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為了保護環境,我國每年秋冬都會出臺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方案。
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征求《重點區域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方案(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這份治理方案也被我們稱之為“停工令”,當然“停工令”并不是說直接就停止不生產了,而是進行限產或者錯峰生產,就像每年漁民捕魚是一個道理,都會有禁漁期。
而這次的治理方案跟往年又有點不同,因為范圍更大了,范圍由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和汾渭平原城市擴大至64個城市,也就是說受影響的企業更多了,那主要是哪些企業會受影響呢?
受影響的企業肯定就是那些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的企業,比如石化、化工、煤化工、焦化、鋼鐵、建材、有色、煤電等行業,如果有從事這些行業的人就知道這些行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有多嚴重,但是這些行業又不能禁止,所以只能通過限產或者錯峰生產以此來減少對環境的造成的傷害。
這次治理方案中,“能耗雙控”也強加碼,未能達標的企業將會迫降產能,減產90%,比如廣州電網對一部分企業實行了“開二停五”的用電方案,江蘇省限制15%的用電,部分企業機器直接關閉,放假20余天;云南強制要求石化、化工、煤化工、鋼鐵、焦化、建材、有色等未達標企業“迫降”產能;浙江:嚴控化工等產能規模,推動高能耗工序外移;內蒙古:不再審批PVC、甲醇、乙二醇等新增產能項目等等。
除了這些企業會受影響之外,主要的就是這些行業內的從業人員收入可能也會受影響,畢竟企業都限產甚至部分直接停產一段時間,工人的收入肯定要受影響。當然我們也不能因為這些企業或者工人收入受影響就不做,畢竟這是關系到14億人的生存環境問題。對于每年發布的“停工令”,你怎么看?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