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產新銳美妝品牌的崛起如火如荼,而在這其中,資本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數據顯示,在2020年中國共發生過40多起針對化妝品企業的投資行為,其中諸如日記、溪木源等新銳品牌在一年中就獲得過多次投資,而投資機構也主要是高瓴資本、晨興資本、高榕資本、騰訊、紅杉資本中國、KIP、軟銀中國等等國內外知名企業。
而在2021年,資本對化妝品行業的“入侵”也沒有停止下腳步,例如在1月份,新銳男士美妝品牌理然便獲得了1.5億元B輪融資,據悉,這已經是理然品牌上市一年多以來的第5輪融資!另外,薇諾娜、嘉亨家化等等美妝企業也都在今年成功過會。
不少行業專家都表示,正是資本的推波助瀾,才讓這些新銳國產美妝品牌能夠如此快速地占據高地,成為眾人仰望的爆款品牌。
事實上,并非所有化妝品品牌都愿意接受資本的下注。
一些化妝品品牌由于毛利潤豐厚,單憑自己便能夠很好地活下去,而如果此時接受了資本的入局,就意味著要將整體利潤按百分比分一些出去,這些本身運營得游刃有余的化妝品品牌往往不愿意別人進來分羹,也便拒絕了融資。
并且很多投資方都要求自己在企業的運營當中具有一定的話語權,這便會影響到企業的各方面決策。
小編則認為,大部分國產化妝品品牌還是需要資本的助力的。除了因為資本能為品牌提供龐大的資金支持,緩解企業無資金的窘迫之憂,從而可以更專心地去發展自己的核心技術之外,還由于資本的入場往往能為該品牌帶來巨大的曝光,從而吸引的流量,大大提高品牌的市場競爭力。
而市場的現狀是,不少獲得融資的化妝品品牌正是被這些突如其來的流量放大了利欲之心,從而把大部分資金都用以產品營銷,而非產品研發,終導致整個企業營銷大于研發的局面,這便不利于國產化妝品行業的創新發展。
資本的入局給了許多新銳國產美妝品牌機會,但很多時候也會讓這些品牌遺忘了初心。資本這把雙刃劍的利與弊,在新銳國產美妝品牌身上的體現還是比較明顯的。
搭上資本的快車,的確是國產化妝品品牌崛起的關鍵,而若要堅持長期發展,國產化妝品品牌則應該將更大比重的資本投入到產品的研發創新之上。國產化妝品品牌與國際化妝品的差距,并非營銷,而是技術。
隨著中國化妝品行業的發展,國產化妝品供應鏈以及品牌已經能夠滿足投資方對供給與需求兩方面的標準,這意味著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一線投資企業進入到中國化妝品市場,為國產化妝品品牌提供巨大的資本助力,這也正是國產化妝品品牌崛起的大機遇。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