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奶,開啟北京的清晨,一杯奶,浸潤著北京的變遷,一杯奶,飽含著北京奶業風雨兼程的初心……
5月30日,以“致百年、智奶業、志未來”為主題的第二屆“北京牛奶文化節”于在京開幕。此次活動由北京市奶業協會主辦,旨在倡導公眾科學飲奶,培養消費群體,激發消費活力推廣民族品牌。
國家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奶業處處長衛琳,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食品處處長李強,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理事長吳秋林,中國奶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亞清,北京市農業農村局畜牧漁業處處長張毅良,北京市社會組織管理中心社團一處副處長張攀,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調研員段輝,北京農食品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國豐,北京農食品集團副總經理、北京奶業協會會長常毅,中國奶業協會副秘書長周振峰,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劉超,北京市商業服務業行業協會第五聯合黨委書記汪秀艷,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席科學家李勝利,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張勝利,中國兵器集團地面無人研發中心設計師梁振杰,北京市奶業協會秘書長廖晨星,以及政府、協會、專家、企業代表等出席了本次活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奶業是健康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可或缺的產業之一。北京奶業協會一直致力于推動北京奶業的發展,促進奶制品的消費,服務大眾健康。本屆北京牛奶文化節,回顧了北京奶業發展歷史,在紅色基因傳承下,在黨的領導下幾代北京奶業人付出汗水和心血,以“奉獻、奮斗、擔當、創新”的北京奶業精神,走過了“從無到有”、“從有到足”、“從足到好”的蛻變歷程。
致百年:北京奶業的傳承與發展
北京市奶業協會會長、北京農食品集團副總經理常毅在致辭中表示,北京奶業發展的歷程深深鐫刻著紅色基因。至2020年底,北京市奶牛場存有50家,奶牛存欄5.8萬頭,成母牛存欄3.14萬頭,全市生鮮乳主要指標優于歐盟標準。乳品加工企業現有14家。北京市民人均年消費乳制品超過50公斤。奶牛育種全國,機械設備、飼草飼料、獸醫獸藥等相關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新時代的北京奶業將是智慧創新型、綠色環保型、跨界融合型奶業,這將充分體現在乳品機理研究與功能的開發上、在數字化升級和新的電商消費模式運用上,在綠色低碳發展戰略的落實上,在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追求上,不斷推動、奶業的新發展。
中國奶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亞清在致辭中表示,產業與文化可以共促共融,相得益彰,而傳播并創新奶業文化,可以助推奶業持續健康發展。因此,用好北京資源,做強北京品牌大有可為。一要圍繞綠色元素,亮出生態發展的底色。二是圍繞健康元素,推出美好追求的本色。三要圍繞營養元素講出品質生活的特色,把握牛奶主要成分組成和關鍵的營養指標,分析人體營養需求,對接二者有機轉化和吸收的功能定位,針對特殊的群體需求,在必須和必要上品質生活的走向,瞄準乳品中特有了活性鈣,活性蛋白,必需氨基酸等成分,針對個性化需求,讓高端定制成為時尚,讓特色牛奶成為奢品,讓個性消費成為潮流。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奶業處處長衛琳表示,近百年來,北京奶業以民族奶業發展為己任,發揚北京奶業精神,為推進北京奶業快速健康高質量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在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奶業的指示,讓祖國的下一代喝上好奶粉。北京在奶牛育種、奶牛養殖及乳品加工方面都有自己獨到之處,在有些技術方面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在一些領域走在了全國同行業的前列,為新時代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彰顯了北京奶業的責任擔當。北京“十四五”規劃提出提升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水平,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打造“種業之都”。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食品處處長李強在致辭中表示,發展至今,我國乳制品行業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成績,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產品的結構不斷優化,利潤水平不斷提升,產品的質量安全狀況有力明顯的改善,2020年我國生鮮乳乳制品和嬰配粉,國家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全部超過99%,國產的追溯體系已經全面建成。但還存在國內產量增長緩慢、進口規模快速擴大、原料價格居高不下、嬰配粉對外依存度高等問題。借第二屆北京牛奶文化節的機會,呼吁全行業加大對奶源建設的投入力度,鞏固發展根基;同時呼吁各地方政府要提升對奶源的重視程度,為各地的牧場建設提供便利條件。
