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雀巢大中華區發布了一份《雀巢全球大區架構和集團執行董事會成員的調整》內部公告。其中提到,自2022年1月1日起,雀巢全球將由原來的三個大區改為五個大區,新增了北美大區和大中華區。
值得關注的是,雀巢太太樂集團CEO兼大中華區食品業務負責人張西強,升職了,獨自執掌大中華區,出任新組建的雀巢大中華區CEO。
原來,張西強與惠氏大中華區CEO張甦毅平起平坐,級別相同,但經過這次人事調整,張西強直接成了張甦毅的領導。今后,張甦毅大概率是要向張西強匯報工作了。
痛則變,變則通。之所以把大中華區市場獨立出來,一方面是對這個大市場的重視,另一方面則體現了目前雀巢的架構已經遇到了瓶頸。
雀巢大中華區市場年銷售額57億瑞士法郎,折合人民幣396億元。其中,奶粉業務占比三成左右。所以,雀巢新組建的大中華區,在接下來的變革中,奶粉板塊的變革尤為重要。
乳業新媒體《食悟》剛剛從知情人士處獲悉,雀巢奶粉業務的變革其實已經開始了,現任雀巢奶粉西南大區經理李文,將成為雀巢奶粉業務負責人,正式任命將于2022年1月1日起落地執行。
工商信息顯示,目前李文是雀巢重慶、成都、貴陽、昆明、綿陽分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乳業新媒體《食悟》從知情人士處了解到,李文曾經是張西強的得力干將,左膀右臂。
此次,隨著張西強的升職,李文也得到進一步提拔重用。
雀巢系奶粉包括雀巢和惠氏,雀巢奶粉業務已經開始了人事調整,那么惠氏呢?張甦毅是否會下課?值得關注。
疫情這兩年,整個外資奶粉都面臨著巨大壓力,尤其是愛他美、惠氏這類對跨境購、代購渠道依賴很大的品牌,因疫情原因,銷售業績受到很大影響。
除了跨境購渠道,在線下母嬰渠道,隨著飛鶴、君樂寶、伊利、澳優等品牌的崛起,外資品牌正面臨著的壓力。當飛鶴、君樂寶等國產品牌已經受到消費者點名認購,那些以引流為主要作用的外資品牌就要靠邊站了。
眼下伊利正在醞釀收購澳優,未來中國奶粉市場不僅品牌集中度會進一步提升,而且還會呈現強強聯合的態勢,在國產品牌不斷做優做強的局面下,留給外資品牌的機會越來越少了。
張甦毅自2020年7月1日出任惠氏營養食品大中華區CEO,截至目前已經1年零3個月,如果他還沒有好的解決辦法,那么估計真的離下課沒多遠了。
尤其是自2000年就加入惠氏的張西強,對惠氏非常了解,如今他成為雀巢大中華區CEO后,他對惠氏的改革應該更加胸有成竹。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