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以來,隨著國家關注和重視輔零食,相關政策不斷出臺和完善,輔零食接過了奶粉增長的接力棒,市場迅速擴大。
從消費端來看,越來越多的媽媽也意識到輔零食的重要性。然而整體來說,輔零食產品同質化極為嚴重,甚至有產品換個包裝就成了另一個品牌的現象。
01
同質化突出
有市場的地方就有競爭,目前為止,食品行業還沒有哪家企業能夠在某個品類里占據到的位置,特別是還處于起步階段的輔零食產業。往往某個產品銷售好,市場上立馬會出現無數個品牌的產品,這也導致同質化問題突出。
在輔零食行業,這種現象也十分明顯,除了米粉,溶豆、面條、米餅、海苔類、魚腸類、果泥類等產品都有這種現象。
在近期的行業展會上,《母嬰時代》記者發現,煙臺某企業展出了旗下的多個品牌幼兒魚腸產品,但是其不同品牌的牛肉魚腸,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都一模一樣。
而這只是輔零食行業同質化的冰山一角,這種情況在行業內并不少見。
消費市場需求量巨大,而市場端供不應求,部分企業研發能力跟不上,面對消費市場巨大的利潤空間又舍不得放棄,就把同一種產品換個包裝繼續投放到市場上。
由于行業監管政策不規范,換品牌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一個品牌在市場受沖擊嚴重,利潤下降,做一個新品牌對于企業易如反掌,甚至有些企業還趁此做產品升級,定位更高端的價格。
02
添加問題突出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魚腸的配料表還顯示,其中添加了香辛料。而記者查詢電商平臺發現,許多注明兒童營養魚腸、寶寶魚腸的產品,配料表中大多添加有香辛料。一款韓國進口的海牌小力士鱈魚腸中添加了食用香料;一款香海原味鱈魚腸中添加了香辛料、食用香料;伊威你真棒海魚腸中添加了洋蔥、生姜;童の樂坊兒童即食鱈魚腸中同樣添加了香辛料。
雖然大多數魚腸只是標注適用對象為寶寶、兒童,并沒有明顯的年齡限制,但這類產品在嬰童行業展會及母嬰店內非常多,消費對象很多也是具有咀嚼能力的寶寶。
這類人群還處于生長的初級階段,消化吸收功能還在發育中。輔零食企業應該特別注重添加問題,一定要嚴格按照國家規定適當添加營養素,禁止添加香辛料、色素、香料、氫化油脂等成分。
今年5月份,中國副食流通協會正式發布《兒童零食通用要求》團體標準,其中規定了諸多兒童零食中不能添加的成分,其中就包括反式脂肪酸、要少鹽少糖少油、不允許使用防腐劑、人工色素、甜味劑、防腐劑、人工色素、甜味劑等。
但在不少魚腸類、水果條類等產品中就含有防腐劑成分的添加,水果條中也添加了不少糖類配料,這類產品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也普遍偏高,一款功夫小鴨紅棗水果條每100克碳水化合物含量達81克;一款天然世家乳酸菌發酵果漿水果條百香果味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達89.3克。
有營養專家指出,高糖的零食會導致孩子齲齒,肥胖或營養不良,還會增加骨質疏松,糖尿病等風險,而添加劑多的食品長期食用會增加孩子的肝腎負擔,對孩子的成長發育產生不良影響。
以食品添加劑為例,據町芒研究院統計,兒童零食中53.8%的奶制品零食都含有食品添加劑,23.1%的餅干類零食中含有食品添加劑。
隨著輔食政策的出臺健全,監管全面收緊,相對較好一些,但市場上的兒童零食,添加劑多、高油高糖、三無產品亂象較多,這可能也是近幾年市場上有機、兒童零食崛起的原因。
03
市場需要差異化
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兩年,輔零食市場需求龐大,在消費趨勢、政策風暴、行業形勢的推動下,嬰兒輔食市場規模持續上升。
但從市場端的表現來看,大品牌憑借自身實力以及品牌影響力,已經形成自己獨特的競爭優勢,與中小品牌拉開了距離。而小品牌由于規模較小,資源有限,比較難以獲得前沿技術,在人才短缺、品類創新嚴重受限的情況下,若想繼續生存下去,只能通過模仿大品牌,這也是一個很常見的現象,導致輔食行業面臨嚴重同質化。
需要明確的是,當前的輔零食市場遠未飽和,并且滲透率也遠低于發達國家,這意味著市場還有廣闊的增長空間,在產品品類、質量、甚至品牌方面都有發展和競爭機會。
雖然目前進口品牌在輔食市場占據較大的優勢,但是中國人飲食結構復雜,國內品牌在開發新品類、新口味方面,有著先天的優勢,未來的輔零食市場,誰能夠優先滿足國內幼兒群體的飲食習慣和個性化需求,占領品類創新的空間,跳出同質化的怪圈,誰就可能占據主導地位。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