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對母嬰零售而言,可能是生死極速的一年,也是極具轉折意義的一年。容易賺的錢沒了,往后大家都得做更辛苦的事。但是危機對于有雄心的人永遠是戰機,每一次危機的產生都是改變市場格局的機會。“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別人貪婪時我恐懼”這句名言在母嬰渠道可以從多處體現。
整合兼并,步步推進
非常時期要敢于出手,把危機轉化成商機。奶粉圈了解到,表面上,去年來面臨生死存亡的母嬰店不少,許多人現金流熬不過幾個月。但無論四川、廣西、陜西、湖北.....各地優秀的頭部連鎖其實在干嘛?許多門店憋著勁搶反彈,擴大份額,兼并整合在頭部企業變得頻繁。
8月,愛嬰室以2億收購華中區域母嬰連鎖——貝貝熊。有業內人士表示,貝貝熊經營了17年,旗下共有240多家實體門店,在售商品覆蓋14大品類、2000多個品牌,擁有500萬會員,2億元的價格算得上“抄底價”。國內母嬰市場受到低出生率沖擊,國內分散的母嬰連鎖或面臨新一輪集中度提升,做大規模提升效率才有機會,未來頭部品牌有望獲得更大的市場空間。
再看看南邊,海南南國寶寶集團自啟動雙品牌戰略的半年時間以來,與寶貝天下已累計開發及整合門店62家。截止8月,南國寶寶門店數量突破300家,其中,有已經經營了近20年,千萬體量的三亞愛嬰閣。
此外,筆者了解到入行11年的大竹小兒郎、云南元謀有17家門店的尚嬰媽咪、重慶銅梁有12家店的貝貝佳......不少地區優質連鎖加入孕嬰世界連鎖。孕嬰世界公眾號數據顯示,至今在云貴川渝,孕嬰世界已有近1900家門店。
綜合這些變化,筆者大的體會是,各行各業都在優勝劣汰離場,強者反而還會大投入擴張份額,集中度自然就上來了。獨立乳業分析師宋亮也認為,目前母嬰連鎖行業處于低谷期,此時整合成本和難度都會更低,而且對行業來說也是一種提振。
人才難得,懷金者勝
敏銳者除了在整合上能看到機會,在招人這一環節亦是同理。21世紀,是一個“人才為先”的時代,作為母嬰行業傳統渠道的先行者,“人才”也是限制其發展的重大因素。
有母嬰店老板表示想開店擴展,但對外,缺乏專業性人才與線上電商,線下競爭對手過招;對內,缺乏更多管理型人才,特別是后臺管理人才,導致企業運營發展受限。還有門店反饋,新入職的店員流動性較大,能真正留下來的只是極少數,所以門店不得不一直招人,以此來維持門店的基礎人力,很多時候門店人手還是處于一個相對短缺的狀態。
“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屬實人之常情。在行業經歷大變革時,有公司裁員、降薪,也有公司會為未來發展做謀劃,看準時機進場撈人。
例如,一個崗位可選擇的人變多了。四川母愛匯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超曾告訴奶粉圈:“現在招人非常好招,但有經驗,能干事的人薪資要求太高,對公司的要求很多,從今年3月份開始,一個新媒體崗位前前后后面試了50多人,后一個都沒要。”
例如,能讓想做事的行業人更愿意沉淀了。湖北武漢一位行業人認為今年建團隊難度相對會低一點,前提是你的企業在市場上面表現是好的,就可以吸引行業很多優質人才。以往在母嬰市場風平浪靜,如果想挖有沉淀的專業人才尤其是管理型人才,付出的代價很大還不一定能穩下來。但是今年不同,引進同樣的人才,費用或許也會增長,不過基于市場變化,團隊會更現實,執行力也會更強一點,能夠下得了市場去溝通、拉動銷。
難走的路,從不擁擠
今天的市場太多商品都在過剩,江南春說過:當你的產品優勢不能轉化為消費者的認知優勢,你就是賣不掉。當你在消費者心智中不具備與競爭對手相區別的品牌心智認知,那么你陷入價格戰、促銷戰、流量戰只是時間問題。
“不要浪費任何一場危機”,這場突如其來的產業升級讓一部分母嬰渠道更加清醒,市場很難,但依然有些事情在越難的時候越好做。那如何把握住這些反超的機會?
答案是:精耕。
拋棄高利潤的經營思維和粗放式的經營方式,做深度市場,就需要花時間、花精力、做聚焦、做精耕、接地氣!未來線上線下全渠道化程度加深,母嬰渠道面對新技術、新趨勢的挑戰,尤其是顛覆性挑戰的時候,必須快速完成自身的顛覆和重構,想要生存下去,就只有不斷地順勢完成自身的蛻變。
這也很好的詮釋了“挑戰與機遇并存”,危機對于有雄心的企業家都在“踩油門”,不是“踩剎車”, 越是市場不好的時候,越是實現“彎道超車”的機會,越是轉折點,越有“贏”的機會。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