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迪乳業又出事了!
繼科迪乳業董事長被罰十年不得入市后,科迪乳業再起波瀾。
近日,科迪乳業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了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河南證監局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和《市場禁入決定書》。
存在業績虛增、重大遺漏等違法事實
據《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科迪乳業存在以下違法事實:
一、科迪乳業《2016年年度報告》《2017年年度報告》《2018年年度報告》 存在虛假記載。2016年至2019年,科迪乳業分別虛增收入33619.77萬元、21010.96萬元、29713.74萬元,分別虛增利潤總額11843.35萬元、6864.13萬元、11275.39萬元。
二、科迪乳業未按規定履行2016年至2019年有關臨時信息披露義務,《2016年年度報告》《2017年年度報告》《2018年年度報告》存在重大遺漏。在未經過決策審批程序或授權程序的情況下,科迪乳業多次向控股股東科迪集團及其關聯方提供資金、擔保,未按規定及時進行信息披露,且未在相應的年度報告中披露,構成重大遺漏。
對此,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河南證監局決定:
責令河南科迪乳業股份有限公司改正,給予警告,并處以60萬元罰款。
對時任科迪乳業董事長張清海給予警告,并處以90萬元罰款(其中作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罰款30萬元,作為實際控制人罰款60萬元); 對時任科迪乳業財務總監胡文猛給予警告,并處以20萬元罰款;對時任科迪乳業董事、財務總監劉新強、時任科迪乳業董事、董事會秘書張永立給予警告,并分別處以10萬元罰款; 對時任科迪乳業董事會秘書崔少松給予警告,并處以5萬元罰款; 對時任科迪乳業董事、總經理張楓華、時任科迪乳業副總經理李盛璽、時任科迪乳業副總經理王守禮給予警告,并分別處以3萬元罰款。
實控人10年證券市場禁入
此外,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還決定,對時任科迪乳業董事長、科迪乳業的實際控制人之一張清海采取10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據《市場禁入決定書》,張清海為科迪乳業《2016年年度報告》《2017年年度報告》《2018年年度報告》虛假記載、重大遺漏以及向科迪集團及其關聯方提供資金和擔保未及時披露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張清海作為科迪乳業的實際控制人之一,其行為已同時構成2005年《證券法》百九十三條第三款所述“發行人、上市公司或者其他信息披露義務人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指使從事前兩款違法行為”的行為。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河南證監局認為,張清海的違法行為惡劣,嚴重損害投資者利益,決定對張清海釆取10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在禁入期間內,除不得繼續在原機構從事證券業務或者擔任原上市公司、非上市公眾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職務外,也不得在其他任何機構中從事證券業務或者擔任其他上市公司、非上市公眾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職務。
2015年,科迪乳業正式登陸資本市場。科迪乳業作為河南的區域乳企,當時并未引起行業內過多關注。
行業人士認識到科迪乳業是在2016年,其推出的小白奶迅速火爆,并使得其他的企業競相跟隨。小白奶的出現,讓當時原奶產能過剩、高端液奶陷入價格戰的市場看到了消費者對于另一類產品的需求。
在當時,科迪乳業董事長張清海透露,小白奶2017年全年的日產銷量平均達400余噸。
小白奶所屬的常溫乳制品收入8.15億元,占比65.8%。2017年財報顯示,科迪乳業營收實現50%以上的增長,凈利潤也達到了41.56%的增長。
在整個乳行增長低迷的前提下,科迪乳業的大踏步無疑是引人注目的。記者查閱當時A股上市乳企的財報發現,在2017 年,科迪乳業的盈利能力僅位于伊利與光明之后。
由于當時小白奶的火爆,行業內并未有過多的聲音質疑科迪乳業的業績。但彼時,就有當地奶農向記者陳述,科迪乳業開始出現拖欠部分奶農款項的問題。
這些問題的起因,源于科迪乳業上市后存在的定增兜底協議。
根據《證券市場紅周刊》報道,2016年科迪乳業大股東科迪集團與投資方簽訂定增兜底協議。
2016年12月底,科迪乳業定增正式實施。但其后科迪乳業的股價節節下跌,1年鎖定期到期后,盡管科迪乳業在2017年4月實行了10送9(每10股轉增9股),定增成本攤薄至7元左右,但2018年科迪乳業股價低仍跌至2.55元。股票市價與定增價倒掛,參與定增的資本全部浮虧,科迪集團與小村資產管理公司簽訂了流動性支持(現金補倉)及差額補償承諾協議(即兜底協議),而科迪集團違約拒絕現金補倉,拒不執行差額補足。
2018年小村資產次起訴,科迪集團先協調讓小村資產撤訴,后對自己簽訂的分期付款協議又拒絕執行。科迪乳業的大股東科迪集團和實際控制人張清海未補足差額,引發訴訟。
在此背景下,2018年和2019年,科迪乳業擬斥資15億元收購科迪速凍,引起了資本市場的廣泛關注,監管部門對此下函表示質疑。
在上述事件期間,深交所曾多次問詢科迪乳業的異常舉動,科迪乳業均表示不存在違規問題回復,且科迪乳業多次堅持收購科迪速凍并發起定增。
2019年,奶農追薪事件發生之后,科迪乳業因公司涉嫌違法違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有關規定,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決定對公司立案調查。
隨著事件的調查,科迪乳業及科迪集團存在的巨大資金缺口的問題逐步被監管部門證實,在監管部門介入調查后,揭開了科迪乳業虛增利潤、信披違規等違法事實,而張清海被罰10年證券市場禁入。
科迪系現狀如何?
在資金問題發生后,囊括了農業、速凍、瓶裝水、便利店等業務的科迪集團陷入了經營危機之中,其中很多產業一度停產,科迪集團的破產重組仍在進行。
按照《告知書》中的統計,自2016年至2019年,科迪乳業向科迪集團提供了多筆資金以及擔保。科迪乳業在2020年6月份的公告顯示,科迪乳業稱“大股東科迪集團非經營性占用18.65億元”。
上述資金終是以科迪乳業發布公告承認為大股東科迪集團非法占用收尾。
2020年6月,科迪乳業公告表示,在自查中發現控股股東科迪集團存在非經營性占用公司資金的情形。
對于導致科迪系現狀的原因,科迪集團原職工告訴記者,科迪集團在科迪乳業上市之后,就開始布局了便利店業務,主要方式就是吸引個體便利店加盟,且主要集中在鄭州周邊地區,按照科迪集團的設想,通過便利店的渠道打通其旗下的速凍、乳業等業務渠道,鞏固自己在河南的市場地位。
截至2018年危機發生之前,便利店的數量已經超過千家,但根據多方證實,實際上這些便利店并沒有實現正向盈利而是出現了虧損,甚至有加盟商因欠薪而向科迪集團維權。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12月28日,因科迪乳業財務人員操作失誤,誤將2億元資金匯入河南科迪大磨坊賬戶,發現該情況后,科迪乳業立即向科迪大磨坊提出了返還資金的要求,科迪大磨坊于次日(2018年12月29日)將上述資金及時返還科迪乳業。
財報顯示,截至新的2021年第三季度,ST科迪才實現扭虧。在2019財年,科迪乳業的營收僅有5.66億元,2020財年業績預報營收約為4.8億元,目前業績甚至不及上市之前。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