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理事長吳秋林在致辭中表示,乳制品行業是食品安全代表性行業,也是鄉村振興的支柱性產業,是健康中國不可或缺的產業。我國乳制品質量穩定可靠,食品安全踏實放心,北京乳制品質量更是處于國內水平,北京奶業依靠科技創新,提升設施裝備和信息化水平,突破資源環境約束,推動大數據、云計算、助推奶業向更高層次、更廣領域發展,提高了北京奶業的綜合競爭力。新時代,既要宣傳好我國乳制品行業發展的成果、國產乳制品的良好品質,又要秉承工匠精神、不斷開拓創新,推動中國乳品行業的營養再升級,滿足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更多需求。
北京農食品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國豐表示,“十三五”時期,北京奶業質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行業科技進步水平、品牌美譽建設全面躍上新高度,北京奶業文化底蘊深厚,產業特點突出,標準化、智能化、綠色環保、保障供給、品牌建設、科技創新、質量管理、產業素質等多方面始終走在全國行業的前列,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2021年是建黨100周年,今天舉辦的文化節以“致百年 智奶業 志未來”為主題,更是體現了北京奶業紅色基因傳承,產業特點彰顯,未來方向堅定的新時代新要求。
智奶業:智領消費,智識牛奶
凱度消費者指數北方區總經理、央視品牌強國計劃特約專家趙暉從市場消費大數據入手,分析、解讀和展望乳制品消費現狀與未來趨勢。他提到,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運行良好,快消品快速回溫,牛奶消費趨勢向好。2021年季度液態奶銷售額、銷售量,戶均購買量、購買頻次、平均價格均為上漲趨勢;液態奶在各級別城市銷售額增幅均優于食品整體表現,下線城市釋放出更大的增長力;網購和禮贈渠道滲透率均保持大幅增長趨勢,其中兩大渠道在下線城市的增幅均高于上線城市。
當前乳品市場呈現八大趨勢:(1)健康觀全面升級。在專家權威引導下,消費者更加關注健康飲食,其中年輕人作為推動中國快消品大的驅動力,既要求食物健康也不能犧牲美味;中老年人關注“睡眠”、“心血管”和“免疫力”。(2)可持續發展更受關注。據調查,環保行動派消費者在人群中占比不斷增加,天然、有機、不含添加劑等因素影響其購買選擇。與此同時越來越多乳企關注包裝盒回收問題。(3)“新”“鮮”驅動發展。2020年低溫鮮奶銷售額同比增長11%,滲透率增長15%。(4)跨界包裝,創意無限。乳企通過有趣的包裝可以更好和年輕消費者建立溝通,而富于“人文關懷”的包裝更易傳遞出品牌價值觀。(5)工藝創新,產品不斷迭代升級,例如膜過濾技術、72巴氏殺菌技術,更大限度保留牛乳中的活性營養物質。(6)新消費背景下,國貨備受推崇。相較于2019年,2020年都市Z世代和小鎮青年國貨認同比例分別提升2和7個百分點。一些乳企也走在國潮趨勢的前沿,例如三元故宮奶聯名IP、特侖蘇*京繡國潮聯名等。(7)電商+近場零售是快消品市場未來增長引擎。(8)消費升級催生液態奶分級市場各檔產品的共同繁榮。
中國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劉國世教授帶大家走近奶中“白金”褪黑素。褪黑素在動物、植物和微生物體內都有存在,主要由松果體分泌,其合成受光照影響,呈現出明顯的晝夜節律變化,在白天,光纖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其濃度下降,使我們保持清醒,到晚上則大量分泌,使我們進入睡眠狀態。褪黑素有諸多功能,一是能促進睡眠,一份170名55歲以上原發性失眠癥門診患者數據顯示,失眠患者連續3周服用2mg褪黑素能有效改善睡眠。二是具備抗氧化功能,親脂親水,可以直接清除自由基,還可增強抗氧化酶的活性,與維生素E、維生素C等協同作用抑制自由基的形成。三是免疫調節作用,其對人體重要免疫器官胸腺和脾臟均有保護作用。四是抗腫瘤,研究發現幾乎所有試驗性腫瘤在切除松果體后擴散速度加快,而補充外源性褪黑素則抑制了腫瘤生長。五是抗衰老,維持褪黑素水平可以減緩氧化應激,調節代謝,延緩哺乳動物的衰老。而牛奶中含有天然食源褪黑素,安全性高、易吸收、易消化,是外源性褪黑素的良好補充來源。
內蒙古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農業農村部奶制品加工重點實驗室主任張和平教授詳細講述了益生菌、發酵乳的歷史和健康功效。他提到,益生菌發酵乳的功效已被多個研究證實,例如含干酪乳桿菌的益生菌酸奶治療便秘;顯著降低代謝綜合癥患者的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胰島素,顯著升高胰島素敏感性;優化腸道菌群組成、改變腸道環境等。
