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曾一度令NHL北美職業冰球聯賽的球棍吃緊。2月12日,來自哥倫比亞廣播體育網的報道,在北美職業冰球聯賽中,冰球運動員使用的球桿中,約75%來自中國工廠,球棍生產公司的不少產品和部件也來自中國。
某專業機構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我國體育用品的進出口總額約為234.50億美元,其中出口額約為223.22億元……中國依舊是世界體育用品的制造大國。
在國內沿海發展形成的多個外向型體育用品制造業集群,此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可想而知。2月10日之后,國內體育用品企業陸續復工復產,而復產之后,體品制造企業遇到的挑戰不只是暫時的招工難、防護物資短缺、融資難,還有貨運物流。
以“體育之鄉”江蘇南通為例,作為外向型企業聚集地,南通孵化了一大批極具增長潛力的體育品牌。位于南通崇川區的鐵人運動在2月11日作為批復工企業正式重啟生產線,據了解,目前工廠產能恢復到70%。但據鐵人董事長黃承斌表示,目前大的困擾就是物流,疫情使得國內省際貨運物流嚴重受影響,停靠南通港的國際貨運船只數量減少,材料運進來、成品送出去都比較困難。“我們的原材料來自全國各地,比如鋼管材料要從河北、山東運過來。目前工廠運轉主要依靠消耗年前存儲的原材料,我們正在想辦法解決原材料短缺等問題。”
據黃承斌介紹,目前南通體品企業整體復工率不到30%,原材料短缺只是其中一方面原因。疫情不只影響了生產端的原材料供應,同時也打亂了中國企業海外市場探索的節奏。每年春節后,南通當地都會接待幾批海外專業采購客戶,但今年這些遠方的客人并未如約到訪。黃承斌表示,期望花開“疫”散,企業的“凍瘡”盡快康復,“我們現在把更多精力放在二期廠房的建設及設備改造,儲備更多能量迎接疫情后的消費需求爆發。”
河北定州體品產業集群同樣受困于物流。這里的工廠生產學校體育用品體育器材和室外健身器材,產能滿足國內體育用品中低端市場近50%的需求,而且以前每天都有幾十個載滿體育器材的集裝箱運往天津港,再發往海外。銷往海外的產品中不乏競技體育專用的體育器材。2月20日的定州,運貨的車輛寥寥,已經復產的企業生產線也沒有開足馬力生產。“復工之后以生產春節前的訂單為主,目前暫時還不敢接新的訂單,海外客戶有意下單我也不敢接。缺原料,也訂不到運貨的集裝箱,交貨時間不能確定就不敢接,怕影響信譽。”河北銀箭體育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楊磊如是說。
楊磊認為,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定州體品業自救需要進一步抱團,做代加工工廠的可替代性太強,企業除了在研發創新上再加大投入,還要重新探討生產線的布局。楊磊表示,定州幾家體品企業負責人近日開始探討拓展海外工廠的問題。“一家企業去海外拓展生產線難度很大,但是如果大家抱團發展共擔風險,可操作性就強一些。”
當然,體品制造業療傷不能只靠企業自救。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牽動地方經濟發展,各地政府部門也采取多種措施幫扶企業渡過眼前難關。例如一些省區市對體品企業的信貸、房租予以補貼。在浙江寧波,寧波市體育局攜手中信銀行寧波分行,推出金融服務寧波體育產業八項措施,對寧波體育產業企業提供不少于50億元專項信貸規模支持,采取降價低價、減費讓利、綠色通道、放寬準入、靈活還款、遠程核保、線上服務等措施,以幫扶體育企業加速“復蘇”。
談到政府扶持,楊磊表示,目前稅費減免政策的確能夠緩解企業的壓力,但一個行業生存發展不能一直依賴政府的稅費減免。“我們需要思考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定州鼓勵體品企業創新研發,對企業的專利發明有獎勵和補助,我認為這對于行業轉型升級有很大的推動,希望有更多的企業重視研發。”黃承斌則表示,希望疫情結束后,今年各地體育部門的室外健身路徑招投標工作能盡快開展。“大家‘宅’在家里一個多月了,待到春暖花開,群眾的健身需求進一步釋放,室外健身場地是普惠的方式。我相信今年各地政府部門會特別重視健身路徑的建設。”
在線咨詢