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新生寶寶中,1.7%的孩子存在智力問題,18%的孩子發育遲緩,低出生體重率也達到5.87%。
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使高危兒存活率明顯提高,可是,要讓早產寶寶盡快實現追趕性生長,除了在新生兒病房的搶救治療外,出院后的隨訪工作也不容忽視,這當然離不開家長朋友們的呵護和付出。
11月17日是世界早產兒日,徐州市婦幼保健院兒科主任鄧曉毅將對早產兒體格發育、喂養指導、神經精神發育、家庭隨訪等重點內容進行全面介紹,幫助家長科學喂養,助力早產寶寶健康成長。
1、體格發育監測和營養喂養指導
鄧曉毅主任表示,早產、低體重寶寶等高危兒的生長發育軌跡,與正常足月寶寶相比存在差異,了解高危兒生命早期的生長發育規律,通過對這些增長軌跡的觀察和研究,可以幫助醫護工作者和家長們開展日常適宜的照護,給予寶寶科學的喂養和干預,盡可能降低早產、低出生體重、宮內發育遲緩等因素對兒童生長發育的影響。
所以,對于早產寶寶、低出生體重寶寶的營養管理目標是:促進適宜的追趕生長,預防各種營養素的缺乏或過剩,保證神經系統的良好結局,有利于孩子的遠期健康。
2、神經精神發育監測
3、個性化早期干預
社會經濟水平的發展,使得家庭在養育孩子上的經濟條件也相對改善,對兒童發育所需的營養等支持條件亦有了明顯的提高,這些是促使高危兒發揮生長潛能,在出生后體格發育盡快趕上正常足月新生兒的有利條件,而早期綜合干預對進一步促進高危兒體格發育會起到有力的推動。
鄧主任強調說:“高危兒早期綜合干預是根據幼兒生長發育和智力發育的規律,通過有針對性的營養和喂養指導,開展有組織、有目的、具有豐富環境刺激的教育活動,(如全身按摩、被動操、主動運動訓練等),促進高危兒發揮潛能,這是改善預后、減少傷殘率、提高患兒生存質量的有效手段。許多研究都表明,早期綜合干預具有改善高危兒,尤其是早產兒各年齡階段認知功能、學習能力的效果干預,對高危兒智商結果有明顯影響。”
4、重視家庭在高危兒早期干預中的作用
由于0—3歲幼兒選擇有益于自身健康和發展之生活方式的能力,極為有限,在嬰兒階段的主要生活環境是家庭,因此,家庭撫養方式及環境,對所有兒童的早期的發展都至關重要,將針對性的康復干預融入實際生活,有助于高危兒各種技能更好的發育。
對NICU出院早產兒不僅需要接受隨訪,還必須系統、規范,并重點開展早期干預,以改善NICU出院早產兒近期神經精神發育結局。鄧曉毅主任說:“NICU出院早產兒系統管理的系統性可以總結為:規范隨訪頻率、監測疾病轉歸、使用標準發育監測和評價工具、全面監測體格和神經精神發育、以評估為基礎,持續提供個體化的早期干預,并注意兩個遵從:遵從幼兒發育規律—參考矯正月齡開展運動發育訓練和活動,避免過度干預;遵從早產兒個體化差異,根據評估結果和校正月齡給予個體化干預指導。”
當早來的小寶寶在醫護人員的救治下,闖過多個和死神擦肩而過的時刻,終于回到媽媽爸爸身邊的時候,媽媽、爸爸要把出院后的接力棒穩穩地接好,用正確的方法養育,以避開一個又一個身體發育、腦發育、疾病干擾等風險,盡大努力為孩子未來的生活質量打基礎。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