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截至到2020年12月31日我國不同年齡人數占比為:0-14歲人群為17.95%,15-59歲人群為63.35%,60歲以上為18.70%。
按照全國14億人口總數來計算,0-14歲人群人口數量為2.5億人。
從目前的數據來看,雖然新生兒數量呈逐年下滑的趨勢,但是二胎生育率已經從2013年的30%提升至2017年的50%,加之今年“三胎政策”的開放,無疑是給母嬰行業打了一劑強心針。
兒童零食作為母嬰類目中極具增長潛力的品類,空間具體在哪?
1000億市場
在《消費升級背景下零食行業發展報告》中所示,中國零食市場整體規模22156.4億,可見零食的市場空間和消費需求尤為可觀。近期,由財經商業數據中心聯合消費站共同發布的《2021兒童零食消費洞察報告》中,截至到2020年兒童零食整體的市場規模已達到536.44億,預計2027年國內兒童零食市場可突破1000億。
如上圖所示,在未來五年內兒童零食的復合增長率將達到8%左右。與輔食不同,零食實際上是雙增長品類,一方面零食本身的滲透率比較低,消費群體還有喊打的開拓空間;另一方方面消費者購買的頻次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盡管2020年6月,我國份兒童零食團體標準《兒童零食通用要求》(以下簡稱“要求”)正式發布,但是從目前來,看兒童零食市場的品牌格局和產品類型依然魚龍混雜、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在一些大眾電商平臺上搜索“兒童零食”相關的關鍵詞,發現很多并不符合兒童零食標準的成人零食也在搜索頁面內,可見兒童零食合規化,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從產品適應人群來看,試用于幼兒(0-3歲)和兒童(3-12歲)的零食區分并不十分明確;從品牌端來看,明確適用于3-12歲兒童的零食品牌也是極為少數,主要還是定義為嬰童食品,或者直接與成人零食混淆。
所以,兒童零食市場則需要更加理性的探討和規范。
新規下的零食標準
隨著《要求》的規則實施,提出真正意義上的“兒童零食”概念,并且在《要求》內對兒童零食在營養健康及安全性方面進行了明確規定。
其中明確表示兒童零食是適用于3-12歲兒童食用的零食;并且對營養食品健康要求也有了明確規定,明確要求:不應含有反式脂肪酸,不應使用經輻照或微波處理的原料,應少添加油脂、食糖和食用鹽。
對此還提出了以下標準:
1、兒童零食食品添加劑的種類和使用量應符合幼兒輔食食品的規定,不允許使用防腐劑、人工色素、甜味劑。
2、產品的組織形態不應有明顯堅硬的尖銳突出,川普的口感不崩牙。
3、產品包裝結構設計應考慮兒童安全性,產品中添加的非食用附加物,不應對兒童造成上海。
4、產品標簽中應標注致敏物質信息。
由此可見,兒童零食的標準已經進入正逐漸走向更規范化的階段,明確兒童零食定位,劃分和成人零食之間的差距。這對于兒童零食市場來說是一次全新的機會,在這一次市場整頓過后,必然會篩出一大批不合格的品牌,而全新的零食品牌即將入場。
潛力在哪?
在《要求》的實施下,兒童零食新品牌開始涌現,市面上出現大量了新興品牌,比如寶寶饞了、窩小芽、小食仙、小鹿藍藍、秋天滿滿等等品牌,深受消費者喜愛。
兒童零食賽道,是各大商家挖掘新的潛力品類。從目前品牌格局來看,除了初創品牌之外,食品、零食企業也同樣看好兒童零食賽道,同時也是不少食品企業的業績增長品類。
據悉,良品鋪子旗下的小食仙截至到2020年低的銷售額達到2.23億元,凈利潤為2540.98萬元,利潤率高于良品鋪子整體。
三只松鼠旗下的小鹿藍藍在2020年底營收為5494.93萬元,預計2021年營收將達到5億元。
從兒童零食的發展速度來看,市場的包容性讓各品牌看到了新機會。特別是Z世代消費者的特殊性,注重個性化、創新性、性價比、安全性的他們,更是為兒童零食提供可參照的品牌定位。他們不僅會給孩子買零食,自己也同樣會吃零食。
做年輕化、顏值高、趣味性的新兒童零食品牌,必然會打響新的市場競爭號角,同時也會有新的機會。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