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行業是2021年值得持續關注的行業,作為一個富有生機和活力的產業,母嬰行業在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行業規模仍然保持穩步增長。
全面開放二胎政策
母嬰商品的主要消費群體是0-14歲的嬰童和孕婦,因此,母嬰零售行業的發展與我國幼兒人口數量存在一定程度的相關性。2014年前,我國新生人口數量持續上升,人口紅利給母嬰行業創造了發展黃金期。2016年 “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實施,中國出生人口數量在二孩政策出臺后迎來小高峰,但隨后開始下降。2019年中國出生人口數量為1465萬人,同比降幅3.8%,相比2017年下降1.95%,出生率進入下降通道。
育兒觀念轉變
在需求和態度層面,母嬰人群已經從過去單一的基礎需求轉變為更加立體的需求,他們變得更加以育兒為導向,家庭為導向,媽媽為導向。相較傳統育兒理念,對互聯網依賴程度較高的新一代家長追求科學育兒,觀念更加開放,自主學習能力較強,精細教育的需求充分釋放。
數據顯示,孕育后,多數95后媽媽在食物以及用品方面,為自己的消費金額較孕育前增加較多,尤其在用品領域,孕育后消費金額明顯上升的受訪者比例占48.5%。
另一方面,受訪95后媽媽群體在母嬰產品消費的過程中,優先考慮的前三位因素分別是健康、安全以及品質,占比分別達87.9%、84.8%、72.7%。
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當前母嬰市場產品供給豐富多元,一定程度上促進了95后媽媽群體的消費,同時我國家庭結構的變化以及新生代家長群體的更迭使得我國傳統育兒觀念發生了重大變化,其消費觀念和習慣以健康、安全、品質擺在位,還關注舒適度及品牌。
“她經濟”崛起
數據顯示,收入在20K以上的,75后男女占比差距為-1.4%,85后男女占比差距為-0.6%,95后男女占比差距為-0.1%,可見,在高收入群體中,男女收入差距逐漸縮小。隨著女性收入的提高,隨之而來的女性消費市場體量也日漸龐大,從而使得女性在母嬰消費方面的支出更高,對產品的要求也更加嚴格,因而推動了母嬰產業的發展。
2018-2024年中國母嬰行業市場規模及預測
隨著消費升級、育兒成本上升、“全面二孩”政策的釋放、產業鏈完善,中國母嬰市場規模呈現出穩定擴張的局面。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母嬰行業市場規模達30000億元,2019年為34950億元,同比增長16.5%,預計2024年中國母嬰行業市場規模超過70000億元。對于整個母嬰行業而言,全國居民購買力繼續升級,加上政策鼓勵二胎生育,新生兒父母育兒觀念也在不斷升級為精細化撫育,家庭母嬰支出占比持續提高,加之母嬰電商市場逐漸進入成熟期,在模式、渠道、品類等各方面努力尋求差異化發展,母嬰市場競爭激烈程度將升級,新品牌難以在角逐中勝出。
2016-2019年中國母嬰行業資本市場表現
2016年二孩政策的放開,帶動了母嬰賽道的投資熱潮。隨著時間推移,資本逐步回歸理性,母嬰賽道投資規模不斷下降,更加考驗企業自身的造血能力和經營能力。資本支持力度的削減加速了母嬰行業洗牌,少數優質服務商歷經洗牌逐步成長為細分領域龍頭。
整體上來看,投融資收縮的同時,資本對母嬰行業投融資關注的重點每一年都有所不同。例如,2017年品質電商崛起,嚴選模式流行;優秀的母嬰短視頻創業團隊拿錢的較多。而從2018年開始,親子產品與服務投融資激增,母嬰連鎖、母嬰B2B受資本青睞,如BAT巨頭入股孩子王、樂友被華平資本控股權收購、米氏孕嬰完成A輪5000萬元的融資等,2019年在此基礎上,托幼、兒童智能消費備受關注,同時社交電商受資本追捧。
母嬰行業發展挑戰分析
中國新生人口出生率持續下降
2016年,全面二胎政策正式實施,80、90后媽媽進入生育高峰期,2017年,中國出生人口為17.2百萬人,較2016年有所回落。2018年,中國15~49歲育齡婦女人數比2017年減少700余萬人,其中20~29歲生育旺盛期育齡婦女減少500余萬人。2019年,中國出生人口數量繼續下跌,跌至1465萬人,出生率僅10.5‰,數據反映出年輕一代的生育意愿有所下降,極大影響母嬰行業發展。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