北京大學張玉梅教授表示,遺傳會影響生命的長度,但營養決定了生命的長度和質量。α-乳清蛋白具有免疫調節肽、抑菌肽,可以促進營養吸收。試驗研究發現,添加α-乳清蛋白的配方粉可以促進蛋白質的吸收,與對照組相比,嬰兒長得高的同時,上火癥狀評分較低。骨橋蛋白則有助于免疫作用機制,具有抗感染、影響細胞因子表達的作用等。此外,日常攝入乳類食品,可以促進骨骼更強壯,課題組調查我國8城市65歲以上老年人研究發現,攝入的總蛋白與老年人的握力和步速呈正比,在4種膳食模式中高蛋白模式與骨密度正相關。常食乳類食品還可降低2型糖尿病風險,多項系統綜述得到一致性結論:總乳制品攝入可以降低3%-14%的2型糖尿病風險;奶酪攝入可以降低14%-17%的2型糖尿病風險。
志未來,奶業美好環環相扣
“十四五”規劃明確指出,要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壯大經濟發展新引擎。奶業下一階段怎么走?企業代表、專家學者圍繞奶業未來發展,從智慧創新、綠色環保、跨界融合等方面暢談未來。
伊利實業集團總裁助理、伊利集團研發中心主任云戰友
近三年,嬰配粉呈現出均價上漲、銷售額增長、銷售量緩慢增長的現象。2020年國產嬰配粉的市場份額達到54%,接近2008年前的水平。嬰配粉也在不斷進行添加DHA、OPO、益生菌等多維度的創新,讓嬰配粉更加。從全球來看,我國人均乳品消費水平還有很大潛力,希望通過今天的活動更好地把乳制品對健康的效應傳遞給消費者,對國民健康和膳食結構更好一些。
三元食品席科學家陳歷俊
WHO發現,目前全球75%的人處于亞健康狀態,真正健康的只有5%,其中營養是主要的影響因素。而酸奶可以調整腸道微生態,如三元的166酸奶,可以改善不孕不育、糖尿病和便秘、乳糖不耐和降低過敏等。總體來說,牛奶是接近完美的食物,希望此次活動可以給消費者更多喝奶的理由,給消費者更多喝奶的機會,讓大家用科學的依據和事實看到,喝牛奶的結果和好處,多喝牛奶。
現代牧業有限公司副總裁陳紅波
現代牧業是綜合利用、集團化養殖、環保養殖的探路者。尤其在糞便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方面,如現代牧業牧場里的消殺工作,取暖保溫工作,都是用自己的沼氣,除此之外,牧場用電的30%是自發電,全年的發電量大約是4500 瓦,如果換成改進型的技術,可以再提高30%的發電量。未來,現代牧業一定會打造綠色智慧環保的牧場,降低能耗,促環保,保生態,重循環,率先在養殖行業達到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
北京三元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農畜牧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喬綠
現在已經到了第三次奶牛生產的技術革命,即數智化的革命。育種上,通過基因即可知道奶牛的未來;生產型數據的收集上,實現了全國10個省市30多個牧場數據的隨時可查;物聯網上,實現了奶牛養殖各個環節的監控。未來,城市型奶業必然是數字化智能化高度濃縮的生產體系,人、牛、自然如何和諧相處值得我們暢想。
北京能環科技發展中心主任、國際金融論壇金融綠色增長中心副主任劉昕
廢物、排泄物處理的問題是環保的個階段問題,現在還有一個新的環保問題,即國家提出碳達峰、碳中和雙碳目標以后對奶業的影響問題。據國際權威機構分析,畜牧業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的15%,量非常大,減碳很重要,奶牛養殖可以改善飼料的結構,改變牛的基因,發明一些疫苗等盡量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企業要積極應對,抓緊研究,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策略,在能源供給等生產的各個環節里找到減碳的佳路徑,早一點在行業里占據主導地位。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乳業》雜志社社長董曉霞
從總人口、人口總撫養比、人才紅利效應、少兒專屬乳制品的快速發展期、銀發乳制品的經濟等數據和方面分析,乳制品的發展仍然可以享受人口增長的紅利效應,而人才紅利可以讓營養知識科普可容易進行,孩子和老人則是未來發展的重點目標。除此之外,人口的紅利效應減弱和新生兒出生率下降也是企業將要面對的主要挑戰,企業要做好在存量中競爭的準備。
北京牛奶文化節·嘉年華
北京牛奶文化節嘉年華活動在當天下午如期舉辦,吸引了百余家庭參與。北京奶協秘書長廖晨星表示,奶協舉辦嘉年華活動,就是希望通過有趣的、消費者樂于參與的方式,教育、引導奶制品消費,從娃娃抓起,讓她們從小就能了解從牧場到牛奶生產加工的相關知識,知道如何選擇牛奶、如何正確飲用牛奶。嘉年華活動形式豐富,寓教于樂,有專家用通俗易懂的話語講述牛奶知識,和小朋友互動;有通過涂鴉讓小朋友感受牧場的場景;有通過游戲增強小朋友的觀察力、感知力。
據悉,為了持續引導奶制品的健康消費,北京市奶業協會還組織編寫了《Hey!該喝牛奶啦!》科普書籍,發放到校園、社區,同時還將開展走進社區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普及牛奶知識,提升人民生活品質,為健康中國加油助力。
更多活動花絮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