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口紅利”與“需求紅利”成為話題,不少處在增長瓶頸中多時,或者正處在變革轉折點中的家電企業,看起來并沒有表現出太多的熱情。
在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發布前后,有關人口結構、男女比例的問題已經備受各方關注。此外,公安部門發布的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在2020年出生并已到公安機關進行戶籍登記的新生兒人數為1003.5萬,同比下降14.89%。地方數據方面,北京2020年戶籍出生人口數量僅10萬人,創下十年來新低;其余多地的新生兒數量也普遍較上一年下降。隨后,“六一”前一天,“三孩生育政策來了”登頂熱搜!在這樣的政策之下,家電行業是否可以借勢贏得一波高增長呢?
當“人口紅利”與“需求紅利”成為話題,不少處在增長瓶頸中多時,或者正處在變革轉折點中的家電企業,看起來并沒有表現出太多的熱情。究其原因,向過去幾年追溯不難發現,在2016年“全面二孩”開放后,雖然短期內帶動了我國出生人口數量的一輪小高峰,但母嬰家電被預期多時的爆發并未出現。此外,經歷過多輪養育的父母對孩子的成本投入有待考察,畢竟“一胎照書養、二胎照豬養、三胎……”結果可想而知。
此外,對如今的年輕群體而言,在互聯網時代中成長的他們善于接受新事物,也更追求自由、灑脫的人生,不婚不育率逐年升高,從這方面來說,“三胎政策”的放開對整個社會的影響和生育率的提升并不會有太大的改變。這也是政策發布后,家電行業“無動于衷”的主要原因。
其次,母嬰家電產品的品類豐富之余,產品的實用性、產品質量也一度受到質疑。比如“暖奶器是不是‘智商稅’”,貼上“母嬰”標簽的產品到底帶來了什么樣的差異化能力和體驗。無法忽視的一點是,部分產品只是針對潛在消費者追求健康、安全體驗的心理,在名稱、概念上做了新的包裝,實際效果乏善可陳。甚至部分產品采用的材料是否真正達到可食用級也有待考察。這一切無疑是給還未被三孩政策帶火的母嬰市場提前澆了一盆冷水。
另一方面,對于母嬰家電來說,當下既是挑戰,也孕育著機遇。隨著90、95后成為生育主力軍,他們擁有更先進、科學的育兒觀念,更樂意接受新事物,也更舍得給寶寶花錢。據數據研究機構BigData-Research發布的《2020年度中國互聯網母嬰市場研究報告》數據顯示,自2016年開始,我國母嬰市場規模不斷增長,在龐大的人口基數,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以及母嬰產品消費能力提升等因素下,2020年我國母嬰市場規模突破4萬億元,并預計未來幾年仍將保持高位增速;母嬰家庭育兒人均ARPU次超過5000元,達到5207元,年度增長達11.9%。
這些成為家電行業在母嬰市場開疆拓土的重要利好消息。值得注意的是,母嬰家電更重要的標簽是“母嬰”,在設計之初就應該與傳統家電分開來,從健康、安全、環保等維度出發,將“母嬰”概念真正落到產品實處;另一方面,母嬰家電企業也需要自律、自省,優勢品牌要當好模范作用,從根源上解決目前行業存在標準缺失、功能虛標、價格差異巨大等問題。
在種種因素的推動下,母嬰家電市場規模在持續增長的同時,更應該往高端化、精細化、個性化趨勢方向發展,這樣才能獲取父母們對于母嬰家電產品的信任,從而引爆母嬰市場,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