從而在整個行業內站住腳。比如寶寶饞了優勢品類是海產品,從前期的淡干蝦皮到后面包裝產品海苔,不斷通過這個強勢品類來站穩行業腳跟。
轉化環節:寶寶饞了不做讓利促銷活動,一方面避免自身陷入價格戰,另一方面通過強穩固的價格盤,穩固自身品牌定位。
鎖定環節:這一點馮衛東認為寶寶饞了做得不夠好。通過第三方渠道、媒介轉換成自身的私域流量。但自身私域流量成為會員與非會員的價格差異很大,未來可能會有隱患。
擴增環節:目前仍有改進空間。馮衛東認為,當前寶寶饞了主要通過產品包裝設計一方面做得還不夠。針對此類產品做下一步營銷時,他建議不給任何現金激勵,而是通過社交貨幣方式進行擴散,形成一個老用戶通過分享,帶動新用戶的目的。比如可以給新老用戶雙方禮物。
根據公開消息,目前經過幾年的發展,寶寶饞了團隊已經擴展到200多人,2021年還將組織自己的線下團隊,將渠道拓展到線下。此次資本的助力下,各方面擴張節奏也會加快。
寶寶饞了的發展策略也基本適用于本土的各品牌們,取長補短,擇善從之。目前國內零輔食市場,主要玩家還是嘉寶、小皮這種國際品牌,相信經過本土品牌的努力,家長們逐漸對國產品牌產生信賴,這種局面遲早就翻篇。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